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虚拟均衡到真实均衡-—一般均衡论质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虚拟均衡到真实均衡-—一般均衡论质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莱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s)开始而沿用至今的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在对市场供求规律的主观判断基础上,其基本模型与市场实践大相径庭,因此是一种并不存在的“虚拟均衡”。本文试图找到一般均衡的谬误所在,并试图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完成“真实均衡”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均衡;一般均衡;局部均衡;虚拟均衡;真实均衡。

一般均衡论既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把那只可爱的“叉子” 作为经典保留起来。然而,我在考察这一命题的过程中却发现,迄今为止所通行的一般均衡模型只是人们、确切地讲是经济学家们的一种想象,在现实市场中并不存在。如果我们以一种不存在的理论模型分析并指导经济运行,其结果将是严重的。

一、短期:供给法则与一般均衡理论

从短期看,一般均衡论主要错在对供给法则及供给曲线的认识上。我选择三位著名经济学家为代表并以他们的著述为研究对象。

1.供给法则与供给曲线

⑴瓦尔拉斯的描述: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卖方的委托人喊出更高的价格,从而使供给价格升高;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买方的委托人喊出更低的价格,从而使供给价格回落。①

瓦尔拉斯设想的是两种商品(A与B)之间的交换。A以B作价,形成B对A的需求价;B以A作价,形成B对A的供给价。假定有m单位的A和n单位的B,则从瓦尔拉斯的交换方程所引申的公式:和中可以看到,m作为需求量与其需求价格成反比,而m作为供给量与其供给价格成正比。②简而言之,彼方出价越高,此方供给越多,即:贱买贵卖。

⑵马歇尔的描述:当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时,卖主不但可以通过满足此时的需求量获利,而且“这时就有一种倾向于增加出售数量的积极力量起着作用。”于是伴随着价格的上涨,市场上的供给量有所增加;反之,当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时,卖主所获收益不足以使其产生供货动力,其供货量就会减少。于是,伴随着价格的下降,市场上的供给量就会有所减少。②

⑶萨缪尔森的描述:“随着玉米黍片价格的上升,更多的玉米黍片将被生产出来。”“考察供给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点在于:生产者提供商品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乐趣和博爱。例如,在较高的价格下,厂商会提供更多的玉米黍片,因为这样会更加有利可图;相反,当玉米黍的价格下降到生产成本之下时,厂商就会转向其他的行业。”③

归纳起来,从瓦尔拉斯开始,经济学家们对供给法则所作的描述是:供给价格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供给曲线的走向在纵坐标描述供给价格而横坐标描述供给量的坐标系中,不言而喻地表现为右斜上扬形状。

2.供给曲线上扬的原因。

a)收益递减律的作用(成本推动)。在经济学家们看来,收益递减首先是由成本提高、亦即生产费用的提高造成的,而生产费用就是供给价格。所以,随着供给量的增长,生产费用(供给价格)也在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比供给量还要快。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就一定是上扬的。首先提出这一解释的是马歇尔先生,他认为,正是由于生产费用的持续增加,供给曲线上扬才是必然的。④

凯恩斯在分析了设备、劳动力和供给价格的关系后说道:“故一般说来,要在一特定设备上增加产量,供给价格必增。故不论工资单位是否改变,产量增加总连带着物价上涨。”⑤也可以这样理解,即:供给价格的上涨是资本流量的增加所导致的结果。

萨缪尔森对马歇尔的观点加以肯定:“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收益递减规律。我们不妨以酒为例来说明这个重要的规律。如果社会需要更多的酒,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劳动追加到适于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地上。而每一个新增劳动所增添的产品数量则是递减的。因此,刺激产出增加所必须的价格水平就要上升。”⑥

b)赢利动机。萨缪尔森继续研究他的酒:“通过提高酒的价格,社会能够诱导酒的生产者生产和出售更多的酒,酒的供给曲线因此便是向上倾斜的。”⑦较高的价格会产生较高的利润,在这一观念的驱使下,现有的生产者会增加产量以谋求更多的利润,而众多的新厂商亦会纷纷涌入这一市场。再看看斯蒂格利茨,他把这一认识叙述得非常简单:“一般来说,市场供给曲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是由于两个原因:在较高价格上,市场上的厂商愿意生产更多;在较高的价格上,更多的厂商愿意进入市场生产这种物品。”⑧

c)需求拉动。需求增长,特别是在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下,市场价格被持续抬高,供给量获得持续增长,而需求则在持续抬高的价格下被迫收敛,双方最终实现均衡。古典经济学对此置信无疑。瓦尔拉斯讲道:“如果不存在这一均等,则为了达到平衡价格,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的商品的价格必然要上升,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商品的价格必然要下降。”⑨

