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纠结的高考与忧郁的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纠结的高考与忧郁的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前夕,全国又发生数起高三学生跳楼事件,起因都是模拟考试成绩下滑,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太大。花季生命刹那间凋谢,一幕幕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高考在即,每逢这个时节,高三学生就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多学校在高考之前举行隆重的“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粘贴各类醒目甚至骇人的横幅标语,营造出最后一战的紧张而悲壮的氛围。面对父母的沉重嘱托、家族的殷切期望和老师的百般教诲,许多学生不堪重压,选择自杀的也许是少数极端案例,但大多数考生也并非内心没有情绪,每年高考前学生上演一场“撕书狂欢”就是印证,类似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他们以这样一种形式揖别自己的高中生活,这确实值得深思。学生在高考前夕将书籍撕毁或焚烧,许多人将其视为学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有一种壮士断腕的悲壮气概。但是,这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此举背后的复杂心态。其实,这是学生向高中生活诀别的一种“仪式”,亦是宣示对高考独木桥的抗争和无奈,漫天纸屑飞雪一般落满地,正是一个个被禁锢已久的青春在拼命放逐。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太注重学生的分数、成绩、排名,一切让位于分数,一切让位于高考,只要学生成绩好、分数高,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人格、品德、体质、心理等都可以忽略不计。

教育界盛行竞争的幸福,同学之间一定要来个分数成绩排名,一定要分个高低胜负,结果同学之间都是竞争对手,而其实真正的对手是自己。考试被承载了太多,通过高考光耀门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家长对子女最大的期待。一年一度的“状元崇拜”更是让低分考生自惭形秽、无处遁身。在此弥漫功利气息的社会风气下,学生们犹如高速旋转的洗衣机里的衣服,被完全甩干,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

就在前几个月,18岁“天才”少年、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突然被爆出因抑郁症跳楼自尽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此前,他还一边在备战高考,一边在出书,并且还是几十万字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林嘉文在遗书中写道:“我这么拼命到底为了什么?”寥寥片语透露了这位“史学奇才”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

这种教育真的能带来学生的终身幸福吗?

事实上,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即使高考拨得头筹也并不意味着今后的无忧无虑。越来越多的事实已证明:在应试教育重压下成长的青年,往往显得更加叛逆和浮躁。正如将弹簧压得越紧,反弹得就越高,许多学生中小学阶段受到太多压抑,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后,他们就以为人生进了保险箱,现实中,其接受的教育也是一直在灌输这一思想。结果,许多学生初入大学便完全放松下来,像弹簧一样呈现出很大的反弹,沉溺于游戏、上网、玩乐,最后不仅没有成才,甚至连毕业证书也没能拿到。

其实,学生在学校里,首先应该是成人,然后是成长,最后才是成才。可惜,现实教育中往往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前些年,一部由几个高三学生出演的记录高考的青春电影《青春派》引发广泛关注,整个故事没有撕试卷的发泄、没有喝酒的毕业狂欢、没有组织打群架的小混混、没有远大的理想,有的是在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的事实面前,高考生的“爱恨情愁”,暂时忘掉了“高考”这个词。电影之所以受到青睐,恐怕正折射出现实中考生对高考的纠结与青春的叛逆。

体制机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要避免考生高考前跳楼自杀等悲剧再次上演,唯有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打破“唯分数论”,还考生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值得期待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其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将在未来两年正式启动改革。文理不分科、“3+3”模式、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实行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高考模式、实施多元评价机制、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都将成为未来高考改革的新趋势。

这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当社会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成才通道,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成长成才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进而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使他们切身体验到幸福愉悦的教育生活,才会让那些正在教育泥淖中挣扎的莘莘学子,看到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