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润泽”心田和乐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润泽”心田和乐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润泽”音乐文化主题,运用音乐的认识、宣传、教育等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渗透,使音乐润泽心理,寻求愉悦平衡;润泽关系,增加沟通了解;润泽人文,推动和谐发展。“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建立通过主题研讨、课程贯穿、主题活动等手段落实,通过和悦的音乐,滋润大学生的心田,带给他们美好的享受,激励他们满怀热情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润泽;音乐文化;主题

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能动的作用。建赢校园音乐文化主题,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在美的体验中陶冶情操、促进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同时对建设和谐校园、创立良好校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提出

“润泽”指滋润,不干枯;使滋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时时灌溉,常令润泽。”表达了精心培育,使之滋润、茁壮成长的用意。

当今大学生给人以轻松、悠闲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卜他们面临众多的压力和艰辛:学业压力,英语四级是必过的关,名目繁多的资格、等级和合格证书,公务员等各类招考,成绩不佳则面临无法毕业的窘境;情感多桀,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向往,但缺乏成熟的认识,常会在感情上遭遇挫折;就业严峻,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专业需求和工作能力的差距,导致难以找到合适或待遇较好的职业,生活面临困境:交往难题,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没有一定的手段和技巧,就会产生许多的矛盾,导致孤立……大学生处于现实与未来、憧憬与失望、积极与消极、欣喜与悲观等不同情绪的多重、反复交错变化的过程中,内心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想法与矛盾。

“润泽”音乐文化主题是运用音乐认识、宣传、宜泄、教育等功能,在大学校园中通过具有导向性的、精心设置的专业音乐教育、公共音乐教育、音乐通识教育、音乐社团活动、音乐娱乐活动、音乐环境等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将人类音乐宝库中饱涵愉快、积极、激励、凝聚、释放等美好情绪的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作用于校园中的人(本文主要指在校大学生)。首先令他们得到生理上的满足,从听觉感官中得到舒适、轻松、愉快的体验,影响他们的情绪:继而在审美经验的积累中,提高审美能力;再从音乐中品味人生、受到鼓舞,迈向更高的思想、精神境界。使音乐无处不在地潜入他们的心理世界,不知不觉地滋润他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即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润泽”音乐文化主题氛围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能够自然、轻松地接触、交流、了解,构筑一种友好、信赖的关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稳、良好、积极的心态,从而达到校园中的个体努力进取、充满热情、崇尚创新;校园文化愉快、健康、正气、大气;校园铸就良好的学风、校风,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利空间。

二、“润泽”音乐文化的功能

音乐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进步、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音乐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而有益的作用。

在大学校园中所建立的“润泽”音乐文化主题具体有如下功能:

(一)润泽心理,寻求愉悦平衡

音乐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对脑神经产生刺激,使人体分泌有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酶等,引起呼吸、血压、心跳及血液流量的变化,对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有明显的作用,使人放松心情、振作精神、得到充分休息,获得最佳心境,提高肌体的健康水平。

这种音响的运动可以激起人的心理反映,使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音乐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使人心旷神怡,产生愉悦的心理,起到情感调节的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可以在增强人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史记・乐书》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用音乐作为保健和治疗的手段,可以起到缓解病人病痛、减轻心理压力、疏导心情的作用。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写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人的情感不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音乐可以使人从有限的自然、物质世界超越出来,摆脱物欲,脱离低级趣味,获得无限的心灵自由。音乐教育及音乐活动在美的体验与创造中,能促进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

(二)润泽关系,增进沟通了解

古今中外,许多国家、民族间矛盾通常以民间文化交流的形式进行疏导和释缓,而文化交流中更以音乐为主导。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互通,促进友好往来,实现国家、民族问的理解与信任,音乐成为和睦相处、增进友谊的纽带,具有沟通、舒缓、释压的作用。

