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护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护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干预产后抑郁症影响。方法 观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的汉族初产妇300例,随机分组,其中受过产前干预的150例作为干预组,同期未接受过产前干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264,P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预防;干预;医护管理

产后心理精神障碍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产后心境不良(产后情绪低落)、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和产后精神病。情绪波动是产后妇女精神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有关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的发病率各国报道相差甚远,在新加坡、马尔他、丹麦、马来西亚等国家发病率仅为0.5%~9%,而在意大利、智利、朝鲜、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达34%~57%,国内近5年的报道在20%左右。有人称,由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报道过于宽泛,也许是由于文化差异性、对症状的理解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孕产期抑郁对产妇本身及婴儿均造成不良影响,故临床工作者应对产妇的各种症状及表现早发现,进行早期筛查,尽可能的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的汉族初产妇300例,乌鲁木齐市居住,年龄在20岁以上。既往无精神病史;不良孕产史;无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42d进行随访问卷调查,经调查者解释后表示拒绝合作者。通过随机分组,其中受过产前干预的150例作为干预组,同期未接受过产前干预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及护理;干预组从第一次产前检查开始,不告诉产妇的情况下,医生及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产前宣教,减轻心理负担和身体症状,在孕期有抑郁倾向的实施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人际心理治疗、对孕妇和配偶的心理教育,孕妇放松疗法,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的过程中,表达出更多的关心。

1.2.2调查工具 对照组和干预组均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2009年由李榕[6]等人将其编译为中文版。一般以总分≥60分作为筛查PPD患者的临界值,总分≥80分作为筛查严重PPD患者的临界值。

1.2.3调查时间 产后42d。

1.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用指标有χ2、P、例数和百分数。

1.2.5质量控制

1.2.5.1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完成,采用统一指导用语解释调查表中的内容。

1.2.5.2及时审核回收量表,对漏项及时补齐,并随机抽取5%调查表复查其准确率。

1.2.5.3产后42d的资料收集,采用盲法,避免期待效应,提高结果的客观性。

1.2.5.4对产后42d未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电话随访,降低失访率。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对产后42d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照组回收率96.7%(145/150),干预组回收率95.3%(143/150),对未来门诊复查的产妇进行了电话随访问卷调查,300名产妇全部进行了问卷调查。两组产妇在医院分布、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由表1可见:本次调查300名产妇中产后抑郁者35例,总发生率为11.7%(35/300);对照组产妇发生率为18.7%(28/150),干预组产妇发生率为4.7%(7/150),对照组和干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4.264,P

3讨论

3.1产后抑郁症的现状 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各国报道相差甚远,由于测量工具、诊断标准不一致以及研究时代、地区、样本量大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症的报道有很大的区别。本次研究通过PDSS 量表进行调查,总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8.7%(与国内研究结果基本接近[4]),干预组为4.7%,对照组和干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4.264,P

3.2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医护质量及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在产前向孕妇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孕妇了解分娩过程,来减轻在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人际心理治疗、孕妇放松疗法,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接触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怀。产后抑郁症的是可以预防的,在产前对产妇进行常规的筛查,对具有明显高危因素及有明显抑郁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孕产妇进行早期心理疏导及治疗,实施有效的措施,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ennis C L E, Janssen P A, Singer J. Identifying women at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4, 110(5): 338-346.

[2]邵红,李榕,朱启英.族产妇产后心境不良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29-231.

[3]李榕,邵红,朱启英.产后抑郁筛查量表的研译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6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