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评课中的质性描述与教学行为量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评课中的质性描述与教学行为量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是教师间的听课、评课、磨课,在评课中推动听课者、评课者、授课者的共同提高。为此,以前的单纯质化描述已不能适应了,必须引进量化分析,把质化描述和量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盐类水解”为例,从课堂教学时间控制、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和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量化角度分析评价课堂教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行为;评课;质性描述;量化分析

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是教师间的听课、评课、磨课,在评课中推动听课者、评课者、授课者的共同提高。近两年福建省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有评课这一项目,为了提高教师的评课能力和评课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结合实际评课经验,认为评课不能只是简单评述某节课气氛好,收获多,细节处理到位,或引入巧,重点突出,结课妙等等,也就是说以前的单纯质化描述已不能适应了,必须引进量化分析,把质化描述和量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量化中认识一节课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客观、科学评价一节课。

一、化学评课中的质化描述

质化描述评价是指评课者用语言或文字对授课情况进行描述性的评价,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说。近几年有研究者还对上面五个方面进行细分,赋予一定的分值,根据达成度分等次给分,最后评出总分。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以及多年的评课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四看辅助线”来描述评价一节课。一看面:即课的整体效果。主要看课堂是否整体把握住学科体系,在学科体系中展开教学;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看课的结构与安排是否合理,课堂教学节奏是否合理;看课的目标达成度,即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二看线: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条主线。师生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成长,教学是否关注到主体与个体的成长。具体一条是教师教的这条线,从教师的语言、教态、机智、亲和度、课堂表现、教学基本功、教师情绪等方面评价。另一条是学生学的这条线,从学生学得如何、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愉悦度来考量。三看点:即课堂教学的亮点、创新点、个性特色。可以是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有特色,也可以是师生教与学认知的碰撞点、课的延伸点的绝妙处理,还可以是教师教学的个性特色,他人难于模仿雷同的,不能是大家都差不多的。四看辅助线:即教学的辅助与服务。考量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情况;多媒体的合理应用情况;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方法的指导情况。从以上四个维度来描述一节课已是较全面准确的,对单课堂也能较好地评说,但他取决于评课者的专业水平、经验,没有固有标准,是一种模糊评价,比如课堂教学怎样的节奏才能算是合理呢,没有量的限度;学生的参与度如何计算;教师的提问、讲解、追问等语言行为是否合理等等。这就需要有量化分析

二、化学评课中教学行为的量化分析

我们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选取东北师大郑长龙教授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对教学行为的分类法,即语言行为、指导行为和直观行为三类,具体如下:

语言行为 直观

行为

指导

行为

启发式提问

追问

设问

强调

过渡

总结

指正

学练

法习

指指

导导

表1课堂教学行为分类

根据评课的要求和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易于记录关注的点,我们只选择其中几项重要的教学行为进行统计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让教师们从量的观点认识教学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从量化的观点来评价一节课。下面以《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并讨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利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并不一定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一层。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教材分类讨论了盐在水溶液中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分析了这一变化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第二部分实际上是讨论平衡移动原理在盐类水解平衡上的应用,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学会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课堂教学时间控制分析

表2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

引入

(分钟) 展开(分钟) 小结

(分钟)

老师 7 盐类水解规律 盐类水解实质 水解离子方程式 4

8 9 14

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来看(见表2),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在引入时,先复习初中碱跟酸反应生成盐的类型归类,为后面讲解盐的类型与其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打下伏笔,接着由学生生活中玩过或抹过肥皂水的滑腻感引出氯化铵水溶液与镁条的实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提出学习目标,这样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准备解决的问题上来,讲课很顺又节约时间。在水解规律,水解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别用8、9、14分钟,从本课的重点、难点分析是合理的,课堂节奏较好,结课用了4分钟,结合课本练习的讲评归纳本节学习内容。在水解实质中,老师抓住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醋酸根结合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使氢离子浓度降低,促进水的电离,溶液呈碱性。既简单明了,又抓住本质。接着让学生依据例子自己解决氯化铵的水解,将教材中其余盐的水解的分析,改成问题解决由学生自行解决,既能及时巩固刚刚学习的分析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老师用14分钟,时间充足,练习到位,易错点点拨到位。结课用了4分钟,归纳引导好,指导学生学法。

(二)课堂教学行为时间控制分析

表3课堂教学行为时间表

教师类别 教师展示、实验讲解

(分钟) 师生互动、问答

(分钟) 学生小组活动(分钟) 总教学时间(分钟)

老师 时间 25 11 6 42

占总课时比例 59.5% 26.2% 14.3%

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上看(见表3),讲解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9.5%,讲述时间太长说明老师没有采取实验探究教学,在时间统计时我们将教师展示、演示实验计为教师讲解,老师总体安排合理,讲解时间若扣去演示时间8分钟,对本节属概念教学是合适的;从课堂上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14.3%,老师给学生留出了比较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实验现象和练习,课堂上老师演示实验操作完,五支试管分五组让学生传递细致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另留出3分钟来让学生练习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间充分有效;老师课堂上师生互动、问答的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26.2%,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在和教师的对话和交流中学习的,师生问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交流分析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师给与及时的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紧凑,思维流畅,有老师对这节课评价为“行云流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表4提问情况统计表

提问次数 单独提问次数 提问停顿(在3秒以下的次数) 学生个别回答人次 “是非型”提问的次数 提问后学生沉默次数

老师 70次 2 0次 2人 0 0

从课堂提问的次数来看(见表4),提问70次,老师采取的是“引导、讨论”为主的启发教学,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故整堂课都是在师生的问答、讨论、交流中完成的。还有老师善于设计台阶式问题,降低了提问的难度,课堂连续性较好;如在剖析水解本质时,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溶液显碱性的本质是什么?②是由CH3COONa溶液中哪种离子引起的呢?③为什么CH3COO-会引起这种变化?这样设计的思考题,既切合学生实际,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思维起点逐渐向终点延伸,最终得到了答案。

老师提问次数多,但提问很多是对学生的启发式提问,在课堂上没有出现“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低效提问,这个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评课中,评课者有意识记录教学行为时间,次数,在评课中把量化化分析和质性描述有机结合起来,会达到有理有据的评说效果。这样,才能让上课者恍然大悟,让听课者茅塞顿开。

参考文献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江坚智.化学“同课异构”评课中应注重量化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