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作品35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作品35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响壁画三首》为交响乐队和合唱而写,原作还包括《渔歌》和《开洋》共五个乐章,于1998年作者亲自指挥录音并首演于福州。其后,王西麟从其中抽出三个乐章并加序引和尾声,定名为现在三乐章的完整结构:Ⅰ铸城;Ⅱ海殇;Ⅲ海战。

“铸城”分两部分。先由长笛吹奏出华彩式的独奏旋律,王西麟说:“这旋律好像是对久远历史的回顾和沉思的引导”。接着是定音鼓的旋律,作曲家指出,这里用的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式节奏。然后是铜管所奏出的音块徐步加入。第二部分从第51小节男低音的进入处展开,只唱出原声元音“嘿”音的重复。8小节后,大号进入,又在低音长号和小号上一层层展开配器的音色发展。这里合唱四声部的旋律都采用了微模主义的创作手法,由一个简单音型的重复和细微的变化发展而成,再透过纵向的各声部的叠置,每声部之间的层层叠叠而产生各种声响效果。在第99小节,一个壮烈的旋律由圆号吹出,这个乐思再由其他声部接手发展,多层不同乐思的音块同时交错地展示,把乐章推向高潮。这部分,三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和素材逐一加入,层层展开,合唱和铜管的乐思交错地各自发展,声响的质感越趋复杂。在第131小节之后,素材以新的更替形式出现,形成了递进式的音块和对答式的音块交替。最后的部分也就是乐章的尾声从第163小节开始,经过合唱的同音和十二音的交替,在最后一个协和整齐的合唱声中结束。按王西麟所说,“‘铸城’是一个音乐史诗的篇章,它着力表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向大自然搏取生存,用生命和血汗顽强斗争、拼搏不息、艰韧不拔并成功地建设起城市的坚定意志和伟大力量”。

“海殇”是一首悲歌。乐章一开始就用了“点描”的技法,不同的弦乐群自高而低,以sffpp的方式“弹”出一个一个听上去毫无关系的单音去织成一幅音画,王西麟形容该音乐:“像色彩凄凉而悲怆的葬礼,好像挂在天空的祭奠和无形的白色幔帐。”在这音画上,女中音用无词的长呼吸唱出一个的哀伤的旋律。相类似的旋律,在王西麟的作品不断地重复出现,如1986年所作的《哀歌》中女高音所唱的旋律,便和这旋律十分相似。这也可说是作曲家的音乐语言中一个固定的元素。但这里用的旋律,作曲家说是来自于福建民间戏曲《芗剧》和《歌仔戏》中增四度音程的音调。另外一种是在他的作品中常见的处理手法,即所谓的“哭泣”音块,由多个声部叠置式的下行音型而组成,占据了这乐章的中段(第41-74小节)。之后从第75-95小节是一段间奏,从第94小节开始至乐章结束,合唱四声部用鼻声闭腔滑音唱出一段嚎哭饮泣般的音乐,这种“咬尾”的连接手法,也是作曲家惯用的。这个乐章,也在一片由不同的乐器和人声发出的哀殇和饮泣的音块中结束。

“海战”这一乐章的整体结构是一个形似三段体的框架,王西麟说:“与前一乐章那消失在暗哑的哭泣声造成巨大的反差和对比,‘海战’的音乐用排山倒海的强烈力度,迫使人们如突然置身于海上鏖战生死搏斗的激烈现场之中,巨浪波涛和炮火硝烟迎面而来”。合唱和乐队以8小节为结构单位相互对峙循环,力度紧张度都一次次加强。第一段和第三段都环绕着“战争”音块的展现和铺排,和第二段以女高音的独唱为前景的布局形成极大的对比。女高音独唱的部分(第128-179小节)仿如一首战争安魂曲。而“战争”音块,主要是透过全乐队各声部在极高的音区和同时演奏不同的音型而产生的不协和声响,再加上如雷贯耳的敲击及叫喊似的合唱而形成。这种形声的表达,在西方音乐创作也历史悠久,如文艺复兴和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都已尝试过用音乐去描述战争的场面。在这个乐章中,另一留下深刻印象的乐段(第57-128小节),便是“战争”音块和“哭泣”音块的结合,合唱在一片不协和的“嘈音”中,以滑音唱出很有感染力的悲歌。这也是这乐章结尾的方式。在第218小节全曲在大锣的一声巨响后突然落于寂静,低音单簧管以一个华彩式的独奏,深沉的旋律结束整首乐曲,这和引子的长笛旋律作出了首尾呼应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