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冬日进补,岂可乱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冬日进补,岂可乱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中医养生一向重视进补,而冬季无疑是进补的好时机。许多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于是,进补的人有愈来愈多之势。某企业高级工程师老顾退休以后,终日倦怠,手脚发凉,也渐觉力不从心,自我感觉好像是肾虚所致。听人说鹿茸补肾,就买来不少鹿茸片,天天用来煲汤、熬粥,连续喝了半个多月。结果,自己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找医生咨询,医生告诉他,可能就是鹿茸片吃多了的缘故,要他立即停用。

类似老顾的情形不少。专家告诫,冬日虽说是进补良机,但不能自作主张滥补。人们在进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下面就分别说说。

误区之一:自己选择营养补剂

前面提到的老顾是典型之一。专家告诉,不要自作主张擅自下药。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症,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症,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不同的人缺乏的营养素也都不同,因此也不要人云亦云,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选择营养补剂之前,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缺乏营养素以及缺乏哪些营养素。有些统计数据可供参考,比如80%以上的国人缺钙;60%的国人缺镁;处于月经期的女性16%缺铁等。检查之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补。

误区之二:把药膳和食疗混为一谈

“食疗”和“药膳”的概念常被人们混淆,很多人搞不清楚药膳和食疗的关系,以为食疗就是药膳。其实,食疗和药膳是两个不同概念――食疗不加药物,通过饮食调整健康水平;而药膳由食物和药物搭配调制而成,可以达到治病的作用。

“食疗”和“药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食疗”是研究养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特点是取食物中的药效,但不加药物;“药膳”是食物加药物,但它又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配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来防病治病的特殊膳食。

相比较而言,食疗比药膳的使用范围更广,但是如果论起防病养生的针对性来说,药膳又胜过食疗。但是,药膳不能随便使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同时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误区之三:把补药和营养药、保健品混为一谈

其实,这三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补药主要是通过调整与增强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使各机能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补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和补阴等四类。比如人参、鹿茸等属于补气补阳类药,多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强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分泌、增强肌力等作用。而当归、首乌、麦冬等补血补阴类药,具有抗贫血、强心、改善血液循环及降低血脂、血糖等作用。

补药为虚症而设,身体健康、正气不虚者不宜滥用,否则,会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或导致气血失和。也就是说,误用补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营养药是指能起到补充人体营养物质作用的药物。众所周知,人体所需要的常见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由于疾病、饮食摄入不足、肌体消耗过大等原因,会造成体内上述物质缺乏,这时就需通过饮食或用药的途径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物质。葡萄糖液、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剂、各类维生素、铁剂、钙剂等都属于营养药物。

营养药的应用也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乱补,能通过饮食途径补充的营养物质就尽量不要用营养药。健康人如果不加选择地服用,超出营养药的安全范围,反会危害人体健康。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才是保证健康的根本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国家规定,保健品不得称有治病的功效,只能是对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保健食品,很多人都认为是有治病的作用――很多经销商也是这么宣传的,他们将保健食品功能无限夸大,甚至把它吹嘘为“神药”。当然,也不能说保健食品就是没有任何功效。现在所指的保健品不是药品,而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保健性质。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所忽悠。中国的保健品市场非常混乱,据权威部门统计,市面上流通的保健品有6000多种,而真正手续齐全的只有1000多种。

误区之四:越贵的补品越有效果

在不少人眼里,越是价格昂贵的补品滋补效果越好,其实,也未必。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藏红花、龟板、鳖甲等。也有的是黑心厂商卖高价,甚至以次充好,比如,把种植的人参标注为“长白山老山参”,明明不值几个钱,标价几百、几千。这种以次充好现象并非个例,需要提高警惕。即使有的真的含有冬虫夏草,又能有多少?所以说,补品的价位高低并不能代表滋补的效果。

误区之五:用进补代替锻炼

有的人觉得,吃了这么多补品就不用锻炼了。专家告诫,生命在于运动。只有通过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的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吃下营养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运动本身会提高机体运转质量,加快新陈代谢,会使你精神百倍。

误区之六:维生素多补无碍

不少人认为维生素是安全药、营养药,用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殊不知超量服用维生素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维生素A 可以促进生长,保护上皮组织,对防治皮肤干燥、眼干、夜盲症有一定的作用。但超量摄入,可导致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慢性中毒则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疲劳、无力、妇女月经过多等。

B族维生素有20多种,是人体中所需的重要维生素。它对增进食欲、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乳汁分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超量服用维生素B6在200毫克以上,将会产生药物依赖,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

不少人认为维生素C用途广、毒性小,是目前应用面最广的一种维生素。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皮下出血、齿龈和胃膜下出血,机体对疾病抵抗力下降。但如果每次服用超过1克时,就可能为病毒提供养料,可导致腹痛、腹泻、尿频,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孕妇的胎儿发育,甚至患先天性坏血病等。

维生素D 对防治儿童佝偻病十分有效,但超量服用同样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D在1800毫克后,就会出现生长停滞,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维生素E 又名生育酚,为一种常用药品兼营养保健药,应用于调整性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疲劳,加强人体组织中供氧量,防止胆固醇沉积、血栓形成等。但如果长期服用且每日用量达到400毫克~800毫克,可引起视力模糊、乳腺肿大、头痛、头晕、恶心、胃痉挛。长期服用且每日用量超过800毫克,将改变内分泌代谢,使免疫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