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疑”为主线,构建“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学习中,质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疑问积极开展思维质疑再学习解决疑问再产生新的疑问……”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不断重复、逐步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维是核心,疑问是动力,质疑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过程,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然而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自学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是相伴相随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些建议基本上勾勒出自主学习的流程图。用图示表示:
1. 活动的主体:
2. 活动的程序:
从上述操作流程中不难看出,“疑“伴随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主线,由此构建起“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段:初读课文,自主生疑
预习新课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这种介于懂与不懂之间的状态下,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问。仅产生疑问还不够,还要提高“疑”的质量,应该让学生明白,可以抓住文中以下几处质疑。即:(1)课题处质疑;(2)困惑处质疑;(3)关键处质疑;(4)无字处质疑;(5)矛盾处质疑。教师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较高的思考价值和围绕教学目标、对理解、学习课文有帮助的、能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疑”和学生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展开讨论的内容,即商定目标。
第二段:精读课文分类释疑
精读课文时,教师先把学生自读时自主产生的疑问分类,即把筛选出来的“疑”分出层次,确定哪些问题先解决,哪些问题后解决,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跟理解课文关系不太密切的,但学生确实不能理解的“疑”;另一类是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疑”。
“释疑”就是对提出的“疑”进行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疑”,可采取不同的释疑方式。具体可分为:
1. 集中释疑型和分散释疑型。所谓“集中型”是指在理解课文前,集中一个时间进行释疑,从而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第一类“疑”。所谓“分散型”,是指把疑放回文章中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理解,分散解决。
2. 学生释疑型和教师释疑型。“学生释疑”,是指把学生的“疑”在适当的时候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和独立思考,自己尝试着去解疑。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应该采用教师释疑法。
第三段:再读课文深化存疑
由于师生知识水平、能力的限制,一些疑问可能一时解决不了。这时应该把这些“疑”记录下来,留到课后解决,这就是存疑。所谓“留在课后解决”又分为两类:
1. 在课文学习终了时解决。因为有些问题从局部出发,往往无法解决,但从整体来讲,却是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常常是牵涉到主题思想、情感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些技术性问题,放在课文理解中解决,会将学习思路打乱。
2. 在课外解决。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确切回答,必须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才能解决。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先存疑,等老师查阅资料后告诉大家。二是带领大家查找有关资料,以办小报、开会、进行图片展览等形式解决问题、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上述以“疑”为主线,从整体入手生疑,到部分讨论解疑,再到整体深化存疑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是“整体学习”的科学性,凸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到生疑,通过学文去解疑,直到弄明白,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身心投入全过程,最终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南京市双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