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资助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资助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为全面地了解贫困生资助效果,以便以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我系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从贫困生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贫困生资助工作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分析资助对策

一、贫困生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调研的时间及对象

本次调研时间从 2010 年9月至 2011年1 月,我系对来自冀、辽、青、黑、苏、粤六个省市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的方式及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分层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随机选取100名非贫困生作为321名贫困生的参考组进行分析比对。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生活费用方面:(表1-1贫困生组、参照组月供生活费对比表1-2)

通过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有明显的差距。总体来讲,贫困学生可支配的费用较少。值得深思的是月生活费在 1000 元以上的贫困生也占到了 1.30%。究其原因:

一方面,贫困证明泛滥,真假难分辨,贫困资助质量难保证。

另一方面,地域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认定标准难统一。

所获得资助的途径及业余生活方面(表1-3贫困生组被资助途径分析)(表1-4贫困生业余时间里主要参加活动 [最多两项] )

65%的同学都获得过助学金的资助,而获得奖学金资助的学生才占到8.41%。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总体比较多,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校外勤工俭学,比例占到了35.82%。超过一半的学生业余时间还是以学习为主,但是也有34.62%的贫困生选择消遣或无所事事。究其原因:

一方面,资助体系不完善,资助平台单一化。

另一方面,扶志教育的缺乏,导致贫困生资助功能窄化。

人际交往方面(表1-5贫困生是否愿意扩大人际关系) (表1-6参照组对贫困生的性格评价[多选题] )

56%的贫困生都愿意外界交流并且也有行动,大部分的非贫困生认为贫困生性格都比较积极向上。但也有42%的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拓展自己的交友圈,甚至有23%的非贫困生人认为贫困生消极内向、自卑冷漠。究其原因:

一方面,贫困生心理健康关注存在薄弱环节,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贫困生认定过程有漏洞,人文关怀氛围严重缺失 。

二、我系关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一)规范贫困认证,实现统一监管

1、成立专门的助困小组,由党委书记牵头,细化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统一格式及相关材料;

2、制定贫困生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学生大胆举报弄虚作假的学生,对作假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或必要的行政处分;

3、健全贫困生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机制,每学年对5%的被资助对象进行资金使用抽查。

(二)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构建贫困生动态档案

1、基于NET技术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从学生提出申请起就对其建立完整翔实的电子档案;

2、贫困生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政策,对库外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及时入库,对库内贫困生采取家庭、个人跟踪调查,避免重复资助、应助未助和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还继续享受资助等现象。

(三)挖掘社会资源,完善现有资助体系

1、建立社会资助的激励机制,鼓励个人的慈善捐助,设立扶贫助学基金。到目前为止,我系被成功资助的学生超过60人次;

2、积极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利用高职院校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建立“对口援助”关系,既深化校企合作又为优秀贫困生提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约800余个;

3、积极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为有创业能力和梦想的贫困生提供启动资金,实现学生由体力到脑力,由他救到自救的转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混合型资助体系。

(四)实施精神资助,尝试多层次地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

1、通过开展“受助者助人”、“感恩传递”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对社会的资助知恩图报;

2、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

3、大力扶持贫困生社团,培育品牌社团。我系由贫困生组成的全国优秀社团五月学社、爱心协会,勤工俭学研究会等社团非常活跃,既让贫困生缓解了心理压力有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五)注重人文关怀,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

1、针对一部分贫困生不愿意“露穷”的心理特征,我系通过多种方式隐性资助,以防补助费没有补助给该补助的人,将“明助”变成“暗助”;

2、通过在公寓区建立“贫困生心灵工作站”来构建贫困生心理档案,并制定贫困生突发问题的预警机制。

三、经验与启示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只有社会、企业、学校、辅导员四方联动,齐抓共管,并针对性的探求能够较好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