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代画家孙隆和他的《花鸟草虫图》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代画家孙隆和他的《花鸟草虫图》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代花鸟画家孙隆,是一位敢于创新的杰出艺术大师,他在继承宋人没骨画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的传统精华,并将之融会贯通,独自开创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格,对我国传统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吉林省博物院收藏有孙隆《花鸟草虫图》一卷,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为我们今天研究孙隆以及他在花鸟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关于明代画家孙隆,由于其传世作品极少,加之明清以来,画史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述简略,不少著述中,未经认真考证,只是相互传抄,以讹传讹,造成今天人们对孙隆叙说的混乱,长期以来孙隆在中国花鸟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埋没。本文着重介绍一下画家孙隆《花鸟草虫图》卷的艺术成就,并就有关孙隆的考证,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文中欠妥之处,望不吝惠教。

中国花鸟画最初的画法是用墨线勾出轮廓,再添上色彩。到了唐代,发展出一种不用墨线勾轮廓的画法,因画中全为色彩绘染,不藉墨线为骨,故将这种技法称之为“没骨法”。此后没骨画法不断地发展演化,最终成为中国花鸟面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明代画家孙隆生活在我国花鸟画艺术的变革时期。他善于学习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敢于创新。当我们见到孙隆这件《花鸟草虫图》卷时,会被他那别具一格的画风所吸引,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花鸟画富有新意,像孙隆这种花鸟画的风貌,在他之前尚未见过。孙隆是明初独树一帜的杰出花鸟画家,由于他的创新,丰富了我国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使我国传统的写意花鸟更臻成熟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强烈影响。

《花鸟草虫图》卷,纸本,洒金笺。纵23.5厘米,横533厘米。画卷用没骨法依次写出西瓜、藤蔓、紫茄、莱菔、睡莲、杂草及野卉之属,其间以精细之笔描绘了田鼠、青蛙及草虫。整个画卷布置巧妙,手法灵活,作者直接以色彩点染物象,用墨极少,不事勾勒,色彩鲜艳协调,画面生机勃勃,充满田园景趣,情调温馨淡雅。

《花鸟草虫图》卷是吉林省博物馆1964年征集到的孙隆绘画作品,画卷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即鼠瓜、紫茄、莱菔、鹊_秋荷、青蛙睡莲五则。

鼠瓜一则,画一微有土坡的西瓜地里,瓜熟叶茂,枝蔓环绕,一只田鼠正蹲坐在土坡之上捧食西瓜,只见它一边贪婪地啃食西瓜,一边还用双眼警惕地环顾四周。土坡周边杂草丛生,野花盛开,其间有双蝶在花间飞舞,螽(zhong)斯在草地间觅食。作者一变唐宋以来以工笔之法画草虫,以细线勾写形体,再加颜色,勾丝细毛,每一画皆费时甚多。该鼠瓜一则,笔者以没骨画法直接点染,笔致松灵疏放,意笔写出草虫姿态神韵,其“点染之工,运腕之妙”把各种小生命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将全段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调子,画面淡雅清新,各种事物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自然界那种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的美丽景象跃然于纸上。

紫茄与莱菔二则,表现手法完全不同,系按实物写生之法绘制而成。紫茄纯以色彩做写意,紫茄本身用紫色加墨绘出,色彩浓艳,茄子本身留白,或用清水笔蘸少许色彩晕染,使得紫茄更加丰润且富有立体感。茄叶、枝干都用深浅不同的色彩,以大写意笔法写出。用笔极为简放概括。叶片在未干时用绿色勾筋脉,色彩自然融合,叶片鲜嫩透明。整幅画面用笔轻松疏放,色彩艳丽透明。由于画家将色彩的调和及水分的掌握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茄子、茎、叶以及茄花暾蕊的质感和光感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此画可称为我国最早的一幅水彩画。而莱菔的画法,则运用了以近似纸色的黄绿色彩来烘染,留出宣纸的白色作为莱菔本身,由于莱菔外轮廓的毛涩感处理得十分得当,使得莱菔的立体感和充满水分的质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两个莱菔在构图安排上也楚楚有致,毫无呆板之意,色彩的轻重上也不散乱。此则绘画对象形象逼真,绘画技法别具一格。

