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物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物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互动式教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自主互动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富有成效,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互动型教学的特征及互动型教学情境的构建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互动型物理课堂;教学的特征;互动型教学情境;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3

一、互动型物理课堂教学的特征

1. 课堂互动的结构化。互动的结构化就是体现为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和方式,建构结构性的对话,从而实现有效建构意义的目的。通常,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其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意义联系的纽带,而维系这一纽带持续深入的就是“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拔深化迁移”等策略,这些策略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一方面,这些策略是互动式教学结构化的内容和方式。在对话互动中,教师对学生意义理解和建构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教师职责的变化,即少“教”多“思”。多“思”也就是多观察、反思。思考促进教学有效、高效互动的策略等创造性的问题和活动。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思考;留给学生知识经验积累的空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指导学生知识的重新组合;留给学生对话交流的空间,组织协调学生的讨论,总结评价、启发点拔并深化学生的对话及认识。另一方面,这些策略是互动式教学结构化的动力调控系统。在互动中,尽管教师、学生在知识经验背景、认知风格、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但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并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以及其他激励和沟通策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课堂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互动式教学体现为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组合就成为一个系统。系统内诸要素之间是整体关联、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也就是说互动式教学系统具有很强的生态性。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主要是指教学系统的生态关系方面。(1)角色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互动式教学中,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之间的角色处于不断的转移和转化。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主观的职能分化,以小组的形式调动全体成员参与,并赋予小组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此时,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习策略指导者,学生的主体活动依存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悄悄地成为倾听者、思考者、学习者,教师的主体活动尤其是教学反思和诊断依存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能动性。生生间,“领导者”“发言者”等角色也在不断的轮流互换。同时,人与文本之间,文本不断由“客体”的角色转变为互动作用的媒介,以“桥梁”“杠杆”的角色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这些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是不断转换、关联和依存的。这不仅保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主动参与活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联系与激活每个人的背景知识经验,使每个学生乃至其内隐的知识经验都有一个自由表达和生长的空间,而不是被遗忘和压抑。(2)知识经验互动的相互依存性。“学生不是空着头脑走进教室的”。师生在生活中已形成了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就是不断地从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出发建构自己的逻辑假设和意义的。他们建构的新认识与背景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相互依存。这是一个不断累积――建构的知识螺旋运动过程,知识的每次重新组合、调整都是知识深化、超越的质变过程。这一特性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同时,要运用不同的策略使新旧知识密切关联,提高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另一方面,生生间及其各小组间的知识也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知识、信息,但都不可能拥有某个主题全部的、完整的知识信息。只有他们彼此不同的知识信息整合,才可能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个体间及其与主题间知识的依存性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独特价值。

3. 课堂互动的时空及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固定不变的教学结构,让学生根据内容的需要,自主组合各自需要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利于学生的交流、研讨,同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的“师生、生生对话建构学习”相联结,两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实现学习时空的系统化、生态化建设。在互动式教学中,学习方法不是固定的,而应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生可以先带着问题去讨论,进行实验与分析,研究图表与数据或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然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运用讨论、辩论、判断、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写小论文等多种方法来交流观点。

二、物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

1. 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性教学情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是新课程的主导理念。人本主义教育认为,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映,是课堂内部个人人格的组合,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软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为此,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能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如果达到这一点,物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对于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思维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理解的微笑、耐心的心态,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嘉奖得到眼神、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2. 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体验性教学情境。教育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的亲历和体验思维和探究过程,其思维和探究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的条件下,如果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过程,有了爬越问题“阶梯”和遭遇解疑析难的充分体验,那么学生也就容易理解物理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自主质疑和探究,往往是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刚刚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或讨论正热烈、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时,教师就打断学生的思绪,忙于要求学生回答或者忙于对问题进行讲解,这种看似有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新教学方式,其实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够的,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很有限的,学生的思维程度是非常浅显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有新理念的味道,但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被传统包办式的教学思想所左右,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当然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空作保证,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空,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学也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 构建课堂学习活动的辅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因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高,多媒体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等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能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多媒体的实际应用确实给物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种倾向值得注意:(1)过分夸大多媒体的功能。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由于一些教师过于看中多媒体的作用,过分夸大多媒体的功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由传统的“人灌”变成“机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2)过分轻视多媒体的功能。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经验型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成绩一贯都好,完全没有运用多媒体的必要,而且认为运用多媒体,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费时费力,并不见得有很好的效果。(3)过分排斥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一些比较直观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可以解决,但用多媒体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构建课堂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辅教学情境,并尽可能地优化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