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假于物 高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假于物 高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广泛地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复习,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学习思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一直坚信这一点。但是在高考语文的复习中,知识点的分散庞杂让教师对学生语文复习思维的训练变得并不容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借助“思维可视化”这一教学技术,让学生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几个月以来,我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中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收获颇多。

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复习既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以自己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感受为例,谈谈在“思维可视化”与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整合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直观形象,思维可视化让知识点的归纳更加简洁

知识归纳是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的备考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地方,语文学科也不例外。

在语文学科的复习中,我最头疼的就是诗歌鉴赏。因为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仅按高考出题的常规方向就可以分为形象、语言、艺术手法和情感主旨这四个部分。以艺术手法类考题为例,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下设多个知识点,学生难以记忆且容易混淆。如果按照传统的线性归纳复习的方法,学生需要整理大量的笔记,这既耗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不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随着“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我试着把思维可视化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整合和归纳,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

学生在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之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点初步加以梳理、沟通,从而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已经能够潜移默化地综合运用左右半脑的功能,以形象化的方式把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同时还能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图式归纳,不仅让学生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让学生形成了长期的形象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复习的效率。

二、条分缕析,思维可视化让诗歌分析的流程更加清晰

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的困难是学生根本读不懂诗歌。对于一个每天都在题海中征战的高三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诗并且读懂诗,何其难也!因此,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手”“脑”并用,从读诗的趣味入手,以图解诗,也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我在讲解欧阳修《晚泊岳阳》时就曾有过这样的尝试:

图1 图解欧阳修《晚泊岳阳》

欧阳修《晚泊岳阳》是一首七言诗,原诗如下:“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本诗作为一首典型的羁旅题材诗歌曾经出现在2009年辽宁省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在分析本诗时,我就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按照诗歌的阅读顺序来“图解”诗歌,同时我自己也动手“图解”(图1),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按照常规的诗歌阅读顺序来图解诗歌外,我还在课堂上结合刘濯源教授的思维可视化技术,尝试根据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个考点来对诗歌进行图解(图2),这样的思维分析方式让诗歌的脉络更加清楚,也让我的复习教学更有实效。

图2 图解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三、循序渐进,思维可视化让答案的整理更加规范

如果说读懂诗歌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那么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则是得分的关键。但是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由于审题能力的欠缺和答题意识的不到位,往往会出现答题语言不够简洁,术语运用不够规范,甚至答非所问等问题。因此,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就是很重要的内容。思维导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优势,我就结合传统的答题步骤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图解题目,找准设问角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案的整合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假于物”,这是荀子给我们留下的思想精髓。几个月的实践下来,借助思维可视化这一实用的教学技术,在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也让我的复习备考教学变得更加切实和有效,思维的转变更是让我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宋珍.高考诗歌鉴赏出题模式和答题技巧探究[J].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10).

[2]杭尧尧.高考语文开放性命题及其教学:以诗歌鉴赏题型为例[J].考试周刊,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