长卷的第四则绘的是鹆_、秋荷。画家以简练泼辣、洒脱自如的没骨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秋光色影中大自然的景色。画中一枝旁逸斜出的莲蓬向画面的左上方高高挺起,一只鹊_鸟站立在被秋风吹乱的荷叶上缩瑟回顾,整个画面构图新颖别致,独具一格,呈现出一派天籁之趣。此生动传神的花鸟草虫画面,应是画家在大自然写生时,突然观察到这一生动场景,进而激起他的艺术冲动激情而挥写成的。由于得自于大自然的陶醉,情感激动,使画家表现手法“笔思转新”而不拘陈法,纵情挥之,故使作品生动传神。

青蛙睡莲是全卷最末也是最长的一则,画的是河塘一隅,莲叶片片浮满水面,劲草破水而出。由于画卷低矮,作者以画面横向充分展开的形式,将河塘宽阔平远的意境表现得非常完好。青蛙蹲伏在两片睡莲叶上,两眼注视着落在水草上的豆娘,整个画面看似十分寂静,但却让人感受到青蛙的伺机而动。水中的劲草,莲叶的动势都和青蛙所注视的方向一致。作者有意减淡青蛙周围的色彩调子,把人们的目光吸引至Ⅱ主题上来。我们知道,花鸟画最崇尚情趣,画之雅俗,不在于形,而在于神气韵致的营造,孙隆将这寓动于静的场景表现得如此完美,使人感觉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生趣盎然。

《花鸟草虫图》卷,是孙隆传世画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画卷充分反映出明代画家孙隆在花鸟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画卷艺术概括性强,表现技巧精湛,形象准确,神态生动,写意中不失工细,工细中寓有写意与写形,没骨与勾勒,完全地融合在画面中。孙隆的没骨画法,即多用色彩直接写意,因而更有清新明快之感。画史称孙隆“生而颖敏”、“有仙人风度”,揭示了他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自成一家与众不同的境界”。孙隆独树一帜的花鸟画风貌,开启了明意花鸟画之先河,并逐渐成为后来花鸟画的主流。

关于明代画家孙隆,从许多撰写和记述明代画家孙隆的文字材料看,长久以来对明代画家孙隆是一人之说,还是两人之说的看法不甚一致。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明代有两位画家叫孙隆,其中一位生活在毗陵,他的没骨画法,对我国明代花鸟画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位生活在瑞安,因其擅工梅花,且曾出任徽州新安知府,故而有“梅花太守”之美称;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上述二位孙隆的材料糅二为一,认为我国明代只有一位名叫孙隆的花鸟画画家。

针对以上诸说,我想通过对现存孙隆作品的分析比较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存署名明代画家孙隆的画迹,多年来湮没不彰,寂然不为人们所知,现所能见到孙隆的绘画作品有以下七件:1,《芙蓉游鹅图》轴(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花鸟草虫图》卷(纸本,设色,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3,《雪禽梅竹图》轴(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4,《花鸟草虫图》册(绢本,设色,现藏 于上海博物馆);5,《写生图》册(绢本,设色,现藏于博物院);6,《牡丹图》册(纸本,水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7,《墨梅图》册(纸本,水墨,现藏于杭州西泠印社)。

