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课题,大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课题,大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是文章内蕴的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实质,窥视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或开门见山,或管中窥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故意出错写课题

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课题时,我故意将“励”写成“厉”,学生纷纷举手指出错误:“‘励’字写错了,不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我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并顺势引导:“谁能说说‘励志’的意思呢?”学生说:“‘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我说:“这种解释行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一些。”我边说边把“励”改成“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兴致高涨,自由读课文。

“励志”一词在本文中既是“文眼”,又是“题眼”,蕴含着徐悲鸿炽热的爱国情怀、刻苦学艺的精神,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敏锐地抓住该词,并以此作为领会课文的切入点。首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认清字的结构,强化字形记忆。接着,让学生辨别“励志”与“立志”的异同。此时学生尚未接触课文,故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我把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

二、质疑问难思课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就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学生读课文首先必先读课题,我们应培养学生向课题质疑的习惯。

教学《菩萨兵》一课,我板书完课题,让学生朗读课题后质疑,有的问:“菩萨兵是指的谁?”有的问:“谁称谁是菩萨兵?”还有的问:“为什么称作菩萨兵?”“什么样的兵可以称为菩萨兵?”我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时候学生提的问题比较纷杂零乱,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合并,抽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七嘴八舌话课题

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获得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谈话导入:“我国有许多别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日?人们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学生说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拜年,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等等。

四、声情并茂读课题

我们在进行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之前,经常会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反复地朗读和感悟,从各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从题目中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下面撷取薛法根老师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进行赏析,与大家共享。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那个词要读重音?

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

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才对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薛老师对课文题目的处理匠心独具,可谓是精雕细琢,让人回味无穷。他不是机械单调地重复读题,而是指导学生多次读课题,但每一遍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三遍读课题,每一遍朗读都有明确的要求: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我感到自豪对不对。学生在不同情感的体验中,把题目读深、读透,课题、内容和情感一起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这样读题,使文题更鲜活,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文章的思想内涵也更清晰。

五、海阔天空拓课题

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练,具有可扩展性。这类题目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或说明文。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在题目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添加成分,使之扩展成一个句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李广射虎》时,可启发学生将题目扩展为“神勇无比的李广机警地射虎”;《赶海》可扩展为“我和舅舅兴致勃勃地去赶海”;《海底世界》可扩展为“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在让学生对题目的扩展之前,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扩展课文题目,最后深入阅读课文。这样层层深入地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分层阅读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较好。巧拓课题理解课文,在很多阅读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比如《再见了,亲人》,在初步朗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补充课题:“()对()说:‘再见了,亲人!’”学生初步体验了情感,之后在学习完每一个片段之后,再让学生补充课题:“()觉悟地对()说:’再见了,亲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只要潜心研读课文题目,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让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活、读深、读透,读出情感、读出体验,就一定能使课文题目散发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