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株独杆和自我的相互映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株独杆和自我的相互映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修远最早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后来从事与园林有关的工作。他清瘦而耿介,散淡地写着诗歌,像很多与职业不相称的诗人一样,往往能在他所从事的工作中发现令人惊艳的诗意。有人说他写诗就如一个园丁用心地打理他的花园。的确,他的诗歌大多是俊逸疏朗的,语言干净,不枝不蔓,你可以看到它的精致,却看不到修剪的痕迹。

这首诗叫《独杆》,稍微具备诗词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

托什么物?一株独杆的树。严格说是树苗。言什么志?按诗歌中的说法,是耿直、又孤兀的品格。当我们把这两个元素从诗歌中抽离出来,似乎一下子就窥见了诗歌的全部。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这首诗歌很美呢?恐怕确实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的。

在园子里,我种下一株独杆的树

我希望它能

守住一个人耿直、又孤兀的品格

我们在很多诗歌中都看到人们喜欢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来比拟人的精神品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大自然的很多事物往往蕴含着人类的精神品性,且这种品性相对来说是经过时光淘洗的、恒在的、不轻易改变的,比如梅花象征高洁,松树象征坚韧刚毅等。独杆的树有没有这种传统的象征意义呢?好像还没有,我们甚至连这是一棵什么树都不知道。这就是诗人独辟蹊径的地方,他取譬的是这一株树苗的直,借以来观照自我。对于树而言,它在幼苗阶段是直的,但是否一直是如此?显然这是未知的,因此诗人就寄希望于未来,说“希望它能守住一个人耿直、又孤兀的品格”。 耿直、孤兀是这株树苗目前的状态,也是诗人自我品格的写照,他也在默默勉励自己保持这样一种品格。

在生长的过程中

我要求它独步、顽强

不惧孤立、不怕受冷落、排挤

要活出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不能

有过多孪枝的想法

如何保持这种品格?诗人仍然通过树木成长与人成长之间的相似性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正因为树苗生长的不确定性,诗人进一步对其成长提出要求。要求它独步、顽强,不惧孤立、不怕受冷落、排挤,要活出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不能有过多孪枝的想法。一棵树和众多的树生长在园子里,就像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何以在我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中能够保持最初的品性?诗人在这里其实是进一步挖掘一株独杆所具有的人类精神品格。一开始,一棵树的生长空间在园子里可能还是很大的,但随着众多树苗共同长大,它们既要争夺高空的阳光,也要在地底下争夺土壤的养分,它的独立性,它的坚强无畏,很多时候可能真的和人一样,它自身所具备的强大的生命力才是它应对孤立、冷落和排挤的最好方式。最有意思的是,诗人要求它不能有过多孪枝的想法,一棵树最终总是要开枝分桠,冠盖如云总是一棵树的梦想,诗人在这里是不是希望它不要受到更多世俗的羁绊,尽量活得简单呢。我想这里应该是表达诗人渴望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一株独杆时刻应该以一株独杆

衡量自身,就像一个人独善其身

这样,结尾就显得顺理成章。一株独杆在诗人看来不仅是外在形象,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独杆的笔直、孤单显出的就是诗人前面说的耿直又孤兀的品格,这种品格不是要求在现实中怎样狂飙突进,而在于怎样遵从自己的内心而律己修身。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首诗写作时可能是诗人当时境遇的一个自况,当现实不断物化、充满倾轧,诗人提醒自己以这株独杆来衡量内心。

自然万事万物都是有机的生命体,它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特质,与人类比起来,自然所蕴含的品性有自我完成性,在某种程度上,其审美价值甚至高于艺术美。很多时候,一个人关注自然,学会以审美的眼光欣赏自然,学会从自然中吸取精神的养分,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守护。

修远这首诗歌通过对一株独杆树苗的注视来反观自己的内心,诗歌虽短,但能给我们以深长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