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职业价值观对于“90后”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及具体工作岗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了解“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影响因素,找到培养学生科学理性职业价值观的路径,对于“90后”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影响因素;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职业价值观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伯率先提出来的,是指个人与工作相关的目标追求。职业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发展方向及具体工作岗位的选择,是个人进行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的内在动力,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以“90后”大为主体,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提高“90后”大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制订了问卷《职业属性关注度评价表》,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部分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几个特点[1]。

1.安全第一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往往特别关注身心安全,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考虑就业的时候,崇尚安全第一。这个安全内涵较为丰富,既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舒适程度、社保障等内容。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等传统美德在“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占有比例很低。这也说明,目前,“90后”大学生对安逸舒适的要求很高,对探索开拓的意愿很低。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用人单位反应,“90后”大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以我为主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发展,重视个体价值实现,社会认可和尊重需求普遍不强。这说明当代“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来讲相对务实,更倾向于追求自己的现实需要。换句话说,目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过分注重职业和自我价值的结合,忽略创造社会价值,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奉献意识缺失。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反应“90后”大学生我行我素,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缺乏责任心,这种负面印象这也成为“90后”大学生就业障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空中楼阁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体验,职业期望理想主义色彩浓重,很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具有一定的虚幻意味。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缺少实际的职业体验和对职业生涯的探索与规划,当面临择业和就业决策时,很难像有了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那样作全面的考虑。导致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单位地域等重要因素没有引起大学生们的普遍重视。而这些职业要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满意度和稳定性。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抱怨“90后”大学生工作不稳定,跳槽率高,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是用人单位对是否招聘“90后”大学生产生了质疑。

二、“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的人格类型、职业兴趣等主观因素之外,还与时代背景和外部条件等客观因素息息相 关[2]。

1.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对不同职业内在的向往和追求有明显差异;个人的能力素质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职业价值观,才是客观实际并有望实现的;超越了自身能力素质范围的职业价值观,可望不可即。“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倾听内心的声音,不畏他人眼光坚持做自己,其中当然不乏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个体,在突破层层困难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有些学生存在理想主义,追求学业成绩高分,忽视个人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本身缺少认知;也有些学生功利性价值取向问题严重,择业时只考虑个人经济效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创造。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大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疑是影响最深刻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处事态度等密切相关。有一定社会地位、优越家庭条件出身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更关注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较高精神需求的实现;而生长在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经济收入较高的单位;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择业时会优先考虑公务员;教师家庭出生的大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很高。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对他们的性格、兴趣、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家庭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不同个性特征的大学生,拥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90后”大学生大多在优越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艰苦奋斗岁月的“60后”家长大多不希望孩子吃苦,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90后”逐渐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更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追求安稳、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艰苦行业、艰苦地区,则望而却步。

3.学校因素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领的场所,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影响最直接的因素。

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果课程内容滞后,脱离市场需求,培养出的大学生将难以符合社会需要,缺乏竞争力。高校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和引导也至关重要,道德文化、诚实守信、创新实践、社会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如果高校中有部分教师存在不当言行,也将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好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外部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方针,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看清职业目标,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4.社会因素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如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宏观产业结构影响,用人单位的偏见歧视等。这一切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较强烈的冲击,易与他们已有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冲突,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上升,就业压力骤增,有些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争取更多机会,或是为了取得户口宁可选择不太喜欢的岗位,也有为了取得户口或编制盲目地选择考公务员。不少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涌入北上广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二三线城市企业无法招到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消极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使大学生在择业时注重物质利益,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功利心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目前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偏见和误区,如关注招聘大学生是否拥有研究生学历,是否持有很多Y格证书等。这些因素都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迷失,在择业时容易陷入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观的矛盾中。

三、“90后”大学生科学理性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路径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否科学理性,直接关系到他们就业是否 成功,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要培养“90后”大学生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3]。

1.明确择业目标

高校应该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规划科学理性的择业目标。第一,结合个人特质确定就业目标,个人特质气质、性格等,这是个人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在确立就业目标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结合职业兴趣确立择业目标,将职业兴趣与择业目标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职业发展;第三,结合自身条件确立择业目标,包括专业背景、基本素质能力及个人特长等,大学生在确立择业目标的时候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就业的成功率;第四,根据社会环境确立择业目标,包括宏观经济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岗位工作情况及待遇等,对环境的要求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给自己定硬性的标准,要灵活机动,促进就业。

2.实现自身价值

高校应该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将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让广大“90后”大学生的眼光从关注自身发展拓展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也就是把自我的“一滴水”融入社会的“大海”中,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

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其重心在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明确职业与爱国的关系,让学生在择业时将国家利益考虑进去;第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的价值观,不论做什么,要遵守敬业的原则,守好敬业的底线;第三,要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在就业过程中,不夸张、不隐瞒,诚信就业;第四,要培养学生友善的做人态度,在工作,与领导友善、同事友善、与服务对象友善,把友善的态度融入自己的劳动中。

3.创造良好氛围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应该通过家庭、高校、社会三级联动、有效衔接。第一,家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培养学生对待职业的认真态度;第二,高校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进行价值观内核构建,培养学生成熟的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第三,社会应关爱学生,扫除不良风气,旗帜鲜明地反对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为“90后”大学生重塑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王 超.“澄清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6).

[2]史颖文.浅论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3]刘小茂.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初探[J].管理观察,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