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7年,重温《乌鸦与麻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7年,重温《乌鸦与麻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0岁以上的观众应该都记得那部叫做《乌鸦与麻雀》的电影,这正是一幅解放前夕摇摇欲坠的政府统治大厦的浮世绘。开场没有多久,一群孩子在二楼阳台上天真烂漫地唱着一首童谣:“猴子猴,有来头,当汉奸,住二楼,住了二楼翻筋斗,翻筋斗,又接收,做大官,不发愁,汽车老婆都有喽。”民众对当局的讽刺和愤怒都借着这么几句话明白流露,由此不仅能看到片中军官侯伯义之后的命运,整个政府的去向也已经一清二楚。

20世纪40年代,流传至今的经典影片基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贴近生活,现实感异常强烈。这些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影片中的人物,他们的呼吸、语言和动作,甚至远比今天银幕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英雄要亲近得多。乱世求家常,和平唤英雄,这大抵是艺术作品感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最直接的规律。一些最表面的现象之下,往往蕴藏着不可逆转的或可称为命运的玄机。

中国人对时局有一种天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这是几千年整个社会氛围耳濡目染熏陶所致。民间对政治和天数的敏感常会以民谣和童谣的方式来表现,传唱粗浅直白,听者无不知其意,但又具有隐晦曲折的特点,绝不在当权者手中落下把柄,这是对付文字狱而间接产生的民间智慧。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电影初现辉煌的时代,很多影片在今天看来依然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和思想价值。和《乌鸦与麻雀》同时期的作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天堂》等,大都以浓烈的生活氛围表露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其中尤以《乌鸦与麻雀》将整个时局浓缩于一幢楼房里的隐喻来得最为巧妙。如果说片中的童谣意味着影片的政治取向,那影片恰恰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童谣”,不同阶层民众面对的共同生活困境和他们最终团结在一起抗争到底的行为,意味着一个时代必然将在民众的迫切心情中结束。40年代战后的优秀影片,无一不流淌着豪情滚滚的时代洪流,无论是批判也好、抗争也好、控诉也好,还是反思也好,所有对战后时局的反映,无不意志坚定地指向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这是那个时代的电影至今仍然鲜热滚滚的原因,它能令当事者看清自我,令后来者看到当时。

《乌鸦与麻雀》的剧本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当时赵丹、陈鲤庭、陈白尘、沈浮、郑君里等几个人一起吃饭开始聊一些事情,结果就说出了一个剧本,主要由陈白尘执笔,郑君里来导演。这部影片的创作也最终跨越了两个时代。当时剧本写出后以一个比较晦涩的本子上交送审,一边立即开拍,结果还是被审查当局发觉,下令要将拍过的胶片全部销毁。他们暂时停拍,但布景没有拆除,利用停拍的时间修改剧本。公司用一些报废的底片及删改的剧本送当局敷衍,而真正的手稿则藏在摄影棚上的旧麻袋包里。这是现在根本无法想象的创作环境,但是这些勇敢的人们创造了奇迹。去年,彭小莲导演,夏雨、袁泉主演的影片《上海伦巴》正是根据这段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

《乌鸦与麻雀》是郑君里首次独立执导影片。在此之前,由于蔡楚生患肺病,他和蔡楚生合作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郑君里负责所有现场拍摄,蔡楚生负责把关,这为郑君里后来独立执导影片做好了准备。《乌鸦与麻雀》于1949年诞生而后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它贴近生活,现实感异常强烈。这部影片生动地记录下了当时政权统治的最后一页,社会的混乱、物价的暴涨、市民的幻想与痛苦无不真实地再现于银幕之上,郑君里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和悲喜结合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其娴熟的导演技巧,而他则凭借此片当之无愧地进入中国第一流导演艺术家之列。

今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滑稽剧团将联手把这部电影搬上话剧舞台。在今天话剧舞台争奇斗艳的时代,《乌鸦与麻雀》的舞台再现,无疑能令老电影观众重温昔日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是让对这部电影完全陌生的年轻观众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旧上海的市井沧桑。当年这部电影的演员全是中国顶级的明星,赵丹、吴茵、黄宗英、孙道临、上官云珠、魏鹤龄、李天济,他们扮演的一群乱世里的小人物性格鲜明,时代特征强烈,表演实在是可圈可点,堪称典范。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阵容投资绝对不下千万。因此,即将搬上话剧舞台的《乌鸦麻雀》也将是上海戏剧界最出色的一群演员。至于这个新的明星阵容姓甚名谁,就请观众自己进剧场见个分晓了。

注:本文大量引用自新浪网的文章《1949年・跨越两个时代的〈乌鸦与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