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艺术高校图书馆转型智库服务的举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艺术高校图书馆转型智库服务的举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智库近几年特别受到欢迎,一些商业机构因此获利。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应该加强智库服务。艺术高校图书馆转型智库服务是图书馆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主要举措有对艺术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行为分析、艺术信息内容的整合、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艺术信息素养教育、“真人图书馆”与微课服务等。

关键词:图书馆;智库;用户行为;信息素养教育;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86-02

一、智库的概念

“智库”(Think-tank)又被称为脑库、智囊团,是一种带有咨询性质的软科学机构。智库是信息社会化的持续进展过程,是信息海量化与多元化生成与服务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新的信息知识集合方式,通过多途径服务手段活化静态的知识资源,以提供深层咨询决策服务,其本质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

二、智库构建要素与分析

做到智库服务必须有以下四个元素:第一元素是领域专家。有关主题的领域战略型和战术型专家,利用模型分析的结构,综合给出智库的建议和验证智库建议的正确性。第二个元素是长期积累的分析、判断的模型。根据不同的主题及客户要求来建立数据模型,对客户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个元素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指收集整理可以支撑实证的。第四个元素是文献。包括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源还有非公开出版的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

三、高校图书馆提供智库服务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需要

美国国会图书馆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智库的作用,它的基本任务是做研究工作,专门为美国国会和政府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咨询的服务。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环境中提供的信息量极大,图书馆也开始转向数字化、电子化。

(一)智库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

网络环境下,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组织形式、服务内容和方式、读者的阅读行为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那么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资源建设将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的组织转移到数字资源的开发方面;读者服务模式也将从传统等待式服务向开放式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方式上转变;部门名称也随之发生变化,采编部改为资源建设部,包括了传统的纸质资源和现代的电子资源建设,流通部改为读者服务部,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参考咨询部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点部门;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更加虚拟化与网络化。

艺术高校图书馆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优势,开始服务转型。

(二)图书馆有能力也必须加强自身能力提供智库服务

作为艺术信息源的集散地,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文献和数据,但有些产业数据需要联系相关行业的公司、机构做长期的合作来获得。图书情报学专家及信息技术专家可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同时艺术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可以聚合本校及相关高校的艺术学专家,来对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核实,进而得出对智库的建议和验证智库建议的正确性。因此,艺术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网络技术的发展,收集数据,组织专家进行智库服务。

四、艺术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与艺术教育的发展

1.为国家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服务。艺术高校作为艺术高等教育的领地,是艺术教育的实践基地。艺术高校图书馆通过研究艺术教育,建立艺术教育智库,通过各类数据的研究分析,为国家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2.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建立艺术院校评价体系。艺术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艺术教育资源数据库,通过对地区、全国以及全世界的艺术教育数据资源进行分析,进而对艺术高校的师资、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结合各类指标,确立参数及权重,以期建立艺术院校评价体系,对艺术教育进行指导。

五、艺术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途径与举措

(一)用户行为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则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在大量真实的数据中提取并挖掘网络用户的基本特点、分布、结构以及在具体的上网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总体趋势的研究。网络用户行为主要是研究网络后台的网络日志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网络用户的上网规律、访问规律,同时结合数据挖掘,能够识别一些异常网络行为,以便能够采取对应的策略防范危害网络安全的网络行为。

伴随着图书馆业务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被收集且存储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一个图书馆拥有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成为很平常的事。同时,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又使图书馆用户陷入了“信息迷茫”之中,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上面临信息爆炸和信息饥渴的双重困境。作为认知的主体,图书馆用户的心理、社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不同的需求和偏好。解决这些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挖掘用户的行为,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建立用户模型,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艺术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对的用户是艺术高校学生。艺术类学生既具有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和特点,而即使是那些共有的特征,在其自身的具体表现方式上也往往带有其艺术氛围所形成的鲜明特点。艺术类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但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相对淡漠。与综合性高校的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其信息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需要我们收集这些用户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从而改进现有艺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利用绩效。

(二)信息整合的手段

信息整合就是指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将某一范围的、多元的、异构的、离散的信息资源组织为一个有序的整体,使之能够便于管理和利用。智库服务就是一个信息整合与研究分析的过程。那么艺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整合的手段都有哪些呢?根据本馆的经验,信息整合的手段如下。

一是数据的整合,把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同一种方式整合到同一个数据库中,以便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利用。比如把图片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形成图片数据库,或者把视频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形成视频数据库。这是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最基本的数据整合手段。

二是内容的整合。信息化时代中相同内容或不同内容都散落在各个网页或角落里,这些内容包括文字、网页、图片、视频等。内容的整合就是要把相同主题内容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便于同一主题的信息内容的查找与利用。

三是数据与内容的整合。这就是智库服务的范围,也就是把数据与内容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之上,形成一定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对用户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在我馆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每月编辑出版的《影视图情》,其是把每月中电影电视方面的期刊报纸论文及图书中的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以及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电影电视学术信息、行业信息、会议信息以及近期发展趋势预测的一个研究报告,以电子刊物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这个定期出版的电子刊物对我校及相关影视行业、艺术教育行业的人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

艺术高校图书馆大多是小而精,在本校设置的专业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方面非常丰富,但其他方面相对较少,而且馆舍和经费有限,因此更需要一些图书馆联盟,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源共享的机会。

北京地区最早成立的艺术高校图书馆联盟也大约有10年了,但经常的形式只有开开每年的学会、年会或交流会。而目前最应该的做法是信息资源共享与艺术高校图书馆用户之间真正的交流,只有让用户流动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如何让用户流动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各联盟不仅仅是OPAC检索,应建立真正的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包括自建特色数据库、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所有内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根据本馆的用户行为分析,定期组织本馆用户到有需要的联盟成员中阅览,为不同馆的用户搭建一个良好的畅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只有通过这些,才能切实了解艺术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真正需要,从而为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方向。

(四)艺术信息素养教育

艺术信息素养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环节。据笔者了解,目前艺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很多艺术院校没有开设,而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仅仅是选修课,学分也在2分左右,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少。究其原因分析,应该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没有吸引力,艺术院校的用户对论文的写作、信息的收集、科研的申请的要求相对较低,这类用户认为艺术信息素养没必要提高。二是课程安排的时间存在问题,这类选修课程经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与学生的空余时间相冲突。三是学生的功利性。因为学分较少,选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也不多。

但根据我馆2013年度的调查结果,艺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用户还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大三、大四和研究生类用户。

因此艺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的,但如何开设好这门课程,需要图书馆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合作,把课程嵌入到有需要的专门课程中,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感到学以致用。

(五)真人图书与微课服务模式。

针对艺术高校学生个性化突出、思维性发散及跳跃的特点,可以设立“真人图书”,即选取本校教材或本馆图书通过真人来实现快读,从而达到读者可以深读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本校教师召集志愿者或者直接在本馆具有相关专业硕博士学位的馆员对某一本书进行深读,然后对读者进行30~40分钟提纲挈领的讲述,如读者感兴趣再进行独立深读。

同时把真人图书阅读课程拍摄成微课,在网上提供用户学习。

通过分析参与真人图书阅读与微课学习的用户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预测。把这些结论提供给学校的教务部门与研究生院,以便给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进提供参考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