音乐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载体,成为除语言外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音乐的抽象、含蓄、细腻、富于想象力等,能够表达更加深层而婉约的情感内容,使语言都为之逊色。例如,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人们以歌传情,通过民歌、山歌等歌咏形式结交朋友、寻找伴侣、表达爱慕之情,成为交往活动最有效、最普遍的方式。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性,易使人产生共鸣,贝多芬说,“音乐语言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大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时,是对角色意识的认同和增强过程。例如学校的乐团,作为一种群体的演奏形式,集多种乐器和声部于一体,人数众多,组织复杂。要求参与者齐心协力、配合默契,一方面要发挥个体演奏者的最佳水平,不拖累乐队:同时又不能过分突出、表现自我,要在共同目标下通力协作,完成对作品的演绎。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指出:“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使我们畅快,四周许多人都同时在分享我的畅快。这里没有分别界限,没有恩仇迎拒,我们同是一个阳光煦育的兄弟姐妹,我们皆大欢喜。要群众团结一气,最有效的媒介只有音乐。”音乐活动给每位参与者营造心理相融、良好合作的气氛,提高协同、合作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我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审美、创美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激励参与者自尊、自爱,提高人际交往、和谐共处、服务团体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润泽人文,推动和谐发展

孔子《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音乐是塑造完美的人的关键环节。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 分,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含于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家所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中。

大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仅是学习其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解音乐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其传承的文化内涵。中外优秀音乐家通过音乐作品呈现出深刻思想和崇高魅力,饱含深刻的人文精神。例如贝多芬的交响曲都充满着对“自由、平等、博爱”美好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美育怡情养性,使性情的和谐流露为行为的端正。唯有这样的修养结果,善与美才能一致。”人文精神通过音乐教育和活动让学生慢慢地领悟,在认识生活的同时,教育他们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给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培养崇高的理想,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良好的人格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培养,人文精神不断向更加完满的方向发展。

三、“润泽”音乐文化的构建

大学校园“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需要有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还需要机制的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投入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的配套,才能真正使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润泽”心田,健康成长的乐园。主要工作如下:

(一)主题研讨,群策群力

1.展开“润泽”音乐文化主题实施价值及可行性的讨论与论证。由学校艺术教育主管领导、专家、专业教师及团工委、学生会等多部门成员组成课题组。通过多层面的交流,明确该主题的价值。重点把握“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基本理念、基础理论和实施日的,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通过总结办学经验和分析办学实际,认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与高科技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明确提出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艺术教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抓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和今后的工作中既能欣赏美、领略美,也能创造美。

2.整合专家和教师资源,各取所长,发挥优势。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观摩,使主题得到宣传和推广,增加对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帮助教师了解主题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使教育者和建设者建立广泛的联系,斟酌并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该主题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定的课程、活动体系,例如教材、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指导资料等。

以提高艺术素养,开阔学生艺术眼界的“浙江人文大讲堂高校分讲堂”就设在杭师大,学生常年能听到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学术讲座。请来的著名教授、作家、艺术家、著名主持人等,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3.在试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校推广。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并处理好多种关系。可先从学校的某所具有艺术教育优良传统或艺术教育管理较好的学院先期进行试行。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政策、制度的倾斜与支持,后勤服务部门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上的保障与帮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相互促进,营造氛围,积极推进。

杭州师范大学为深入开展大学生校园艺术活动,专门成立了以副校长丁东澜为主任的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学校艺术教育研究院。强化制订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各项措施。注重在校园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上呈现人文艺术教育特色。

(二)主题深入,课程贯穿

在观念与理论确定的基础上,要想真正得以实现,最主要的途径是各类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渗透。主要有音乐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通识课、专题讲座等。

1.开设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课程。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素养、不同兴趣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的和计划的制定可以是多层面的:深入研究、提高技巧、初学入门、增长见识、培养兴趣、调节情绪、心理辅助等等。教学内容可以是传授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音乐审美方法;传授音乐审美技巧,理解不同的音乐艺术创作手段,培养他们理解、捕捉音乐美的能力;提高音乐表演技能,促进审美情趣知能,发掘音乐创造力等。

