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经济背景下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经济背景下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员工在不同岗位和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大大增强,忠诚度不断降低,出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裁员和员工跳槽并存,优化和调整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升员工就业能力,降低员工流动率,是企业现阶段应该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指出我国企业已进入“无界职业生涯”阶段,企业应该不断调整组织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设计职业生涯管理的方向和内容,实施差异化职业生涯管理来提高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界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变迁和心理契约的变化,促使企业内部的层级结构不断缩减,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员工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在组织内的横向流动机会增加;员工不再满足于就职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多的人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做为职业生涯成功的新标准。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短期化的趋势,员工在组织内的不同职位、不同工作和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增强。研究者将这种新型的职业生涯模式称作“无边界职业生涯”。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和职业忠诚度都有所降低,企业必须通过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才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才能将职业生涯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职能及组织结构结合起来,使职业生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产生协同效应,并大大降低员工的流动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战略发展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全球知识经济热潮带来了组织的变迁和员工雇佣心理契约的变化,研究者们开始考察跨越多个组织或职业边界的职业生涯问题,DefillPi和Arthur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某一单一雇用范围设定的一系列工作机会”。

为了进一步阐述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Arthur和RouSSeau20OS年将无边界职业流动分成了物理职业流动和心理职业流动,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双维度模型。通过该模型无边界职业生涯可以根据在物理和心理的统一范围内对职业行为人展示出来的流动性的程度进行观察和运用。根据该模型将职业分为4类,即低物理低心理流动型、低物理高心理流动型、高物理低心理流动型和高物理高心理流动型。所谓的物理职业流动是指实际跨越“边界”的行为,而心理职业流动是指对跨越“边界”能力的感知。物理流动高表明岗位、组织或者行业更替频繁;反之则表示在现有位置上不动。心理流动高表明从心理上更倾向于流动;反之则表示不愿意(不想流动)。

对于跨职业边界职业转换的影响因素,Blau和Lunz(1998)考察了职业承诺的影响,发现年轻、更少工作满意感的男性技术人员有更大的职业转换动机。0leski和subich(1996)应用Holland的叠合理论发现,职业转换者向着与他们个性有更多叠合性的工作环境移动。Moore和Buttner(1997)针对女企业家的研究表明,女性离开公司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决定更多地受到组织因素、个人抱负而非家庭需求的驱动。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发生了改变。Bird(1994)、指出那些能对当前雇主保持价值增殖,同时被外部组织认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人才是成功的。BoudreauandBoswell(2001)在对经理人员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中加入了“就业能力”等级来衡量外在的职业生涯成功。Hall等人(1996)认为,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职业生涯的主观方面己越来越重要,心理上的成功是判断职业生涯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他指出,心理上的成功是“知道自己己经尽了最大努力后的一种骄傲和个人成就感”。weick(1996)认为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主观职业评价要比客观职业评价重要,他指出主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胜任能力的增强,从别人那里获得尊敬,学习新东西的机会。另外,Arthur等人(2005)通过对1992一2002年15种重要期刊中关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感知到的职业生涯成功、社会支持、组织承诺、职业参与度、感知到的晋升机会,生活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指标。

龙立荣等人(2001)通过论证发现,职业生涯管理应该是由个人和组织双方来实施比较理想。因为过于频繁的人员变动,一方面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实施困难,另一方面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恶化,使人的持续的创造力下降、满意度降低。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而对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 Guest,David,Flexible employment contracts.the psyehological contract and employee:an analysis andr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4.5(l):1一19.

[2] 托马斯G格特里奇,赞迪B莱博维茨,简E肖尔.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1-3.

[3] 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轮等.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J].心理学动态.2000.4

[4] 宁本荣.环境变迁中的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9.

[5] 刘宁,张正堂.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J].经济管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