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中有他人,尊重在点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中有他人,尊重在点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但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的“小皇帝”、“小公主”,尊重他人的意识较欠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文阐述尊重的内涵,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进行分析,以孩子可以直接感知的日常生活为源头,通过观察讨论、随机生成、换位思考、潜移默化、主动尝试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让他们在相应的具体事例和情境创设中用感官去深入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尊重意识。

关键词: 幼儿 尊重意识 日常生活

现代社会里,尊重人是一切礼仪规则的核心,是“待人接物”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打造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尊重意识需要培养,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将是培养和发展他们尊重意识的良好素材。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的分析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现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和同伴相处事事以己为主,尊重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主要是现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围绕的中心,现代的父母工作繁忙,老一辈人带孩子的较多,隔代宠爱的现象较严重。另一方面,随着“70后”、“80后”的新一代青年的成长,这群新时代的家长有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父母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很多父母们与长辈和师友相处时不太注意,自身的尊重意识不强。

三、多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

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事实上尊重意识融合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开展相应的活动,提供感受认识的平台让幼儿多途径地树立尊重意识。

(一)观察讨论,在生活小事中认识尊重意识。

对幼儿尊重意识的培养应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开始,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并展开积极的讨论。

1.视觉感知,明辨事理。

观察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让他们通过视觉的直接感知,清楚地认识尊重意识。这些观察的来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了让幼儿对所观察到的有关尊重意识的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观察后的讨论是必须的。在讨论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理解沟通,提高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同时在讨论中,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思考当前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彼此既是言说者,又是倾听者。这种平等、相互的交流是尊重意识的一个方面。

2.事例讨论,感知尊重。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是很琐碎,有很多事情看似小事,但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有违尊重的现象就来源于这些小事。如,有的孩子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行为只是想看热闹、好奇;只是想开个玩笑;或者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对尊重的认识还比较淡薄。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活动,从而意识到尊重的所在。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尊重,在讨论中正确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现象,激发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识。

(二)随机生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尊重意识。

1.榜样示范,随机引导。

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以身作则,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随机生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对该活动加以充实和扩展。

2.生成活动,体验尊重。

当然随机生成的活动有很多,但有些生成活动其实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是教师有意识给予培养和发展的。例如,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活动培养尊重意识,艺术领域的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在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充分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解、描述。可能有的幼儿说的、画的、唱的、跳的和教师设计的主题一点“不着边”,但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接纳,同时还可以提意见、建议的方式,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三)换位思考,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尊重意识。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幼儿对尊重意识有比较明确的理解,更好地发挥换位思考的作用。我们必须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给孩子一个体验的平台,让他们来感悟尊重意识。

如幼儿园中我们请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观看的孩子不仅自己不看,而且和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玩耍,既影响了表演者又影响了欣赏者。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在幼儿园中是十分普遍的,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样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我们运用换位思考,让孩子亲身体验。把那些看表演时爱吵闹、不尊重他人的孩子集合起来,请他们表演自己的特长,尤其是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些本领。在表演时教师有意地表现出不在乎,并不时打断他们的表演,让他们体会到不被人尊重的感受。有的孩子就会说:“老师他们太吵了,不听我的。”相应地,我们再让他们体会大家安静地观看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表示赞同,结束时给予掌声。利用孩子们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比较两种情景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孩子在初步的换位思考中理解尊重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他们初步的尊重意识。

(四)潜移默化,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尊重意识。

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尊心,需要别人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的品德和习惯。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幼儿也是重要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成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尊重意识,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引导他们。

(五)主动尝试,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尊重意识。

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而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最终是要用行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主动尝试和表达,这有助于我们发现,他们对尊重意识理解的程度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要给幼儿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从幼儿园到家庭到社会,积极地运用幼儿生活的每个细节,以引导教育孩子。对各种途径的灵活运用和相互穿插,鼓励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事例,将尊重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既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尊重氛围。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

[2]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