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低效率分析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经济家哈维.莱宾斯坦(H.Leibenstein)于196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配置效率与‘X效率’》的论文,文中把并非由资源配置失调而引起的低效率称之为X低效率,之所以把它称为X效率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这种并非由资源配置引起的效率损失的真正来源。后来他研究发现,它是一种与人的本能动机或企业结构有关的低效率。由于企业X低效率的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企业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极大关注,于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X低效率的源泉问题进行了探寻。本文将从认知偏差这一崭新的视角来分析企业X低效率的源泉问题。
认知偏差包括启发式偏差和框定偏差,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论述启发式偏差。由于我们更多的决策特别是较复杂的决策,运用启发法所得出的推理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但更多情形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当错误的结论以心理偏差形式表现出来时,我们称之为启发式偏差,这种偏差使得任何智力正常、教养良好的人都一贯地做着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使得企业X低效率被恶化。
Kahneman,Slavic和Tversky(1982)认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并以其来推断他们间的相互关系。认知心理学家把这种推断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人们运用代表性启发判断问题时存在这样的认知倾向: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的可能性的证据。在处理简单决策时,这种推断上的捷径是有效的。但在进行较为复杂的决策时,这种推断有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
认知偏差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框定偏差。“框定”是指被用来描述决策问题的事物的形式,不同框定会导致不同决策结果而不管问题的本质如何,这就是所谓的“框定依赖”。由框定依赖导致认知与判断的偏差即为“框定偏差”。Kahneman和Tversky[1981]的亚洲病问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实验,说明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不同框定)对决策的影响。他们发现,这种对于理性认识的背离,是经常出现的。
在判断和决策领域中,框定依赖引起的框定偏差除了我们经常谈到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外,还有如下的稀释效应:
当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做出一个困难的决策时,一般都会辩解说:“如果我能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么……”。Arenson(2001)认为,虽然拥有更多的信息有时候确会有所帮助,但同时它也会通过“稀释效应”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即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稀释效应的存在,要求我们能清楚地把握那些信息对我们的决策是可靠且有价值的,那些信息是不可靠或可靠但无价值的。而在现实决策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事物的复杂多变性,这一要求无法达到。既然如此,稀释效应的存在就会引起我们决策的偏差,损害企业运行效率,恶化企业X低效率问题。
至此,我们已经论述了认知偏差的产生及其对企业X低效率恶化的问题,那么,怎样去规避认知偏差引起的决策“误区”以改善企业X低效率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四个“误区”需要规避:(1)在决策思想上,正视认知偏差存在的客观性,规避“思想误区”,改善企业X低效率。获诺贝尔经济奖的心理学家H.Simon认为,经济学的决策理论没有考虑人的认知局限性而把人性假设为“理性人”。然而,在现实决策中,一个好的决策只需要做到令人满意,而不必去无限制地搜索所有可能的选择、评估每种选择的概率和效用、计算期望值,然后选择分数最高的方式进行决策。我们知道,信息的搜寻和处理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如果硬要去“无限搜索”,必会使得边际信息搜寻成本大于边际信息搜寻收益,致使搜寻得不偿失。与其同时,由于“稀释效应”的存在,或许更多的非诊断性信息反而会增加决策者的认知偏差,从而,从反面恶化企业X低效率问题。所以,在决策思想上,我们要正视认知偏差存在的客观性,尊重人的认识局限性,坚持适度原则,不要掉入“最大化”的搜寻陷阱,损害企业运行效率,恶化企业X低效问题。
(2)在决策样本取样上,慎防取样过度偏差,规避“样本误区”,改善企业X低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判断时,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直接感知现实环境中的判断对象(如风险等)的潜在性质,而只能通过介于认知和环境之间起衔接作用的样本进行推断。显然,这种以样本为基础的判断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基于判断对象的总体,而是基于判断者从总体中所取的某个或某些样本,这点前面已经论述。因此,样本的偏差程度直接决定了决策偏差的程度。
尽管认知——生态取样理论认为,人具有元认知监控能力,但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的能力的有限性,这种监控能力总是不足,这就使得人们尽管意识到了样本偏差的存在,也无法将他消除。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忽视缩小样本偏差的理由,在现实的决策取样上,我们一定要预防取样过度偏差,规避“样本误区”,提高决策质量,改善企业X低效率问题。
(3)在决策过程中,正视人的非理,规避“人性误区”,改善企业X低效率。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已经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过度自信”。决策者过度自信对他们在处理决策信息时会产生三种影响:首先,过度自信者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甚至否认他人的收集信息;其次过度自信者在过滤各种决策信息时,只注重那些不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最后,他们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就经常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地解释对该设想有利。很显然,“适度自信”是可取的,但“过度自信”则是一种非理,过度自信者的决策会损害企业运行的效率,因此,在现实决策中我们要努力规避,以改善企业X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