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插嘴为插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插嘴”之喜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插嘴”之忧扰乱了课堂纪律,对于“插嘴”现象,教师要看当时的课堂,灵活、正确地处理好学生的“插嘴”。
关键词:插嘴;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70-02
上课“插嘴”即不举手自行发言,也可以说是未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打断老师说话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课堂上的一种常事,我们教师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礼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课堂观察中发现的“插嘴”其实有多种类型:急不可耐型“插嘴”、久盼无望型“插嘴”、闲话型“插嘴”,这三种类型包含着有意义“插嘴”和无意义“插嘴”。插嘴现象多见于低年级,高年级课堂已经非常罕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学生上课插嘴可以使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张扬,因为这时的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是学生直觉、顿悟、灵感而产主的创造性思维。可是我们在现实中又比较矛盾,既要注意课堂纪律,又要让优生得到长足的发展,还要为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考虑,做起来比较难。
一、“插嘴”之喜
对于急不可耐型“插嘴”和久盼无望型“插嘴”的学生,我们老师不能以强硬的态度压制他们。因为这时候的“插嘴”是有原因的。这两种“插嘴”说明他们都思考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往往能激发起课堂小悬念,调动起师生共同的教学智慧。这种“插嘴”称之为喜。记得我听过好几次公开课,课堂上有些小朋友的突然插嘴提出的问题不是将活动升华就是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契机,有的还生成了一节新的活动,所以说这种插嘴是必要的插嘴,它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这种“插嘴”,不仅仅意味着给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权利与机会,更意味着给与他们自由发问的权利与机会。如果学生得到老师的称赞,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上得到满足,我们老师再在课下给与相应的“应该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那么学生就易接受,也会较快的改正这种不举手的习惯。
1、急不可耐型“插嘴”
一些学生插嘴总是表现出按耐不住、脱口而出的特征,一旦遭压抑,则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吐不快。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我班的学生非常活跃。在课中,当我讲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会一下子兴奋起来。此时的教室非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看不到高高举起的小手,只有回荡在你耳边的一句句幼稚的话。当他们的话语是与课堂无关的或急于要说出问题的答案的,为了教学进度,为了其他同学有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我采取的管理策略是“缓兵计”,即让他们暂时克制,不要急于现在说出。可没等我讲几句,就会有几个自动站起来插上一句,而这时说出憋在心里的那个词、那句话,即使你批评他,他也会欣然接受,因为他已经释放出来了。可见我的这种策略也不是很有效。据研究者观察,急不可耐型的孩子往往属于胆汁质类型,动作、言语都具有易兴奋、难压抑的特征,这种先天神经类型上的特点很难被改变,往往老师越让他自控,他越控制不住;而一旦让他说出憋在心里的那个词、那句话,孩子就会表现出无比的畅快,至少能安静地聆听几分钟。所以“缓兵”还是“放兵”,可能要综合当时的课堂需要灵活选择。而且老师也应该注意每位插嘴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胆汁质的学生,我们老师只能以柔克刚,热心情,冷处理,方能使课堂更加完善。
2、久盼无望型“插嘴”
这类插话行为往往发生在老师始终不给予发言机会,孩子长久举手但眼看没有指望的时刻。这种情形下,孩子或者不甘心正确答案即将被其他同学报出,或者不满于老师始终不朝自己所在的方向看,“忍无可忍”地不顾老师可能的责罚,插上自己的意见。如果冷静地分析,不难发现此类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自身。有研究者发现,即使在人数不太多的课堂上,教师都存在一个视野的死角,即紧靠自己身边的两三个座位,不管身处这个死角的孩子再这么举手,老师都不容易看见,这些孩子发言的概率当然偏低。而在公开课上,教师的视野往往投在那些优等生上,那些平时不出众的学生便成了教师视野的死角,即使他们这时的回答可能会很精彩,但他们高高举起的右手往往被老师漠然地回绝。于是这种孩子便采取“插话”作为手段,维护自己的发言权,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给与肯定。即使不处于视觉死角,在集体生活中孩子的发言权也不可能总是得到保障,久盼无望必然带来可以理解的反抗。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举手的动态流程,不要让孩子等待太久,更不能只顾自己尽情发挥,对伸在面前的小手视而不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所以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不是他们不想配合老师,而往往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不注重启发,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担心教学时间不够用等人为因素限制,使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独特的思想被扼杀在孩子的欲言被止之中。在老师的眼中不能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三类学生,有的应该是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二、“插嘴”之忧
对于闲话型“插嘴”,也就是总是插上与课堂无关的信息的孩子,其遭遇往往是被“封杀”,被斥责。因为这类插嘴学生恰恰可能是没有真的听进去,而急于强占发言权的表现。这种“插嘴”称之为忧。对于这种插嘴,老师有时会勃然大怒,因为课堂可能正进行到老师认为最舒适、最和谐的时刻,一句不恰当的“插嘴”也许使这种感觉转瞬间丧失(下转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