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着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不插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着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不插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岁的小女孩索菲娅是个“小捣蛋”,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有“战事”发生。这不,妈妈刚离开5分钟,她就和邻居家的小姐姐为了布娃娃撕扯起来。就在两天前,她还因为玩土时小哥哥没按照她的要求做而大吵起来,最后互相扬了一身土。妈妈为此苦恼万分,为什么让孩子们乖乖地在一起玩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对于如何解决孩子们的冲突,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父母都有不同的观念和做法。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恰当的?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美玲探索解决之道。

在30多年前的美国,大人们还比较习惯于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如今,哥伦比亚枪击案以及其他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把大家吓坏了。人们担心,如果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及时被制止,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于是,很多学校对打架和暴力实行了“零容忍”的政策。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的乔治・贝尔是纪律和自律问题专家。2002年,他将日本和美国四五年级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进行了对比。他给每个学生都看了相同的、常见的校园场景:打人、打架、骂人和传播谣言。看完一个场景,就问每个学生为什么这类攻击是不应该做的。

92%的美国学生回答说,不应该采取这些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可能会被抓到、被处罚。日本学生的回答完全不同,90%的学生都更倾向于认为做这些坏事会伤害他人。日本孩子在不能侵害他人的问题上,更加看重“内在道理而不是外部约束”。他们认为自己要遵守社会规范而不仅仅是课堂纪律。

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处理孩子冲突问题的方法不同造成的。日本人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心理的方式而不是强制手段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弘纪是一个聪明可爱、喜欢捣乱的日本4岁小男孩。他上的小松谷幼儿园坐落在京都东边一座拥有300年历史的寺庙里。早晨,当大家在课堂上唱欢迎歌的时候,他掏出“小”冲着同学们摇晃。他通常是第一个完成作业的,大家都还在安静地写作业时,他就大声喊出正确答案,高声唱歌,模仿卡通人物。而他的老师并没有干预。老师似乎对他和他的这些暴力行为视若无睹。

事后,校长跟这个男孩做了一次安静、简短的谈话,但是他还是一直淘气。

弘纪的老师解释说,这种做法是他们在经过许多次讨论、许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总结出来的,是应对弘纪这样的行为最有效的策略。弘纪已经比一年前表现好多了。通常情况下,这所学校的老师不会通过隔离法来处罚孩子,也不会排斥捣乱的孩子。

老师还鼓励其他孩子承担起教育弘纪的责任。当一个小女孩告状说弘纪往栏杆外扔卡片时,老师让她回去告诉弘纪不可以这么做。老师认为,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行为的最好方式是与同龄人互动,而不是从大人那里接受教导。当然,如果威胁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老师会马上出现。

不干预是一种工具。小松谷幼儿园的园长说:“成人对付弘纪很难,但我不认为孩子们也觉得难。通过学会对付一个像弘纪那样的人,他们会成为更完整的人。”我能想象,有的美国父母会要求:“把这个孩子轰出去!他影响了我孩子的学习。”而小松谷的老师恰恰认为孩子们需要学会对付棘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有很多。因此,这样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

了解了其他文化的教育思想之后,索菲娅的妈妈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态度。她告诉女儿她已经3岁了,可以和朋友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她应该学习忍耐,学习处理生活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部分。

随后的一天,索菲娅一进幼儿园就走到小男孩佩德罗面前,轻蔑地看着他,拿走了他手里的一大块蓝色积木。男孩瞪着她,又想回击又想哭。他弯腰拿了块红积木,但又被索菲娅抢走了。妈妈紧盯着淘气的女儿,很想走过去教训她,但她控制住了,等着看问题会不会自己解决。几秒钟后,索菲娅拿了块黄积木递给男孩,男孩脸上绽开了笑容。他们一起玩了起来,淹没在孩子群中。他们找到了相处的方式。

至少这一次,妈妈没插手是对的。

―摘自中信出版社《怪诞育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