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对“孝”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孝”的问题。于是,笔者管窥《论语》《孝经》,放眼现实人生,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孝”的内涵
“孝:善事父母,从老从子。”(《说文解字》)随着字形的演变,我们对“孝”字的结构看得不是非常清楚,但仔细思考,也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即“老”在上,“子”在下,惟其如此,才算是“善事父母”。
《论语》对孝多有论述,《孝经》更是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基础。我们很难设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对他人尊敬、友爱;如果有,大多也不过是与利益相关或是相互利用而已。一个孩子,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常常和父母作对,不听父母教导,那么,他人的教育、学校教育都是很难产生良好效果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章第一》)它是说,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就是孝的开始。这一点,在《论语》里也有反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之疾忧。”孔子的意思是说,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曾子在病重之时,让学生看他的手和脚,“启余手”,“启余足”,以示对身体的爱护。古人对身体发肤的看重,我们还可以从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中略见一斑。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父母跟孩子打电话的第一句话里发现其中的奥妙:“好着没?”如果我们回到家里,即使掉上一根头发,磕破一点皮,父母都要问个究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爱。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可否明白,伤在我们身上,就是伤在父母的心上。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身体并不仅仅属于自己,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伤害它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句的意思是,让自己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位置,恭行正道,在后代留下名声,从而让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为人所知,受到人们的景仰,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这里的“立身”应和《论语》中的“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一样的,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能力。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当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了成就,出了名之后,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哪里人?”“谁的儿子?”当我们考上大学之时,人们会说“某人的儿子考上大学了”至于儿子叫什么,有时反倒忽略了。而这时候,我们父母的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许多,人们也会变得羡慕他们。同样道理,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最抬不起头的是我们的父母。大到帝王,小到百姓,莫不如此。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行孝尽孝从孝敬父母开始,走上社会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这里我们发现,孝的基本因素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了这样一个思想基础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就热爱自己的国家,因为在这里,忠君和爱国是统一的。终极目标是上段提到的立身,进而显亲扬名,这应是孝的三部曲。没有事亲,就没有事君,就不能为国效力,就更不可能有立身了。
二、“孝”的情感基础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于君则忠,以敬于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两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用侍奉父亲的心情去侍奉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心情去侍奉国君,尊敬之心是相同的,所以侍奉母亲是用爱心,而侍奉国君靠的是尊敬,两者兼而有之的是父亲。因此,用孝道来侍奉国君就会忠诚,用尊敬之心侍奉上级就会顺从。能做到忠诚和顺从,这就是士人的孝道。
在这里我们发现,儒家将“行孝”与“事君”结合在一起,把“事亲”与“事君”混合起来,“事君”成了孝道不可或缺的内容,把孝政治化了。当然,孝在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统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汉文帝位列二十四孝之中,现在我们不去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试着去发现我们对待父母之孝的不同,并去发现行孝的情感基础,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侍奉父母时的差异,即父敬母爱。如果我们去审视自己家庭中父母的位置,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同和《孝经》时代相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差异仍然存在,即对母亲更多的是体谅与爱护,而对父亲更多的则是尊敬和惧怕。而这种“怕”“敬”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人对父亲缺少了“畏”,那么这个“敬”,也就可能要打折扣了。从中我们得到的一个信息,即尊敬和热爱之心,是我们行孝的情感基础,失去了这个情感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孝。所以,我们要把对父母的敬爱之心植入心中使其根深叶茂,惟其如此,行孝才有可能.
综上所述,我们行孝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加深对“孝”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