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生产: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内容生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生产: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内容生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促使传统媒体由信息生产者转向知识生产者。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实现“who/what/where/when/why”到“how”的跨越;整理和传播现有知识;提供社会化的知识生产平台。

[关键词]知识生产 新媒体 深度报道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生态平衡和产业格局,引入了新的竞争元素,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李希光认为,网络媒体和数字媒体给传统新闻界带来了十大挑战:“一是很多城市将会成为没有报纸的城市,二是传统媒体的新闻不再准确和真实,三是新闻制作和传播的个人化,四是多样的新闻采写者,五是新闻定义的多样性,六是生活方式新闻压倒公共事务新闻,七是主观新闻盛行,八是新闻生产方式和运作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九是新闻传言取代新闻核实,十是社会正失去由共享现实构筑的交流平台。”[1]传统新闻的定义在新媒体时代已经被颠覆,新闻采写和制作的方式也受到挑战,这就需要从新媒体营造的新的媒介环境去思考媒介内容生产方式。

一、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内容生产:从信息生产走向知识生产

1.信息与知识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渐进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分阶段进行。与此相适应,人的思想也有层次。美国学者史密斯和梅德利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建立了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金字塔,艾米顿又在数据、信息和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了智慧的概念,提出了知识阶梯的要素,如图1: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产生的思想是以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种形式存在的。

(1)数据。数据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感觉到和通过工具探测到的关于事物以及事物运动变化的信号,它以事实、图片、数字、文本和影像等方式存在。数据之间通常没有关联,它们独立和分散地存在。一种数据只反映和记录事物的某个属性和某一个状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数据是大脑对事物的最浅层次的印象,呈碎片化储存于大脑中。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组成信息的原材料,没有它们就不可能产生信息。

(2)信息。信息是按照一定主题排列组合起来的一组数据,是有意义的数据。大脑出于一定目的将先前互不相连的数据,按照一定逻辑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统一体。信息不再是感官层次对事物的认识,而是经过了大脑的加工,比数据更高一个层次。

(3)知识。知识是加工过的信息。马斯·达文波特和赖瑞·普鲁萨克认为:“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的非固定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所知者的头脑,并为之所用。”[2]在信息层次,信息仍然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它与客观事物保持紧密的联系,而在知识层次,知识混合大量人为的因素,它包含人的经验、判断、直觉和价值观等主观元素。知识相比信息又进一步加入了抽象,是思考的结果。

(4)智慧。智慧是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的是一种创造力和预见力。获取知识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需要动用人的全部能力,包括感官能力,归纳、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收集、加工、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是一种预见力,它要在具体运用之前来决定使用何种知识、什么时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的问题,只有具备智慧,才能恰当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人的思想逐步得到提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逐步得到深化。

2.知识生产

信息与知识分属知识阶梯的不同层次,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两方面:一是在知识中融入了人的信念,而信息没有。根据经典的知识“三元定义”,知识是一种确证了的真实的信息,也就是说知识由信念、真与确证三个要素组成:“1)命题P是真的,2)S相信P,3)S的信念P是确证了的。”[3]这表明知识是与人的信念相关的,人类世界存在许多真的命题,但只有那些被人相信和确证了的命题才是知识。二是在与行动的关联性上,知识与行动相关联。人的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人出于目的和意图而采取的行为,是有意而为之的。人也只会根据自己认为是真的东西来确定自己的行为,这种自己认为是真的东西就是知识。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须纳入人的主观意识,转化为知识,才能与行动相关联。因此,信息与行动之间需要知识作为桥梁才能发生联系。

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必须从信息生产转向知识生产,实现更高层次的转换。“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编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在此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4]

二、知识生产的主要形式

现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由于社会交往范围的显著扩展、人们教育程度的大幅提升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每年产生的信息数量呈指数增长。传统媒介产业作为专业的信息生产行业,已经受到了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传媒组织不再是唯一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传媒产业应向知识生产和传播者过渡,这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知识生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实现“who/what/where/when/why”到“how”的跨越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描述,解决的是“who/what/where/when/why”的问题,这与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相联系。知识是要解决“how”的问题,是与人的行为相关联。人认识世界就是要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需要人的行动来执行,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必然要用来指导行动。因此,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要为它加上一个“目的”,即新闻生产是为了促使人的行动。这样新闻也就从信息转化成了知识。

深度报道是新闻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的一个有效途径。所谓深度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5]深度报道系统地提供关于新闻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并探求新闻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及其社会意义。其深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道的广度,即详尽地报道关于新闻事件的一切信息,还原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二是报道的深度,即深入探究新闻事件的内部因果关联,阐释其对社会的意义。

深度报道将新闻事件放在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将其看做是动态的过程,有其引发的社会缘由也有其产生的社会结果。因此,深度报道在原有的新闻报道五要素之上增加了一个“how”,变成了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和如何(how)六个要素。这样,在深度报道中新闻具备了“how”的成分,与知识中的“how”相对应,新闻也就从单纯的信息走向了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度报道就是在向受众传递关于新闻事件的知识。

2.整理和传播现有知识

媒体组织除了从新闻信息中提炼和创造新知识之外,也可以成为现有知识的管理者和传播者。当今是信息社会,尤其在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组织不再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垄断者,人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信息不再是稀缺品,反而成了富余物,并由消除不确定的因素变成了不确定本身。这些变化,将促使传统媒体组织从信息生产走向知识生产:一是丰富的信息需要转化为更可贵的知识;二是传媒组织的专业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身份受到冲击;三是传媒组织作为一个专业的机构,与个人的知识生产相比,在知识生产上仍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

传媒组织成为知识的生产和管理者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现有的知识。比如电视台开通专门知识频道和制作专门的知识性栏目,以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和《百家讲坛》栏目为典型案例。《百家讲坛》以讲座的形式在电视上广泛传播历史、文化、生物、医学和经济等方面的各种知识,“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读《论语》,王立群讲《史记》,在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传媒机构也在传播知识产品同时,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整合现有信息生产出新的知识。比如报纸可以增设以行业为特征的专门性副刊,提供行业的关键性信息。以汽车为例,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同级别车辆的有关参数,并加以对照,可以为人们购车提供必要的决策知识。

3.提供社会化的知识生产平台

与传统媒体信息生产的“专业化”相对应,网络媒体则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实现知识生产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知识的生产由“未经选定的人群”来完成,它向所有人开放。互联网上的知识社会化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为代表的大规模协作生产的模式。大众可以围绕一个开放的词条不断进行更新,创造出一个任何人都不拥有的“百科全书”,而这个“百科全书”也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另一种则是以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为代表的问答式知识生产模式。这种方式是任何人都可以提问,任何人也可以回答问题,且答案也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注释:

[1]黄楚新主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珂平主编:《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嘉明:《知识与确证:当代知识论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荆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