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汉中民俗审视汉水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汉中民俗审视汉水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主要从汉水流域的地理特征和社会历史出发,论述了灿烂辉煌的汉水文化。它作为汉文化、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位于汉水源头的汉中,又是汉民族,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秦巴山地,坐落于汉江之滨,位于秦岭以南,汉中人民既有北方人民的慷慨豪放,又有南方人民的内敛沉静,所以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符号,这些民俗和文化符号对汉水流域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汉中地区的一些民间习俗的研究,可以了解汉水流域人民的传统文化和心理特征。

关键词:汉中;民俗;汉水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汉水流域概况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中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之间,靠近秦岭――淮河这条最重要的自然分界线。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汉水流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明显地具有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汉水流域是联系中国南北与东西的纽带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处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北倚巍峨苍翠的秦岭,南屏连绵不断的巴山。自古以来,汉水河谷就是连接东西的要道。其所流经的汉中、襄阳、南阳,又是是连接我国西部和中部、南方和北方的通道。历史上在它们周围有我国几个著名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东北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平原,东南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西南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

(二)汉水流域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汇和转换的轴心

介于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汉水文化,既有北方文化的刚健、厚重,又有南方文化的浪漫、清新。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便是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和发轫于长江流域的《楚辞》。前者具有现实主义特征,擅长状物传情,具有一种朴素之美;而后者更具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想象变化,具有一种华丽之美。但非常有意义的是,《诗经》和《楚辞》所描写的地域文化恰好在汉水流域重合。

屈原的后继者宋玉在他的文章中曾描绘到:“ 东家之子,……腰如束素,齿若篇见,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而《诗经》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可以看出“东家之子”和“汉有游女”都是在追求漂亮美好的女子,而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含蓄比兴。它们所描绘的是同一题材具有浪漫情怀的诗歌,但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诗经》与《楚辞》有关汉水流域文化的篇章,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色彩,然而又在汉水流域发生了美妙的碰撞。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以夏民族为核心所创造的中原文化,和以楚民族为核心所创造的汉江、长江流域的文化汇合而成的。楚文化的浪漫绮丽色彩与中原文化朴实的理性之光,交融汇合成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

二、汉中地区概况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自然环境对汉中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终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温和湿润。虽整体地貌属于丘陵,但其间有平原,也有山地,河流湖泊遍布其中,被誉为“西北小江南”。汉中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充足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使得这里的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加上秦岭巴山作为天然屏障,使得这里的地理环境又相对封闭,所以造成汉中人民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知足常乐而又内向、保守的性格特征,这也正是作为早期道教的“五斗米道”孕育于此的原因。

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但是不能随意改变自然规律。所以汉中人民在受到优越的自然环境荫庇的同时,时而也会遭受它无情的侵袭。比如旱灾、水灾、蝗灾、虫灾等。从《汉中地方方志》和各地方县志来看,各地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灾害。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古代,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显得无能为力,但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们只能借助巫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驱走妖魔的残害;借助神灵,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人们认为,要想生存,就得“靠天吃饭”,因而对“老天爷”的顶礼膜拜就成了精神上的唯一寄托。逢年过节必得要进行大型的祭天活动。

三、从汉中巫鬼之风解读汉水流域人民的鬼神信仰

汉中人民普遍认为,凡是家里面有一些邪祟作怪的,可以从一些草木或者日常所见的东西中看出来。而且从其所处的位置可以看见邪祟的所在。一般情况下,是比如像失魂或者邪祟附身而致的病征。一般的小问题是在那个地方丢了魂,引本主到那个地方,焚烧黄纸,一边呼其名字,一边向神祈祷。家人在很长时间之内没有康复,知道这是邪祟附身,于是在家中堂屋上面设立一个四通的屏风,前面摆设一个案子,上面供奉着用竹子扎起来以土坯为基础的上面用红笔写着先祖或者神仙名讳官号的字。案子前面摆上纸扎的黄穗子,设立三盅酒,用公鸡血涂在各处。使用道教先生的符水,符上各写着七十二位神o的名讳,以供召唤差遣之用。招山神就在山下少,库神就在仓库前烧。人将死的时候,焚大香看其效果。烧得快就表示可以还魂,反之则不可。家中有邪祟,可以用汤禊的方法验证。用筷子树立在一碗清水中,松手不倒的就表示其存在。

四、从宗教意识看汉水流域人民的“道家”生活理念

对于汉水人民来说,他们意识到人生存于大自然中,大自然长育万物借以养育人类。人与自然不可分地紧紧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的人生哲学里“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不仅是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而且是生命个体不能违背的根本原则。纯任自然,赞美、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合一等就成为汉水人的人生理想和生存目的。道家这种“无为”、“出世”的态度,对汉水人民的人生观影响颇大。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环境的优越性过着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不与外界相争,安于现状,不让自己沉沦于物质世界的繁华。

老子立足于辩证法之上的贵柔学说,“曲则全”、“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的斗争策略原则深深植根于汉水文化之中,使之呈现出一种宏大的超越精神。“汉水文化哺育了大批‘爱好自由’,‘以柔弱胜刚强’,敢于藐视、批判、摇撼封建腐朽政权的斗士。”[1](P45)“处弱怀柔于汉中的刘邦得以暴秦击败项羽,并采取“无为而治”“修养生息”的政策以兴汉室,就是深得这一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之要旨。

因此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汉水文化呈现出以下的几个特点。其一,汉水文化内容丰富,大量的继承并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民间的风俗文化;其二,作为楚文化的承载地之一,汉中在坚持传承自己独有的文化内容的基础上,也同其他地方的文化交流融合,吸收改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水文化保留了大量的上古以及中古时期的文化形态,特别是道教形成以后的精神形式,在此更是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众所周知,道教的形成是以吸收道家思想和民间的神仙方术等内容作为其基础的。然而从历史中来看,方术以及神仙思想一般是分布于南方的,而北方不及南方丰富,且在范围上也是不及的。因此,可以认为汉水文化直接继承荆楚文化并且对后世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是道教的文化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现象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洪林.汉水文化鸟瞰――关于武当文化背景的思考[J].武当学刊,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