杭师大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学校在2000级培养方案中将《音乐基础与欣赏》等音乐艺术课程列为全校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选修的学生十分踊跃。

2.加强教师音乐艺术教学研究与交流。通过校际、教师、学科之间或国内外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交流,吸收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艺术教学方法。重视音乐艺术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推进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与评价,多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思考、提升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杭师大大力弘扬艺术教育精神,并筹资设立各类艺术奖励项目,鼓励师生在艺术教育、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等方面的探索,如:面向教师的“李叔同艺术成就奖”;面向本科生的“丰子恺文艺奖”等。

(二)学生主体,齐抓共管

除了通过各种以音乐教学为主的教育手段外,“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建设可以依托各种与学生相关的组织。形成在学校党委、团工委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共同参与、全体学生踊跃参加、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普及,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和受益者。

1.组织社团。充分利用校、院级团工委、学工部、学生会等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和号召力,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好各类学生音乐艺术社团。学生社团为来自不同专、№的学生培养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激发创作创新灵感、提高艺术素养和发展个性提供了平台,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歌咏会、原创音乐联盟、采音艺术团、琴乐飘飘等。

2.提供舞台。通过联欢会、同学会、游园会、联谊会等形式,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活动,将集体与个体有机地联结起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他们音乐表演、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同学间的音乐审美交流。

3.引入竞争。通过校园音乐比赛、表演、才艺展示等活动能够起到推广、激励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润泽”音乐文化主题的功能。例如,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开展的“六艺节”文艺演出、校园之星歌手大赛、原创音乐大赛、趣味音乐知识竞赛等,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五彩缤纷,各类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参与的学生多,普及面广。2004年以来杭师大连续参加全国校园歌曲大赛获银奖1项,铜奖2项,并连续获优秀组织奖。

(四)善用媒体,校园传播

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媒体是塑造“润泽”音乐文化的重要舞台。通过校园的网络、广播台、报刊、宣传栏等,有目的、有 步骤地建立格调高雅、蓬勃向上,具有浓郁时代特点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润泽”音乐文化主题传播网。引导学生的音乐实践观念与行为,使他们朝向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价值趋向与信念,促进校园音乐文化有序地发展。

1.计算机网络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工具。“润泽”音乐文化主题应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信息量大、传递快捷、互动性等特点,打造健康、丰富、富于活力的音乐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活动,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

2.报刊杂志、有线广播。例如,杭师大校园广播站的专题节目“世界不同国度的动感音乐”,介绍了美国、法国、墨西哥、韩国等不同国家的具有地域性的、同时又有流行特点的音乐,使同学们在愉悦的欣赏之余,了解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

(五)联系社会,生活渗透

在现今浓厚的市场经济氛围影响下,社会的审美取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以赢利为目的、商业性的音乐形式、活动层出不穷。如“超女”“好男儿”等受到广大学生的热情追捧。学校聘请专家、评委、专业教师,对这种音乐文化现象及时、客观地评价,从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给予全面、积极的指导,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并朝向健康、高雅的主流音乐文化,形成较高层次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联系社会,杭师大积极争取省市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歌舞团、越剧院、京昆剧院等艺术团体的支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央歌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京昆剧院等著名艺术团体都到学校来举行了演出。

四、结语

在当今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就连牙塔里的学子们也都浸染在纷繁、浮躁的世风之中。成长的烦恼、即将踏上社会的迷惘、人生观的不确定、自赢的无助、前途的未卜,使他们在交织的矛盾冲突中少了安宁、祥和,多了烦躁、不安。

“润泽”音乐文化主题通过和悦的音乐,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艺术水平普遍提高,抚慰他们躁动不安的心灵,如一泓清泉,流淌、滋润他们的心田,带给他们美好的享受,同时引发他们的思考,端正品行,自信、自爱、自尊,并在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脱离世俗的羁绊,直面人生,满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充满洋溢的热情,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

[2]新华词典[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北魏贾思著,石声汉校释,齐民要术今释[s]中华书局,2009

[4]司马迁,史记精选[K],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朱光潜,无言之美[B],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