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试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试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红红火火地稳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也已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江苏省弘扬“创业、创造、创新”“三创精神”的大形势,更为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应该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被任教者置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位置。同样,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毫不含糊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务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化学教师要以更为务实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型“角色”,成为教育教学的“导演”和“教练”,要用精心设计的“创新教学方略”和研制的“创新教学方案”,来“催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求知,自觉地实践,形成能力,进而有效地发展素质,提升素质。

策略一:构想“学习气场”,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建立在初中化学基础之上的高中化学,大多数学生都抱有学习“高一级”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与神秘感、探究欲。这对于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有益的。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是人认识未知领域的好向导。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一契机,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学生就会把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的创新意识。

毫无疑义,兴趣思维是学习的催化剂。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化学教学系统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高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对复杂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恰当的判断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地给予学生独立学习、探索、发现的机会,在实践中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地激起他们的求知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思维兴趣。学生在兴趣思维中探索化学知识,获得化学知识,开阔了视野,易于记忆和运用,就能生动活泼地掌握化学知识,也就取得了化学学习的整体成功。

再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构想,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平常教学中,教师有意创造那种“跳一跳,够得到”的“摸高机会”,则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动力,实现良性循环。

策略二:构想“思考刺激场”,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学的理论显示:创新是对未知的求索与求解。在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中,首先是要对客观事物提出质疑,限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他们不一定能在学习中提出可研讨的问题、话题、论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教练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会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而激活思维。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传授本领,更取决于学生被唤醒和被激励的程度。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有一定的尝试空间,引发学生深层次思索,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启发、点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这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样的理念去观照,构想学习化学知识的“思考刺激场”,教师就要开拓学生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他对知识的想象也就越开阔。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引领,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想象推测,敢于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反正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想象思维力,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来。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因素,是创新素质中的最高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常留“空白”“开发区”“高新区”,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环宇空间”中驰骋、遨游,主动地探究,主动去发现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三:构想“实践天地”,优化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亲手操作、亲自实践,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参与时间,让学生当学习“主角”。在学习实践中,让学生在动手之前,能够尽可能多地作出思考“预案”,设计出除教师提示方法之外的“第二套方案”以及“补充方案”,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对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失败,也要在肯定其探索精神的同时,具体帮助学生探寻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学生在纠正缺点和弥补不足的过程中,就已经能使自己的能力得以优化了。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是不够的,如果能够改革教法,辅以生动的实验,创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例如,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只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钾三种物质,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和设计好实验方案,互相交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最合理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方案。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完全理清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规范了学生的化学用语,巩固了知识,开发了创新意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