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收入差距概念的界定及度量

1.1 收入差距的概念

收入差距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不同以及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不同,从而获得的收入量的差别。

收入差距不同于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指在某一时间点,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和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少之间的差距。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流量概念,后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前者主要通过一定时期的物质形式来表现,后者主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来表现;前者反映的是经济问题,后者反映的是社会问题。此外,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也是两个概念。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状况的客观反映,不存在主观上的评估问题;而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则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但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收入差距的客观状况,会引发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的价值判断。比如当收入差距的扩大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时,收入分配不公由此产生。

1.2 度量收入差距的方法及指标

度量收入差距的常用方法有等分法和洛仑兹曲线法。等分法是将全部居民的收入按照高低顺序排列,划分为若干等分,然后用收入最高的一组人口的收入或收入比重,与最低的一组人口的收入或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其结果称为高低收入倍数或高低收入比率。它是一种反映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的简单明了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有阿鲁瓦尼亚指数、库兹涅兹指数、收入不良指数,分别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状况、中高收入阶层状况、两极分化状况等不同侧面反映了收入差距情况。

德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洛仑兹曲线(图略)所能反映的收入差距状况则比较直观且充分。从曲线上可以读出每个阶层的收入比重,从其弯曲度可以观察到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情况,从不同曲线的对比中可以得到不同国度收入分配差距的比较,或者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收入差距变动情况。基于洛仑兹曲线的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应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其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将0.4作为划分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警戒线,超过0.5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若大于0.6就会引起社会动荡。

2 我国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2.1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常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本节主要从城镇和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城镇居民收入排在第一位的1998年以前基本上是广东,1998-2008年都是上海,排在后五位的一般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南、甘肃、贵州、新疆、江西、黑龙江等。前五强中,除由于边缘地区补贴高、人口少而具有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其它几个省区均为沿海发达地区。排在后五位的均为中西部地区。到了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在前面的分别为:上海(18,382元)、浙江(16,835元)、北京(16,236元)、江苏(13,741元)、天津(12,861元)、福建(12,980元)、山东(11,098)、重庆(10,383元),绝大多数都为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居民收入排在前五位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排在后五位的包括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可以看出,农村收入最高的地区是区位优势明显的东部地区,收入最低的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2.2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从1984年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收入差距拉大的速率有所加快,1995年为2.75倍,到1996年下降为2.27倍,但时间非常短暂,1997年之后又开始加速扩大,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几年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4%,保持了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的发展势头,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两年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较大。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享受到经济增长成果的绝大多数为城镇居民,而非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居民。

2.3 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的差距。近10年,中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总的趋势是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某些垄断行业的收入则更高,而传统的资本含量少、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收入则相对较低。具体到各行业中,金融业、电力、煤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高收入行业群体。而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属于低收入行业。2009年,金融业、IT业、科研类的平均工资位于前三,其中金融业的年均工资超过了7万元,而工资水平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仅为14,911元,二者差距明显。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达到70,146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仅为16,717元,二者之比为4.2:1。

2.4 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将国民经济按所有制性质分为国有、城镇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三个部分。近年来,不同所有制职工的平均工资绝对数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有所不同:国有经济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较快,城镇集体经济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较慢,而其他非公有经济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最快。由于城镇集体经济职工的平均工资起点低,增长速度又慢于国有经济职工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职工的,因而它的平均工资是这三者中最低的。

另外,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的薪酬差距过大。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为66.8万元,比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还多;而部分私营企业、简单劳动者的工资偏低。

3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通常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过大的收入差距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这里主要介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结构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1 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却越来越少。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基尼系数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当收入差距扩大时,会使得整个社会总消费量减少。根据以往居民消费调查资料可知,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呈反比变化,具体为最低收入组消费倾向为0.957,最高收入组消费倾向为0.659。再者,一般情况下,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都要高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具体为10个百分点以上,有些年份甚至接近20%。因此,在社会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高收入阶层和城镇居民集中能够分配到更多的收入,如此一来,就会降低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 最终造成社会整体的需求水平下降。

据2010年10月21日上海证券报《中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显示:消费拉动呈循环下降趋势,投资拉动呈总体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年达8.7%,净出口的贡献率持续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贡献率为-40.6%。2011年,我国消费需求虽在增强,但力度不大、持续性不强,对拉动经济增长来说还是小马拉大车,唱不了主角;由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支撑,使投资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但由于存在突出的投资率与投资效益问题,投资需求将难以再提升;出口则变化莫测,在短期内难以有起色。

