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类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如今,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社区已经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机制变革与高等院校勤务管理社会化协同发展的产物。通过社区形式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强化高等院校学生的道德意识。普通高等院校要依据实际情况,明确内外条件,以此制定学生社区的有效管理方法与措施,无论面临任何问题,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社区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32-01
普通高等院校社区是近些年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机制变革与高等院校勤务管理社会化协同发展的产物,日趋大众化的以大学寝室为基本团体的大学社区,已经成为大学活动的重要场地。其一系列的变化已经引发许多学者的热切关注。
(一)总体设想。目前,已经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完全学分制和导生制,尽可能满足学生自主择课的要求,并且勤务管理的组建已拥有较高水平,依据学生要求组成一系列教育,消除了按班为集体,学院科系直接管理学生的体制,建成许多学生社区,把学生寝室当成基础,分片管理,组成学生团体――学生宿舍――楼层――寝室的社区化管理模式,建立具有某种级别的学生组织,导师制与社区制相互促进,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具体内容。新学期伊始,可以依据专业性质安排寝室,同一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一个楼层。在校期间,所有寝室都要选出寝室长,每个楼层选出一名负责人,分别负责学生的各项事宜。
每栋宿舍楼分别设立一系列的组织、领导团体,要有专门的办公室,配备受过培训的专职人员,安排各项工作,包括文艺、卫生等,特别是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健康工作。
多栋公寓与之相匹配的食堂、活动场地等都设定相应的管理机构,直接受学生发展教育部领导,他们有责任领导学生团体的各项工作,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及各个学院之间的联系,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团体。学生发展教育部下层分别成立自己的工作组织,也要依据学生的要求明确自身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尽其所能。
大学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应该由专业教师带领完成,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和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联络,一起为学生服务,提高其学习能力与道德教育。
(三)基本组织。有些高等院校已经把思想政治工作带进学生宿舍,但其依旧把学生工作处作为组织机构,把各个专业的辅导员作为学生的领导集体,这些规范、形式化的程序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发展。
以上的高校教育改革机制都是由学生来带头领导,成立了一系列管理部门,专门管理社区内学生的生活以及道德健康教育工作。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由分散到各处管理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与学生处、校团委、党工部、后勤处、保卫处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组成。
二、构建艺术类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第一,转换原有观点,形成严格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制意识。不论学院、系别、班级,如果在一个楼层居住,或是在同一个社区工作,就应该把他们纳入到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要按照社区、寝室号,合理分配服务区,不要落下一个学生,尽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第二,充分形成优质的学生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秩序。要经过多种手段强化对社区服务意识的宣传,使社区的服务功能、生活气息、学习氛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不断强化社区队伍,形成强而有力的后备军,为其匹配充足的管理服务人员、道德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还应该配备社区专门管理人员,以完成社区监督管理、值班等机制,做到真正的社区,最高效的服务组织。
第四,在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对一些活动的组织要认真研究,以期达到最好效果,使学生每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高校不仅要重视社区内的活动场地、道具等硬件设施,还要拥有网络等软件设施,使学校社区成为高效的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着重培养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在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服务工作放在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意识。
第六,强化网络媒体与学生社区现代化建设,积极领导社区主流文化方向,拥有自身的文化阵营。与此同时,应该尽力避免网络信息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提高大学生伦理意识。
第七,着重关注教育和服务相关联的体制机制,把服务大学生当成道德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要关注W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建立自由个性的服务机制,建立优化的高等院校社区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