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柳絮词咏出的金玉良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柳絮词咏出的金玉良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楼梦》中多以咏物之辞来表达人物各自的情怀,或情由境生,或托物言志。风吹柳花、人面桃红、攒头金菊、出水芙蓉,良多风景,几乎成为大观园中的钗女们咏怀的对象。笔者以为,其中的咏柳之词更绝,宝黛钗诸人的些许情思已见之于笔端。

此情皆因湘云而起。暮春时节,湘云因见柳花飘舞,偶题《如梦令》,于是建议黛玉(桃花社主)在桃花社中别开生面的进行一次咏词活动。遂有宝钗的《临江仙》、黛玉的《唐多令》等绝妙好词与读者见面。

宝钗《临江仙》云: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词人真可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

黛玉呢?《唐多令》云: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到底是寄人篱下!此时此刻,绛珠草的孤苦伶仃之情、人生悲苦之意,呼之即出!

从上词来看,一个志在必得,左右逢源;一个独木难支,无依无靠。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一个青云直上,花落我家;一个焚稿断情,香消玉殒。其实,钗黛之词,既是对自然物柳絮的咏叹,更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最好诠释。

一、柳絮词中的身世之叹

黛玉之父林如海,曾是前科探花,钦点巡盐御史,祖上曾袭列侯,虽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但支庶不盛,其嫡妻贾敏在黛玉六岁时一疾而终(《红楼梦》第2回)。贾敏的去世,实则割断了林家与贾府的联系。情非得已,黛玉抛父进入“京都”(第3回)。后来,如海又于九月初三而终(第14回)。这样,黛玉孤身一人,犹如断线的风筝,只得长期寄居舅父之家。宝钗呢?亦金陵人氏。早年丧父,其母王氏(薛姨妈)乃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又和贾政之妻是姊妹。其兄“呆霸王”薛蟠曾是皇商,户部挂名,支领钱粮。她家也是书香门第,有百万之富(第4回)。薛蟠打死冯渊之后,母女寄居贾府梨香院,并一直被贾母奉为上宾。

从两人的身世来看,却有些相似之处。一是二人都出身于宦海人家,亦是书香之族,且都早年丧父,家中多有变故。二是两词中都提到“柳絮”,柳絮之根,这“根”便盘根错节,直通贾府。这样,林家、薛家与贾家均沾亲带故。三是柳絮皆因风而起,“凭尔去”,到何方?委身贾府,就是去处。后来,皆入大观园,黛玉居潇湘馆,宝钗住蘅芜苑。

但同处有异。黛玉父母皆亡,沦为孤儿,左右无靠,才有“叹今生谁舍谁收”的人生感慨。而宝钗父亲虽亡,但她家“好况世交,亲友居多”(第4回),上有母亲,还有薛蟠、薛蝌兄弟支撑门户,她又代表着四大家族之中“丰年好大雪”之“薛”。这样,她一头指向姨母贾家,一头指向舅家王家,其中高下之别,一目了然。

二、柳絮词中的性格之咏

钗黛都是名噪一时的才女,善吟诗词,平素尚习针黹。二人表面亲如姐妹,但其性格却迥然不同。

黛玉鼻尖如蹙,特征明晰。看这位潇湘妃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第4回),“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之美”(第26回)。但她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且“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第5回)。她讲话语言犀利,多有所指,含沙射影,让人不易接受。因此,连下人也敬而远之。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4回),“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深得下人之心”(第5回)。

乍一看,宝钗贤淑温柔,确实是封建社会的女性标准。可事实上呢?宝钗善于伪装。滴翠亭中,红玉坠儿的遭遇,不是被“杨妃”在“戏彩蝶”的帷幕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吗(第27回)?至此,一个能在三只鸡蛋上跳舞的超级魔术师跃然纸上。其实,黛玉的“孤高”,是争,是为自己的命运而争,这正是她率真性格的表现。她骨子里尊重奶娘,关心下人,“韶华竟白头”,不正是她多愁善感的结果吗?黛玉只是个诗人。宝钗是博弈高手,她的不争实质上是争。

三、柳絮词中的贾府之缘

鲁迅曾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说过,“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焦大不喜欢黛玉,那无可厚非。可贾母呢?她只是把黛玉看成是自己女儿贾敏的影子,只在平常关心关心罢了。即使黛玉和宝玉再怎么中意“木石前盟”,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贾府的卫道士贾政,他们信奉的却是“金玉良缘”。“嫁与东风春不管”,就是黛玉对自己和宝玉不幸姻缘的无限慨叹。黛玉葬花,就是提前埋葬自己的命运,埋葬自己和贾府的一切渊源。宝钗的隐忍性格,为自己的青云直上找到了恰当的阶梯。贾母对她欣赏有加,贾府上上下下也口碑皆好。贾母钟情于宝钗,一方面是宝钗的自然条件优越,她贤淑稳重,对人和气,做事很有分寸,堪称大家闺秀。而另一方面,薛宝钗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她可以使贾薛、贾王关系更加稳固,正如门子所言,“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第4回)。“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再也形象不过了。

事实上,宝钗虽然在这场“博弈”中成功了,但贾府的衰败、宝玉的出家,无疑使这个多情的女子走上了人生的痛楚之路。看来,她的婚姻、她的人生也是失败的。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把钗黛同时写入“金陵十二钗”之首,而又赋予她们同一判词,便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