由于国内消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结构失衡。近十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体现为:要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国内消费不足,最终通过依靠扩大出口来消化国内的产能,这就导致了投资规模和净出口总量的扩大,因而会形成投资拉动型或外贸拉动型或投资、外贸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但由于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注定难以持续,且容易出现大的波动。

过大的收入差距, 不仅影响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因为企业的投资需求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而变动,两者呈正比关系,若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增加,反之,企业的投资需求会减少。总的来说,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需求, 而且这种负面影响还会产生成倍的放大效应。

3.2 收入差距扩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良性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基础。通过调整收入差距进而调整产业结构达到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活力的目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收入群体的绝对收入水平影响到他们对商品的需求不同商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

收入分配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在相对合理收入差距的社会里,会形成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低、中、高级消费品均有相应合理的需求结构。居民的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需求可能会出现分化,最终走向两种极端,即收入较低的群体会把绝大部分收入花在生活必需品上,而收入较高的群体则倾向于层次较高的消费品或奢侈品。一般情况下,奢侈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资金和较高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和资金又不是发展中国家自身所拥有的,他们的消费偏好就会导致国内收入向外转移(或直接用于进口高档消费品,或用于向外国购买相关的技术和生产线)。这样会有不良的后果:一方面,会使得本国出现贸易赤字,造成资本外流,资金的匮乏,会使得一些产业陷入困境,得不到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市场有效需求并不大的产业却得到迅猛发展, 造成产业结构脱离国情而过度升级。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到了2000年, 城镇与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比高达28:1,然而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只为3:1。城镇与乡村居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和消费差距迫使农村居民无力购买城镇市场上已经饱和的耐用消费品,抑制了国内的有效需求,所造成的后果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家用电器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供给过剩,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从而影响了这些生产企业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优化。

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而中产阶级比重较小,会导致国内工业产品的需求不足。从而使得高、低收入群体存在消费断层,进而导致相应的商品供给部门发展不均衡,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不均要素供给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已经存在的收入差距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从而影响各产业的要素供给数量与质量,要素供给数量与质量的不同又会对各个行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城市相对于农村的高工资使人们更加趋向于向城市涌动,于是拥有一技之长和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聚集在城市,促使城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城市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力壮的普通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裕,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资金流向该产业,该产业便能够迅速发展。而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的流出,使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出现短缺、需要的技术管理等人才也严重缺乏,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无法持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从劳动力的层面上看,是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趋于协调,但三大产业内部的生产率、产业附加值率和实际发展速度却是不平衡的。

4 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首先,国民受教育机会应该均等化。从整体来看教育资源并非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分配的,例如农村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质量受到教学设备和师资的影响。当然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整体上在注重效率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必然(下转第40页)(上接第35页)

停留在较低水平且很难突破。现阶段应改变目前教育资源的倾斜方向,给广大弱势力量以公平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其次,改善目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偏离的现状。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应为市场机制在各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方便,完善规章制度进而让竞争更加充分,形成需求增加、生产增加的良性循环,促进各行业、各所有制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尽快改变农村目前的承包到户的生产模式,引入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例如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加大土地的产出率,进而调整劳动力在各领域的分配,使其各尽其能增加收入。

再次,国家应在保持大中城市常规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将资源和有关产业的发展重心下移到县域地区。县域经济高端论坛中央行已明确提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所以政府应在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铺路搭桥,使政策落实到基层。

最后,加快目前税收征管范围和征管金额的调整,调整税率的同时调整征收的方式。例如以家庭为单位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额能减小家庭为单位的收入差距;调整征收范围能调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等。另外在直接税和间接税之间进行调整,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消费结构的改变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王石生.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J].经济研究参 考,2010,(54).

[2] 王富鹏.浅析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1.

[3] 胡晓.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4] Adrian J. Hunter. (2010). Economic inequality.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5] 郭娜,祁怀锦.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4):88-91.

[6] 张秋云.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627):125-126.

[7] 陈建东,蒲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靠什么[N].中国财经报,2011-05-24 (004).

[8] 赵振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政策建议[N].刊授党校,2011-01.

[9] 张妍.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