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中盆地迟熟杂交籼稻高产播期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中盆地迟熟杂交籼稻高产播期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汉中盆地气候特殊,4月上旬水稻育种刚好遇上倒春寒,从而使秧苗受害。推迟育秧又使后期水稻抽穗遇上8月中旬的低温连阴雨导致“秋封”减产,失收。本文试图探讨满足汉中盆地迟熟杂交籼稻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使水稻生产既可以在8月中上旬达到齐穗期,从而为高产稳产打好物质基础,又可以避开4月上旬的“倒春寒”,从而安全延长水稻生育期。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晚熟杂交籼稻,采用不同播期探讨其对移栽期、齐穗期和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的最终影响。结果表明:汉中盆地600~800 m海拔的水稻中籼稻晚熟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5―10日,可获得高产稳产的效果,从而为当地水稻合理播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迟熟杂交籼稻;播种期;齐穗期;产量;汉中盆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11-02

汉中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龙亭铺,长约为116 km,南北宽5~25 km。河流阶地发育平均海拔500 m左右,为一狭长槽形山间陷落盆地,由汉江冲积而成,上覆第四纪黏土、黄土状砂质黏土及砾石,形成肥沃的原野。具有亚热带北缘气候特点,地处我国南北水系分水岭秦岭南麓。适宜水稻生长时期接近180 d。翻过秦岭,沿秦岭北麓宝鸡的岐山县安乐镇―眉县―户县―周至县零星有水稻种植,其与汉中超过800 m海拔山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以135 d以内熟期品种为主。本文探讨汉中盆地内海拔600 m以内,全生育期160 d左右的晚熟中籼杂交稻。

迟熟杂交籼稻有较强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且生育期较长,刚好满足当地“单季稻生长时间有余,双季稻生长时间不足”的光温条件。较长的生育期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籽粒的增重,从而形成穗大、粒重的丰产高产优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稻米品质,可以说这是汉中水稻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从2001年《种子法》颁布,农作物种子市场全面放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种子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使水稻品种层出不穷,满足了市场上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抗病性的要求,经销商利用农民求新求特的心理,年年推出新的品种。连年以来,给了农民更大的选择余地的同时也造成了同质化的品种过多,一个季节动辄50~60个品种,使农户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再者各个熟期的品种多乱杂,跨区域推广,更给农民选择适合当地土质、播期的品种造成困难。现在的农民已经由以前的“温室薄膜两段育秧”普遍改为“高温催芽直接上畦”,同时为了避开每年4月上中旬的“倒春寒”,r民育苗日期也有越来越后移的趋势,有移至4月20日左右才开始播种育苗,甚至更迟。这无疑加大了水稻后期遭遇低温“秋封”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为了探讨适合目前品种的最适合播期,为农户选择高产稳产品种提供依据,笔者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播期考察其丰产稳产性,从而为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相关部门引进适合本地成熟期的水稻新品种,充分利用当地水稻种植资源,保障农业稳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平坝稻麦两熟区的原汉台区良种繁育场附近,海拔约540 m。前茬为小麦,土壤黄土。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优725、绵香3优725、绵香5优527,由国豪种业汉中分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3个品种为一个组合,采用2个播期。每个播期3个品种作为一个组合,每个组合采用大田随机区组排列设计[3-4],3次重复,小区面积15.2 m2(8.0 m×1.9 m),株行距17 cm×27 cm,每小区8行,每行30穴,每穴2粒谷。

1.3 试验实施

育苗采取露地育秧,播种量150 kg/hm2,田间管理与大面积生产一致。施肥水平中等偏上,重施底肥,N、P、K商品肥配合使用。施用碳铵750 kg/hm2,磷肥375 kg/hm2,钾肥300 kg/hm2。插秧后3 d施追肥尿素225 kg/hm2,用20%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750 g/hm2除草。试验田只防虫不防病。大田移栽时间5月30日之前。移栽后5 d内深水返青,6~25 d浅水分蘖,6月25日前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晒田10~15 d复水直至抽穗。防止复水迟,影响幼穗分化。在全生育期注意使用的肥料全面协调,利于个体和群体健壮生长。穗期施肥以根外追肥为主,灌浆前的不同生育时期酌情适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调节碳氮比,补充养分,促进大重穗。按照水稻害虫发生规律,结合田间调查,进行药剂防虫,移栽后7 d内用4.5%高效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混合使用喷雾,主要做好二化螟和水稻象甲和稻飞虱的防治,同时用杀虫双大粒剂30 kg/hm2均匀抛撒于田间防治地下害虫以及寄生虫卵。在水稻齐穗期用40%毒死蜱乳油与2%功夫菊酯水乳剂联合喷雾防治水稻蝗虫和稻苞虫。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水稻生长周期每个阶段固定取每个处理10穴用于调查记录,取其平均数记载其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数。同时记载始穗期、齐穗期、收获期等。于水稻收获前3 d,每个处理取对角线上5穴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水稻成熟后每个处理单打单收,晒干后折算成容积含水量13.5%记录实产。

