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营口市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开发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营口市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开发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营口市鲅鱼圈区温泉资源丰富、品质较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较成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立足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其温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使其温泉旅游能够更有效、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42-02

营口市鲅鱼圈区的温泉旅游因其储量丰富、品质优越、历史久远驰名中外,早在明代就有“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之盛况。目前区内主要有熊岳温泉旅游区、双台温泉旅游区两处较为综合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此外还有一些温泉旅游度假酒店,如天沐、金泰、香格里拉等。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区内温泉旅游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温泉洗浴向温泉休闲度假转变,其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开始注重追求高品质的温泉休闲环境,逐步由单纯的室内封闭的沐浴环境转向真山真水的露天温泉,初步实现了以温泉旅游为基础的多种旅游功能的综合发展。

一、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1.温泉资源品质优越、理疗保健功能齐全。鲅鱼圈温泉具有高水量、高温度、高矿物质含量、埋藏深度适中等特点。水量丰富,日开采量可达5 000~7 000t;水温较高,可达85℃,属高热温泉。绝大多数温泉均含有锂、锶、碘、钠、钾、硫等3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温泉水化学元素含量种类多样化,有氯化物泉、放射性氡矿泉、硅酸泉矿泉、重碳酸盐泉和保健热泉等类型,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骨质疏松、胃病、动脉硬化、风湿、类风湿等常见的老年慢性病有优良的功效,有“东北第一泉”之誉。当地人把温泉浴称为“洗汤”,近几年人们利用温泉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锰、碳酸钠和二氧化硅等矿物质生产出优质矿泉水,成为夏令消暑之佳品。

2.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1)滨海风光得天独厚。鲅鱼圈海岸多属平原海岸,较平缓,海底坡度为1/20~1/60,海水的透明度一般为1m左右,夏季平均水温28℃ ,多数时间风平浪静。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交错,形成许多海滨浴场,最著名的是位于鲅鱼圈区内的月牙湾和仙人岛海滨浴场,其中仙人岛海滨的“兔岛潮吼”乃著名的熊岳“八景之一”。(2)“渔果之乡”,物产丰富。鲅鱼圈区是全国闻各的温带水果产地,盛产苹果、葡萄、桃、山楂、李子、杏等水果。目前国家已将本区确定为苹果商品生产基地。本区海产品丰富,以鲅鱼最为著名,鲅鱼圈也因此得名。其次是对虾、海蛰、海蟹等海产品,同时又发展了近海人工水产养殖,使产量不断增加,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也为旅游者提供了品尝海鲜的好去处。(3)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鲅鱼圈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熊岳镇二台子乡有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墓葬石棚。区内有两处保留完好的明朝烽火台――鲅鱼台子山上的鲅鱼圈墩台和仙人岛墩台。

3.自然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鲅鱼圈西临渤海辽东湾,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阳光、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温泉附近古树参天、环境宜人、绿树成荫,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有“亚洲袖珍标本园”之称的熊岳植物园,园内种植各种野生、半野生植物八百多种、四千多株,是亚洲种类最齐全的植物园。

(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鲅鱼圈区处在辽宁省中心位置,是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结合点,也处于哈大沿线与环渤海旅游的唯一交汇点城市。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份连接,与京津地区毗邻,紧邻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客源市场,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鲅鱼圈区作为“东北亚东大门”拥有极其便利的海陆空交通线路网。哈大高铁客运专线、长大电气化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纵贯南北,盘营高速公路、庄林公路、盖旺公路、盖瑗公路横贯东西,各级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年通航的鲅鱼圈港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东北第二大港、中国第十大港,现已开辟国际国内通货航线140多条,通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鲅鱼圈到韩国仁川海上航线的开通,为韩国旅游者的进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驱车到沈阳桃仙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仅1.5h路程,加上建设中的营口机场,鲅鱼圈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超强的可进入性,方便了省内、东北乃至国际旅游者到来,为温泉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三)政策优势

2011年,辽宁省政府了《关于加快发展辽宁省温泉旅游的意见》,提出“把我省建设成为温泉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为此辽宁省政府和相关旅游部门整合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招商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市场宣传和促销,积极进行辽宁省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鲅鱼圈作为辽宁省温泉旅游资源集中区域,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加快建设一批温泉旅游聚集区和温泉旅游新区,推出一批温泉旅游精品,不断提高其温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温泉旅游发展国际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层次化、服务个性化、消费大众化和养生理疗主体化打好基础。

