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建筑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建筑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会思维;精心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指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和强化习题训练来发展思维等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建筑力学》;问题;培养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就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结构通过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形式转化为学习者具有内部规律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掌握相应所学内容的思维能力。而中职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年龄阶段,作为一门必须要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建筑力学》课,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启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认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取了知识,也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去珍惜现在,思考未来,感知世界是本课程教师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思维能力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需要,而且是学生今后一生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一个力学课教师怎样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本课程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建筑力学》的教学,谈一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议和看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心理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养成了等待教师向他们传授知识的习惯,他们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诱发他们去思考,带领他们迈进思维的大门,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教材是这样表述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表达得非常简练,学生要真正掌握概念的含义,必须要突破“物体间”和“相互作用”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让同学们感知这两个词,我让第一排的同学起立去推他们用的课桌,为了增加重量,我在他们的课桌上堆满书,然后我提出问题:在这组关系中,(1)手对课桌是什么作用?(推的作用)(2)课桌对手产生了什么感觉?(挤压的感觉)(3)哪个是施力体,哪个是受力体?(4)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在这样的讨论中,让同学们感悟到:(1)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首先强调这一点,其次再指出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必须“相互发生作用”。为了加深理解,这时我又开始提问:在我们教室里此时此刻还有哪些常见的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在我的诱导下,同学们观察后会回答:用脚蹬地、人坐在凳子上、同桌的同学面对面推手等等,在这些事例中,我再次强调,力的“相互性”体现了力是“礼尚往来”的,另外,两个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这些问题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拉近了力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第一章节就感受到力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学着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帮助他们克服力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为他们开启了观察思考的大门,有效的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素养的目标。

2.精心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在互动中探究问题

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力学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互动环节,在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互动教学环节点燃激情,在快乐学习中引导学生思维。例如,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我设计了摸宝游戏,我把教材上每一种约束写成卡片放到一个纸盒里,让同学们依次来摸,要求他们摸出约束后,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约束力,并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对的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错的也要惩罚。在快乐的游戏中同学们掌握了约束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绳索受力与其水平夹角的关系,我让学生参与以下实验,我取了三个相同重量的砝码分别用一根细棉线穿过,让三个同学逐渐把细棉线向两边分开,当水平角α足够小时,细棉线可能会突然断了,砝码会落在桌子上,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当水平角度变化时两手受力的大小变化。这个实验通过手的感受把抽象的力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的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再引导学生去计算各种不同的水平角度下绳子的内力,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同学们知道,水平角度越大,绳子的内力越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工程中如果你要起吊重物,当吊点固定了,水平角度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绳子的长度是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 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而且还可以通过互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的获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能力归纳、整理学习内容

思维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所学知识由知识点开始,形成线,再形成面,最后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和系统化,在归纳整理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3.1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中知识点整理

教材中的知识点就是力学的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对理解整个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在每个基本概念讲述之后,督促学生对这个基本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弄清楚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掌握一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开阔的发展和训练。

3.2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线的整理

就是把所学知识按照前后逻辑关系系统的串联起来,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停留在单一的思考方向上,使之有层次、有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材料力学部分,四种基本的变形,每一种变形都是从看得见的外力到能感知的内力,再到应力、最后到强度条件,同学们通过对每一种变形形式这样的整理后,就比较容易形成一条纵向知识体系,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强化习题训练,发展思维能力

建筑力学教学是离不开习题的,学生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解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白已知条件,需要解答的问题,然后从条件出发,利用所学的知识推出所求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一层一层的去分析推理,要得到正确的答案,分析推理必须严密连贯,所以,这个层层思考的过程就是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过程。而且,针对每个知识点后的习题,都是有规律的,指导学生在习题训练中找到解题的规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当然,在习题的强化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从简单题型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同学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他们领略学习的成就和乐趣,这对发展思维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把建筑力学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遵循思维发展的认知规律,培养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不管哪种方法我觉得都离不开上述几点,即结合课堂教学诱发思维,指导思维、运用思维和发展思维。力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努力钻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不仅有益于让学生能够把握建筑力学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顺序,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整体性非常强的知识网络,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仁田,李怡高主编.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教育出版社.

[2]梁圣复主编.建筑力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