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阻碍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几大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阻碍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几大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度很高,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阻碍高职教育改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阻碍因素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度很高,主要倡导者有两个,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高职院校。政府的出发点是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出发点一是相应政府的号召,二是目前的生源不足迫使高职院校通过教育改革来获得多更的政府资助和相应的竞争优势。虽然主导力量在大力的推行高职的教育改革,但是客观的看,改革的成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阻力比较大,本文主要就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一、改革的动力不足

高职教育改革的动力不足应该是阻碍改革的主要因素。政府和高职院校的领导是这场教学改革运动的主要推动者,高职教师是这场改革的执行者。在这场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同时在教学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加大、工作时间延长,但是教师的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这种一味的加大教师工作压力和强度的教学改革是没有动力的。即使教师执行,也只做表面功夫。最终影响改革效果,阻碍教学改革的推进。其实更多的应该从教师的层面进行引导,通过相关机制,把改革效果和教师收益相挂钩,让一线教师通过教育得到更多的利益,让他们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力军。

二、改革的方向不明确

培养谁?高职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什么岗位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拿什么样的待遇,有没有发展潜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直接影响到高职以后的发展与生存。但是目前整个高职院校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笼统的称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请问本科生、研究生不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吗?所以整个定位是站不脚的,是片面的。其实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自从大学扩招以来都是围绕就业来展开的,所以高职不能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定位。我认为我国高职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建立一个以职场教育的为核心的高、中、低职位的学历制和培训制职业能力教育体系。博士、硕士、本科生、专科生、高中生等都是我们的培训对象。

三、改革的配套机制不成熟

高职教育改革的配套机制不成熟主要体现在参与改革对象和相关利益不明确。其实职业教育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四个参与者,分别是政府、企业、院校、学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政府支付费用给学校,学校培养学生,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缴税给政府,形成一个闭环。现在的问题是高职教育更多的是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而这个环境的模拟成本很高,所以必要要企业提高这种工作环境来降低教育成本,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帮助给予税收返还作为报酬。这种模式在欧洲比较流行,这个系统中的四方都意识到,大家都需要这个生态企业,也都愿意为维持这个生态系统进行付出和合作。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是,政府和企业好像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职业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中国的企业也更喜欢别的企业帮他培养好的员工,而不是自己去培养员工。所以职业院校单方面的改革,没有政府和企业的配套机制,这种改革注定很艰难或者因成本过高而失败。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配合高职的改革。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师比过大,不利于推进教学改革。目前我国本科和本科以下的教学模式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听讲。高职也普遍采用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虽然学校在推行小班教学,但是考虑到教学成本,但是大多时候还是采用大班授课,节省教学成本。由于老师人数不够,教学中,老师的改革绝大多数是尝试,而不是推行。二是,传统的排课方式,不利于某些课程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排课方式是把每门课的教学任务分布在该学期的每一周。这就阻碍了一些需要连贯教学的课程的改革。比如,《市场营销》课程,为了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市场,安排学生进行一个为期两天甚至一周的调查项目。那个传统的排课方式就严重阻碍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三是,考核评价时间单一固定。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绝大部分院校学生成绩的评价考核在期末进行,而且大部分是一学期或则一学年一次机会,这种考核评价模式也阻碍了教学改革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有些实践性课程,或者适合集中时间上课的课程,在短时间内(如一周、一个月时间)完成教学后就可以马上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样就不会阻碍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了。

五、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

教育部门的管理体制和相关规定约束了改革步伐。我们现在教育改革都是小改,都是形式上的改革,实质性的改革很少。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模式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教育管理体制造成的,有人为的原因和历史的原因。主要问题如:院校管理核心的边缘化、高等教育产业化、教师管理体制的企业化、学生就业的命令化、财政投入的马太化。教育的去行政化,是改革的开端。

六、生源素质限制改革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限制和高职的历史原因,高职的生源素质偏低,这给高职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想高职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必须解决这一个问题。

七、教育改革的形式化严重

近几年的示范高职建设和骨干高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教育改革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改革形式化、材料化、运动化。大量的所谓的“建设成果”都是现实主要的产物。就拿国家级精品课为例,很多材料是造假出来的,国家级精品课建成后,真正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不多。

八、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为主,但是如何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以传统的考试来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有部分院校与政府相关职业能力鉴定机构合作进行职业能力鉴定,但是很多地区政府相关职业能力鉴定机构并没有鉴定能力,而是将手中的权利外包给院校,获取一笔业务费用。这些做法长远来看是损害高职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应该加快建立职业能力鉴定体系,准确的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用人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九、职业教育资源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都欠缺,对职业院校就更为欠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资源由于有地方财政的拨款,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在经济一般的地区高职院校可运用的教育资源就比较缺乏。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不足,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不足。政府拨款少或则没有。为了更好的、更健康、更均衡的发展高职教育,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财力到高职教育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