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筑节能政策的大力护航。阐述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的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加以分析,从节能宣传、筹资机制、能效标识、激励机制四个环节,提出节能政策框架,对于政府完善节能建筑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框架;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57-03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至现在的27%以上,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建筑节能是关系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与居民的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政策以其在政策制度上的指导作用,在建筑节能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很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省市都制定了有利于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建筑能耗形势更加严峻。吉林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以实现大幅度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为目标,将建筑节能政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予以全力推进。本文对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的现状加以阐述,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节能宣传、筹资机制、能效标识、激励机制四个环节,提出节能政策框架,对于政府完善节能建筑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一、吉林省建筑政策的现状

1.建立地方性建筑节能政策法规。2009年制定了《吉林省建设领域节约能源工作方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建筑节能管理机构。2010年2月颁布实施了《吉林省民用建筑节能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为提高全省城市供热保障能力,改善居民供暖条件,提高既有建筑的节能水平,2010年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暖房子工程”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实施供热计量价格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编制了《地源、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等5个地方标准,奠定了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法规基础。

2.严格执行国家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8年,在地级城市居住建筑率先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公共建筑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2010年还将此标准延伸至全省各个县级及县所在的镇。目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镇已经达到60%以上,地级城市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3.全面启动“暖房子”工程,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吉林省政府将暖房子工程列入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改造撤并小锅炉2 000余座,改造陈旧供热管网1 800公里,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 500万平方米。

4.大力发展和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建筑节能工程,其中吉林省成邦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空心砖等21个项目,共获国家资金1.64亿元的支持。同时,设置生态省、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37个,资金总计1 700万元。

二、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的不足

显然,吉林省政府在建筑节能政策领域中取得一些成就和进展,但是在政策法规体系、节能评估标准、激励机制、节能宣传及节能筹资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尽管吉林省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偏重于对宏观战略目标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而对建筑节能的法律责任、具体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则缺少明确的规定,违反节能法规时受到的处罚金额与违法所获收益相差悬殊,导致节能法规不被遵守的现象普遍存在。建筑节能政策主要以“办法”、“意见”等形式出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

2.节能标准单一。目前吉林省的节能标准是统一的,任何新建住宅都必须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没有根据地区的差异而体现不同,以至于标准对部分地区过高,对另外地区则偏低。同时,节能标准和市场机制相脱离,虽然市场机制在建筑节能领域是部分失灵的,但并不能说市场在该领域是不起作用的。节能住宅市场中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节能型住宅时,除了考虑政府要求的节能标准,还要考虑节能住宅的销售价格、销量、回收期等技术经济因素,不同的节能标准导致的单位收益是不同的,当高节能建筑的单位面积收益大于单位面积成本时,房地产商将乐于开发高节能建筑,从而促进吉林省高节能建筑的普及率。

3.激励机制不灵活。中国的行政体制和财政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建筑节能中要发挥着重大作用,从制定节能政策、节能建筑的建造和节能宣传都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但是现有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缺少对参与节能的部门、企业及个人的经济优惠政策,在缺乏有效监督体系和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建筑节能主体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积极性缺乏制度保障,致使建筑节能效果不佳。

4.节能宣传力度不够。房地产商建筑节能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补贴激励;另一个是建筑节能投资的回收并增值,即节能成本能够通过房屋销售收回。目前,吉林省在绿色建筑宣传上较为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尤其是对节能建筑标准知之甚少。只有当消费者认识到绿色建筑住宅的长远收益,更乐于购买节能建筑时,房地产商的绿色建筑投资收益才会相应增加,当投资绿色建筑获得的利润大于投资节能建筑的成本时,房地产商将乐于执行绿色建筑投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政策的顺利实施。

5.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吉林省经济相对落后,而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够运行。吉林省出台的“暖房子”工程,使得吉林省的节能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使得部分地区的既有居民住宅节能和供热改造只能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这样某种层度上,阻碍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节能政策框架构建

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从建筑节能从节能资金的筹措,到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工程的惩罚,直至对高节能建筑工程的激励及建筑节能的宣传等各个环节,只有在统一的指导框架下运作,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目的。针对目前吉林省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从节能宣传、筹资机制、能效标识、激励机制四个环节,提出建筑节能政策框架(见图1)。

四、建筑节能政策框架解析

1.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是保证政策执行的前提。建筑节能工程,复杂浩大,例如,吉林省政府出台“暖房子”工程,就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具有投资回收不显著的特点。建筑节能的对象包括住宅、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商业建筑群等,涉及到政府、企业、建筑单位以及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这需要政府牵头,理清这些利益主体的复杂关系,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筹资方案,来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顺利进行。 对于不达标的建筑,加大惩罚力度,并将惩罚资金放入节能建筑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建筑的激励基金。

2.宣传推广节能政策,是保证政策执行的原动力。政府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对公众要广泛宣传节能政策和知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动员广大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活动;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促进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推广,从而形成良好的建筑节能的社会氛围,从而有效减少建筑节能政策实施的阻力,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推广能效标识,是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措施。家电能效标识已被公众认可,但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的量化,对于政府、企业、建筑单位以及个人获得节能信息更加直接客观。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阶梯形节能标准,对于不同节能标准下达标的建筑给予星级标识。例如,在新建住宅工程中,不同的星级能效标识可以清晰简便地传递住宅的能效信息,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进而鼓励开发商建造更节能的住宅。

4.制定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保证政策执行的关键。建筑节能的经济优惠政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例如,对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给予政府补贴;对达到能效标识的建筑给予特殊奖励;对不达标的节能建筑则要加征特别消费税;对购买节能建筑的住户提供便利贷款;对设计、开发、生产或销售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可以给予低息贷款或税收上的减免等。

五、结语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筑节能政策的大力护航。而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本文阐述了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的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加以分析,从节能宣传、筹资机制、能效标识、激励机制四个环节,提出了节能政策框架,对于政府完善节能建筑政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伟丽,叶民强.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环保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05,(2):60-64.

[2] 贾长麟.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框架研究[J].建筑经济,2010,(7):114-117.

[3] G.Hibino,M.Kainuma,Y.Matsuoka.Two-Level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for Analysing Subsidy Options to Reduce Greenhouse-Gas

Emissions.Tech Republic,Laxenburg,1996.

[4] Khosrow Moshirvaziri,Mahyar A.Amouzegar.A Cutting Plane Algorithm for Linear Reverse Convex Program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01,105(1-4):201-212.

[5] 刘洪玉,陈伟,王松涛.中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框架[J].中国软科学,2006,(8):41-48.

[6] 李慧,卢才武,李芊.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