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皖南传统民居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皖南传统民居的被动式节能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各地民居建筑在和自然的不断抗争和适应过程中,总结出了与当地环境和谐共生的一套被动式节能技术。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民居形式中,遍布于蜿蜒逶迤的皖南山区的明清传统民居村落建筑群, 在我国建筑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展现了古徽州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观念。本文选取江西婺源传统民居代表——具有“理学渊源”之称的大理坑村作为研究对象,对蕴含其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民居、被动式节能、生态观念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all over China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 struggle in nature and adaptation process, summed up in harmony with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a passiv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these complex forms of residential, throughout its meandering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raditional residence village buildings, in China's architectural history writing under a brilliant page, to 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style shows the ancient people of Huizhou deep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concep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Jiangxi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Wuyuan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o-Confucianism origin" of Dali ken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urther research on passiv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ntained in it.

【Keywords】residential, passive, ecological concepts

1.引言

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大地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同时,它也是传统文化积淀最厚重、人类智慧结晶表现最直接、给人感受最亲切的人居场所。江西省婺源县坨川乡大理坑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以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性、对生态观念的应用性而著称。

2.大理坑村民居概述

2.1地理环境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大理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北界与安徽省休林县相接,南距婺源县城紫阳镇五十公里。村落地处侵蚀构造中底山区,四周重峦叠嶂,高湖山、双坦尖、九阳凹山等千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形成绿色屏障。而古村落就像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珠宝。

2.2 气候

婺源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大理坑村处在这样大的气候条件下,决定了当地民居建筑的特点——粉墙黛瓦、烽火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

2.3 历史沿革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百年来这偏僻山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大理坑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 “官厅”、 “天官上卿”、 “尚书第”、 “司马第”、“诒裕堂”、“云溪别墅”、“花厅”、“金家井”、“小姐楼”等等,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3.大理坑村明清建筑的平面形式

3.1村落平面布局形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整,屋舍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简直就是今日大理坑村的写照。群山环抱中,理源溪呈“S”形环抱理坑村,将村落分成东西两大区域,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巨大的太极图。

大理坑村是婺源境内规模最大的明清官邸民宅建筑群村落,背山面水,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有坨川源头三溪之一的理源水,弯曲着从大理坑村南流过,有山丘于村前捧揖,符合风水学要求,是具有天地生气的一块好地方。全村建筑有规划地面街、面水而建,由中心向四周辐射扩张,呈现出非常美观的“出水莲花”形建筑群落布局。

借助风水之说,阐述了村落布局与气候,人事相互调节的哲理,分析了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选择,以达到适宜人们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其中,对于水环境的选择和营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民居的生态特性。如大理坑村落布局背山面水,在风的作用下,水蒸气和水面上方的冷空气通过巷道进入村落,调节局部小气候。另外村落布局在山谷,通过山风谷风也可以调节小气候,使村落气候达到宜居的效果。

3.2民居平面布局形式

大理坑村的古民居布局形式为典型的皖南天井院落式。平面布局形式基本遵循:前客厅,后居室,称为前堂后室,且多为三间四合格局。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比较普遍的有天井、厅堂、两厢、两廊组成最基本的合院。

主进上的大天井结合沿轴线方向有序排列的小天井,有效的引入光线,而天井的尺寸又不至于让大部分的墙面暴露在阳光之下,既满足采光要求,又不会过分提高室内温度,在挑出的檐廊作用下,遮阳的同时,引导风向,组织通风,结合天井,形成烟囱效应,同样有调节室温的作用。因此,在湿热多雨,日照较长的大理坑,南北向相对较短,天井尺度较小,建筑阴影正好投射在院落中,造成阴凉的小天井,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降低气温。而在冬季,阳光通过天井投射到墙面上,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接触到阳光照射。

4.大理坑村民居的被动式节能

4.1 材料

和徽州其它地方一样大理坑在自然环境条件下, 可耕种地较少, 不适农耕的山地土壤, 使大理坑成了竹、木、茶叶的重要产地。

目前, 可以看到的明清保护民居木料上乘、雕刻精美, 处处散发着华丽之风。室内多采用木结构, 外墙则用砖石辅以夯土墙。除了用木, 还采用石材取代砖块, 成为高档次建筑的象征。大理坑村的古巷道都是青石铺成。民宅的主要入口的门楼都是石材有的辅以青砖。建筑的主要材料包括砖、木、石、土等, 都取自自然, 就地取材,触感温暖, 亚光含蓄, 蕴藏着大自然深沉温馨的美感。

大理坑村古民居墙体主要是夯土墙外饰以清水砖,而制作夯土墙的材料是粘土和秸秆,可以避免建筑垃圾的产生。土坯砖的横截面宽度有200——500不等,墙体越厚,其保温隔热能力越好。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厚实的墙体吸收热量,降低室内温度;夜晚,墙体释放白天吸收的热量,维持室内气温。并且其吸水性好,能够让室内相对湿度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不仅能很好的提供适宜人居的湿度,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潮特性。

4.2 色彩

大理坑村古民居的整个色彩较为讲究。粉墙黛瓦, 即白墙黑瓦在青山绿水之间, 形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 呈现出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