3.一般均衡模型

莱昂•瓦尔拉斯于1874年4月出版《纯粹经济学要义》,经济学界公认他在该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从此奠定了现代经济分析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90年,在书中马歇尔巧妙地提出在特定的时期内将特定的商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部均衡理论,并以此取代难以实际应用的一般均衡理论。马歇尔还开创性地将供求曲线勾画成了我们今天常常看到的那个叉子(见图表1)。但从本质上讲,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是一致的。

⑴曲线的斜率。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这是一般均衡模型的关键,只有这样,均衡过程才是“收敛”的,因此均衡的实现才是可能的和稳定的。

⑵均衡的实现过程。一般均衡理论所描述的均衡过程就是蛛网定理所描述的过程。尽管人们只是在分析农产品时才使用“蛛网定理”这个词,但实际上非农市场的均衡过程也呈现蛛网的特征。因为,供求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以价格信号的方式传达给另一方,从而引起另一方的变化,后者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前者。这种互为因果的反应过程在马歇尔的“叉子”上势必表现为类似“蛛网”一样的形态。我们把这类交替反应过程称作网状均衡过程。

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⒒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意愿并不等于现实,更不等于规律,将其混为一谈必然大错特错!

到目前为止,我所调查的企业,就其供给表列而言,均未呈现出教科书中所描述的状况。但是,为保证研究的公正性和普遍性,不宜以个别企业的资料作为说服的例证。我们以2001年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描述供给价格的变化,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供给量增长的象征性指标,于是得到一组与传统相悖的数据结构及曲线(见图表2——a,b,c)⒓。

成需求曲线右上扬的原因有些与供给曲线右上扬的原因相同,有些则是特有的:第一,由于适度通货膨胀的原因,消费价格指数在长期内总体上是递增的;第二,居民消费支出总体上也是递增的,且增幅一般高于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幅。

由于在统计上并没有、也很难取得“需求”的数据,所以我们以消费的增长趋势来代表需求的增长趋势。消费与需求虽不完全相同,但由于消费是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故其总趋势是一致的。遗憾的是,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参考文献15)中只有“总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这一指标备有历年的数据,所以这一指标被视作“需求”的“替代品”。

从图表6中可以看到,“需求”曲线尽管存在某种程度的起伏(折线部分),但总的趋势是右上扬的(直线部分)。直线部分是对8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因此有理由相信,长期需求曲线一定是右上扬的。

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阶梯状的互动过程总是一个“回归”或“收敛”的过程。

4.长期真实均衡模型

⑴曲线的斜率

前面已经证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走向都是右上扬的,因此其斜率均为正值。但是,若要满足模型的稳定性,需求曲线的斜率必须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以便曲线产生“收敛”的效果。那么,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是真的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呢?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从需求角度讲,在正常年份下,收入增长的速度高于价格上涨的速度,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递减的。对于收入越来越丰厚的家庭来说,即使价格出现一定的攀升现象,需求也不会有较大的波动,因此需求对价格的反应较为平缓。

第二,从供给角度讲,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结果导致了储蓄总量的增加,进而转化为规模渐增的产业投资,使得产业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最后致使产出规模扩大、产出增长加快,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的增长速度一定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

第三,再从供给角度讲,厂商出于竞争的需要,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致使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而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海外投资大规模扩大和海外产出的大规模增加。所以,从长期看,因长期投资而形成的总成本呈现出比总需求更快的上升趋势。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相对敏感,而需求对价格的反应较为迟钝,就成为长期均衡的主要特征,“供给型长边效应”成立。据此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