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棉花异性纤维的来源和解决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棉花异性纤维的来源和解决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等。由于棉纤维性质不同在纺织印染过程中出现缺陷,严重影响纱与布的质量,给纺织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分析新形势下异性纤维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异性纤维及其来源

1.异性纤维释义。棉花中的异性纤维,俗称“三丝”,主要指那些化学纤维,色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等非棉纤维。在GB 1103―1999棉花标准中的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棉花中严禁危害性杂物。”危害性杂物混入棉花往往是人为因素生成的。因此,为了从源头上把关,在现行棉花标准对容易混入危害性杂物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把关要求。在标准的品质检验部分规定了异性纤维检验方面的要求,并规定“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这些规定的目的都是要将异性纤维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异性纤维给纺织工业造成的危害,降低纺织工业成本,提高纺织品质量,有利纺织品的出口创汇。

2.棉花异性纤维的来源分析。棉花中混入的异性纤维主要来自棉花采摘、交售环节和加工环节。其主要来源:一是棉农采摘交售棉花时,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制品口袋盛装棉花,并用非棉性线、绳扎口;二是棉农习惯于地面晒花,容易造成动物毛发等异性纤维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三是籽棉受自然环境所污染,人员在籽棉垛上睡觉造成毛发等异性纤维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四是棉花收购、加工单位把关不严,籽棉大垛周围环境卫生差,在收购、上垛、加工喂花三个环节未对异性纤维进行严格挑拣、把关,以致异性纤维混入加工后的成包皮棉。

棉花检验中异性纤维问题出现的原因

对于棉花中含异性纤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我国当前的棉花生产、流通方式和棉农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造成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棉花种植还是以农村个体农户为基本的种植主体,棉农收摘棉花基本以人工收摘为主,收摘后的棉花一般在户外摊晒后储存在家里,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集中销售。在人工摘拾、晾晒、整理棉花的过程中,周围的异性纤维容易掉落混在棉花中。因此,棉花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混有一些诸如塑料绳、人的头发、家禽家畜毛发等的异性纤维。

随着棉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棉花收购加工主体逐渐复杂化,棉花市场秩序在2001年后的数年间一度混乱不堪,特别是随着籽棉贩子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加剧了棉花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棉花加工厂在籽棉收购环节对异性纤维等质量要求的信息也很难直接传递给棉农,导致棉农在缺少正确引导、籽棉销售又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挑拣异性纤维的主动性也基本丧失了。

2.异性纤维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挑拣不够彻底。其主要原因:一是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实现完全挑拣干净的难度很大;二是还没有完全形成全面治理异性纤维的环境,导致棉花加工企业挑拣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仍然是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有的企业尝试研制使用专门的异性纤维挑拣设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无法与人工挑拣异性纤维的效果相比较。而人工挑拣异性纤维,面临的问题是挑拣的人数少了,挑拣速度和挑拣的质量无法满足加工进度要求。而且只能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才能进行挑拣,对于晚上也进行加工的企业就无法组织实施挑拣;组织大规模倒垛挑拣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实际组织实施的难度又比较大,一是因为棉花加工季节正是农村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人员比较难找;二是生产现场人员太多,运行起来比较混乱,不利于安全管理。

3.棉纺企业对异性纤维的要求宽严不一,造成含异性纤维的棉花销售基本不受影响,没有形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纺高档纱线、生产出口产品的纺织企业,对异性纤维的要求较高,由于对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不管挑拣是否干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都要在原棉进厂后再组织进行统一的仔细挑拣,然后才投入生产使用,由于挑拣的难度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有的纺织企业对发现异性纤维较多的棉花还要扣除“异性纤维挑拣费”。要求再高一点的企业,干脆不使用国产棉花,而直接购买不含异性纤维的进口原棉。

解决异性纤维问题的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在我国现有棉花种植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条件下,想做好国产棉花的异性纤维治理工作,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1.政府根据形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异性纤维的源头在籽棉中,不仅是棉花行业本身自律的问题,而且还是关系纺织品、服装出口等所有涉棉企业的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从提升涉棉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异性纤维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加大开发研制适应棉花加工行业特点的异性纤维清理设备研制的力度;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优先扶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企业率先购置异性纤维清理设备,解决异性纤维问题。

2.加大新标准宣贯力度。虽然做不到新疆建设兵团“北疆”牌军事化管理,但各有关部门及棉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新标准的实施,突出宣传异性纤维的根源、危害性及标准中关于异性纤维的严格规定。教育棉农,加强管理,做到家喻户晓,让棉农充分认识到异性纤维的危害,从而自觉采用棉布袋采摘、交售棉花,推广高架晒棉。

3.加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目前可行的管理措施有:积极扩大宣传力度,教育棉农使用纯棉包装袋、捆扎绳,戴工作帽;实行异性纤维含量与籽棉收购价格挂钩;在籽棉上大垛前和加工前要加大挑拣力度;厂内工人从穿戴到使用的袋子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实行定量考核监督、质量与工资挂钩;派专人在收购、上垛、加工喂花等环节负责挑拣等,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异性纤维的混入。

4.加大对棉花异性纤维含量的质量监督。棉花收获、加工开始后,组织有关部门成立检查组,分赴各植棉单位,对各单位的拾花质量、籽棉场管理、籽棉运输、堆放等按制定的管理目标逐项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改正;同时,为及时掌握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情况,到各加工厂随机抽样,取已加工好一定数量的成品棉,运至棉纺厂,由棉纺厂工人分别开包检查异性纤维,将已拣出的异性纤维分别称重,计算出各加工厂棉包中异性纤维的含量及全棉纺厂的平均含量,然后通报全棉纺厂以便引起各领导的关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为质量作贡献的局面。

5.改革棉花生产方式。要逐步改变我国现有生产方式,从现在一家一户种植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种植生产的方式,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其次是加快棉花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发展机械采摘棉花,尽量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异性纤维含量情况的出现。

6.检验机构的各环节,样品交接、出样装筐、感官检验、HVI操作员加大对异纤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异纤的监督检查力度,根据异纤含量的程度合理记录企业质保能力信用等级。保证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验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技术手段上预防异性纤维问题的出现和泛滥。

棉花异性纤维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市场机制的成熟、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问题会在将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者单位:河北省纤维检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