1.5 数据处理

对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取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水稻齐穗期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确定播期的前提下,播期的迟早对齐穗期有较大的影响。秧龄推迟10 d,齐穗期相应推迟4.3 d左右。鉴于盆地耕作方式以稻麦(油菜)两熟为主,8月中旬以后连阴雨多伴有迅速降温,推迟水稻播期必然引起水稻齐穗期的延迟,恰好和汉中盆地8月的低温连阴雨重合,使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显著降低,势必会造成“秋封”减产、失收。避开极端天气的同时又能保证有足够长的生育天数的措施就是选择最佳齐穗期使迟熟杂交籼稻稳产的关键。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汉中盆地8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6.43 ℃、日照时数85.9 h,分别较中旬高1.03 ℃、多7.7 h,较下旬高2.33 ℃、多16.3 h,对水稻抽穗扬花较有利。8月10日前齐穗的结实率最高,千粒重最大,有很好的稳产丰产的现实基础。因此,必须保证8月10―15日水稻进入齐穗期。这些气象指标是和试验结果完全相符的。

2.2 不同播期对水稻主要产量指标的影响

根据以往专家的统计分析发现:汉中盆地迟熟杂交籼稻分蘖成穗规律大致为,最高苗数不能低于480万株/hm2,有效穗数在240万穗/hm2以上,成穗率为60%,结实率70%~80%,产量预期9 000~12 000 kg/hm2。穗数要求达到300万穗/hm2,最低分蘖数应为480万~540万个/hm2,千粒重28~30 g。每穗实粒数至少为160粒。通过表2的确可以发现上述规律。适宜的播期对后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播期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秧苗质量,保证足够基本苗的前提下,分蘖高峰期前早施促蘖肥,拔节抽穗期巧施轻施穗肥,分蘖高峰期掌握晒田技巧控制分蘖,使苗、穗、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群体增长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汉中盆地600~800 m海拔的水稻中籼稻晚熟品种选择4月5―10日之间的播种期对水稻的高产稳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因为水稻生长前期4月上中旬常有气温忽然降低(倒春寒)的灾害天气发生,就一味地延迟水稻育苗时间。相反,可以在早育苗的同时做好防冻措施,从20世纪80―90年代汉中盆地推广杂交稻以来的经验表明,这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接受现在农民高温催芽直接上畦的做法的前提下,在苗床上覆盖保护膜或者粪肥,起到直接保温抗冻的作用;或者在低温来临时在田间燃火烟熏对抗低温;也可以延长种子在室内发芽苗床的时间,避过突然降温等。只有适时播种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为农业增收做好工作。汉中盆地4月至6月上旬平均气温16.5~22.9 ℃,月平均气温日差9.8~10.3 ℃,这种偏高的气温和较大的气温日差,对水稻培育多蘖壮秧、早生快发十分有利。错过最佳播种期就会使秧苗先天不足。6月中旬至7月下旬盆地平均气温23.9~26.7 ℃,正处于杂交稻适宜温度的下限,分蘖和穗分化适当延长,有利于形成分蘖、增加千粒重,为水稻的高产打好基础。8月上旬平均气温24.9~26.1 ℃,相对湿度80%,少有极端天气造成空秕粒,为形成较高的结实率打好关键基础,有利于杂交稻的安全抽穗扬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杂交水稻灌浆结实阶段,平均气温21.8~24.9 ℃,昼夜温差7.90~8.06 ℃,有利于干物|的积累增重。

水稻生产是汉中的优势,从商品经济角度看,汉中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的大米由于生长周期长、米质优,远销省内外,现有的产品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目前汉中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大米商品基地,良种要和良法配套才会发挥种子的丰产性。放开了种子市场,加大了新品种的开发力度,满足了农户求新求特殊品种的需求,更要推广适合当地的最佳种植方法。利用新种子资源提高产量,稳产增收。

汉中盆地迟熟中籼稻的高产稳产有规律可循,有良法保证。重中之重是保证4月5―10日之间播种育秧,并在倒春寒来临的同时做好防冻措施。这样才可以保证在8月上中旬(平坝8月20日,浅山丘陵8月15日)的连阴雨降温天气来临前使水稻安全齐穗。这是解决汉中盆地当前水稻生产单产差距较大的重要措施,也是为盆地水稻稳产、提高稻米品质的必然选择[7-8]。

4 参考文献

[1] 褚旭东,石军,王志,等.不同播期对15个籼稻组合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1):45-46.

[2] 刘礼明,范家军,罗敬东,等.杂交中籼稻适宜播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2):198-199.

[3] 孙军华,黄惠芳,陈少宝,等.播期和密度对杂交籼稻研优1号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4):710-712.

[4] 张元虎,潘典进,吴继洪,等.籼型和粳型水稻品种不同播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5(21):5211-5215.

[5] 邱献谊,李广华,曾国军,等.5个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在南县地区比较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16(4):8-10.

[6] 姚日升,韩湘云,景元书,等.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1):27-30.

[7] 李秀芬,贾燕,黄元才,等.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5):98-100.

[8] 秦阳,王伯伦,王术,等.播期对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3(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