二、鲅鱼圈区温泉旅游开发的劣势

(一)缺乏鲜明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尽管鲅鱼圈拥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温泉旅游资源,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品牌形象。高品质、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也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策划和市场营销。区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某一地区的感知、看法与评价。鲜明统一的区域形象可以树立区域品牌,比如大连的“浪漫之都、时尚大连”,沈阳的“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都是脍炙人口的旅游宣传口号。而鲅鱼圈比起周边的沈阳、大连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一个鲜明统一、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处于沈阳、大连的旅游形象遮蔽之下。

(二)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产品综合性不强

目前鲅鱼圈温泉旅游产品虽然已逐步由较为单纯的温泉、洗浴向较为综合的产品组合转变,但还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较为传统的温泉旅游区或旅游景点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的开发、经营模式,存在建设项目和产品风格相似甚至重复,产品形式单一,缺乏产品创新和有机组合等问题。在产品的设计上未能全方位、深层次地综合挖掘本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

(三)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鲅鱼圈旅游业发展不完善,加之地区本身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高级管理人员及温泉专业技术人员更显匮乏,一线从业人员基本来自本地民众。总体上来说,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欠缺,旅游相关部门对其很少进行专业技能、行业服务和销售培训,因此其整体的温泉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由于温泉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更需要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管理与技术指导,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否则必将成为温泉旅游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三、鲅鱼圈温泉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统一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周围良好的山、海、林、古迹、民俗等资源优化组合,深挖区域文化内涵,使当地的文化与温泉旅游紧密相连,突出海泉交融,温泉优越特点,设计鲜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口号,如“滨海汤城,温泉之都”,并对该区域旅游形象进行有效的大力宣传。要抓住由辽宁省旅游局和营口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营口(熊岳)国际海滨温泉节”这一可贵的发展机遇,努力使其变成宣传鲅鱼圈温泉旅游强有力的工具,借助这一国际温泉文化交流的盛会,把“渤海明珠鲅鱼圈,中国北方亚龙湾”的城市品牌和温泉之都的旅游形象推向国内外。

(二)进行旅游产品创新,丰富旅游产品组合形式

1.温泉旅游与冰雪旅游结合。冬春季为温泉旅游的旺季,将温泉与冬季的冰雪旅游相结合,让人们在体验自然、放松身心之余又能亲身参与到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去,形成强大的旅游体验反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如:鲅鱼圈天沐温泉+鲅鱼圈滑雪场。

2.温泉旅游与海滨亲水游结合。鲅鱼圈具有发展海滨亲水游的优越自然条件,可以将温泉旅游与海滨旅游有机组合,形成旅游的一个主打产品。如鲅鱼圈温泉+鲅鱼圈海滨浴场。

3.温泉旅游与高尔夫旅游结合。高尔夫是典型的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它与温泉结合将会相得益彰。鲅鱼圈高尔夫球场可以基本满足旅游者的需要。通过高品质温泉水疗SPA与高尔夫运动相结合,形成面向高品质客源市场的休闲旅游产品组合,是豪华度假区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如鲅鱼圈金泰温泉酒店+金泰高尔夫。

4.温泉旅游与观光度假旅游结合。在观光旅游线路中植入温泉休闲产品,使得旅游者能够劳逸结合,充分体验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的双重乐趣。如望儿山+熊岳植物园+熊岳温泉+农家乐;双台温泉+归茗寺+青龙山。

5.温泉旅游与亲子游乐项目结合。把相对静态的温泉疗养与多方位的动感游乐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可以形成功能齐全、综合配套完善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如鲅鱼圈温泉旅游区+鲅鱼圈月亮湖公园游乐项目。

(三)加强温泉人才的培养

温泉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温泉技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温泉旅游专业,系统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温泉产业人才,为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定期选派优秀员工去温泉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深造,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管理人才队伍;与旅游培训机构、旅游咨询运营机构合作,组织专项培训和岗位进修,做好温泉从业人员岗前和岗中培训,完善温泉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园招聘、社会选拔、人才测评机构推荐等途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还可以借鉴日本实施温泉治疗医师认证制度这一经验,实施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使鲅鱼圈温泉旅游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李文斯.关于辽宁营口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

[2] 程莉.营口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区域开发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1,(6):84-85.

[3] 王金超,魏凤云.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以营口市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