从这七件绘画作品的款识和印章上,我们可以了解如下情况:1,《芙蓉游鹅图》轴,钤朱文“孙隆图书”、“金门侍御”、“开国忠愍侯孙”印玺三枚;2,《花鸟草虫图》卷,钤朱文“孙龙图书”、白文“痴”、朱文“开国忠敏侯孙”三枚印玺。卷后有董振秀康熙廿四年(1685年)题跋,略云:“公讳隆,自号日痴,工与绘事。宣宗章皇帝(朱瞻基)时洒宸翰,御管亲挥,公尝与之俱。”3,《雪禽梅竹图》轴,钤朱文“开国忠敏侯孙”印玺一枚;4,《花鸟草虫图》册,每页钤朱文“孙龙图书”印玺一枚,末页小书“钦赐”二字,下钤朱文“崆峒遗迹”印玺一枚;5,《写生图》册,每页分钤朱文“孙龙图书”、“开国忠愍后裔”、“崆峒遗迹”印玺三枚,印上方亦小书“钦赐”二字;6,《牡丹图》册,落款“都痴道人龙”,并钤白文“孙龙之印”印玺一枚;7,《墨梅图》册四页,与陈(录)梅八页合装一卷。画无名款,钤朱文“大吉”、“雪斋清适”印玺二枚。后有王直(行俭)一跋,略云:“右梅花二十四幅(按今存十二幅),永嘉孙从吉、越陈所作。予家江南,水边林下多见之,北来无有也,故二友为作以适予意。……抑巷老人王行俭书于北京澄清坊私第之小瀛洲。正统四年十月朔日也。”再从以上七件绘画作品的风格上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前六件绘画作品与第七件《墨梅图》的绘画风格迥然不同,它们绝非出自同一位画家的手笔,应视其为两位不同画家所为。

综其绘画风格的分析比较,加之上述材料,以及参考以往画史材料的考证核实,我认为明代应有两位画家叫孙隆,二人虽同为明代著名画家,但字号、籍贯、擅长的画种都不相同。以往有将二人合并为一者,应予以纠正。为供日后研究孙隆绘画艺术的人员参考,我将二位孙隆的材料归纳概述如下:

其一,孙隆,明代画家,一作孙龙,字廷振,生卒年不详,号都(或日“小”)痴、都痴道人,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明代开国忠愍(亦称“忠敏”)侯孙兴祖后裔。生而颖敏,风格如仙。宣德年间入内廷为翰林待诏,曾为“金门侍御”(翰林待诏)。活动于永乐、宣德、正统(1403至1449年)间。擅长画花鸟、虫鱼,不加勾勒,运用色彩渲染,生动鲜活,尤有机趣,融合徐熙落墨花及赵昌没骨法而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或云“得徐熙野逸之趣”。以彩色渲染为主,也擅水墨淡着色的花鸟画,有时工细入微,有时水墨淋漓,或使工细的勾勒与没骨相结合,有色有墨,墨色交融。山水宗米芾、米友仁父子。姜绍书称他为“写生名手”。其写意花鸟画之成就,及没骨技法,对后世泼彩写意影响深远。传世画迹有《芙蓉游鹅图》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雪禽梅竹图》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花鸟草虫图》卷(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花鸟草虫图》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写生图》册(现藏于博物院)、《牡丹图》册(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小传见《图绘宝鉴・续纂》卷六、《珊瑚网画跋》卷廿一、《无声诗史》卷一、《明画录》卷六、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廿六“艺术”门等书。

其二,孙隆,字从吉、大吉,号雪斋。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卒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浙江瑞安(今仙降镇)人。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岁贡生,正统(1436-1449年)时曾为徽州(新安)知府,政尚宽简,平易近民,始终以廉自守,致仕归,民怀其德,地方志入《循吏》传。绍兴徐沁的《明画录》中记载,称其梅花得益于王冕笔法。其书画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夏昶齐名,曾以绘画供奉内廷,因其所画梅花闻名于世,曾有“梅花太守”之称。传世作品仅见与陈录合璧《墨梅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其女及婿任道逊,亦善画梅,传世业。小传见《东里续集》,《明画录》卷七,康熙《徽州府志》卷三,嘉庆《瑞安志》卷七、卷八等书。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