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人的发展中教育是关键,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三者是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果衔接紧密,方向一致,就会在教育上事半功倍,而如果两者之间衔接不好,就会造成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96-01

现在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青少年犯罪、早恋、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等。社会上很多人,甚至政府部门都认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不良现象,都是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造成的。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本不会被提起,教育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合理的,这种行为会将学校教育泛化,使教育等同与学校教育,夸大学校的功能。加重学校的负担,使学校的精力被其他方面占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的有六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教师;三是集体;四是自我教育;五是书籍;六是社会环境。在这几个方面中家庭首当其冲,婴儿自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其进行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家长的修养素质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虎父无犬子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模仿能力强但是非能力差,家长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受益终生,能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作为儿童成长 的摇篮—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补充。我们在重视和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一样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推卸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出现使教育从少数人的手中解放出来,能为更多的人服务,使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尤其在当代,知识迅猛发展,教育更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关心下一代,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势必承担起了更多更重的任务。

学校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智能的增长,也关心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体的健康成长,塑造全面健康的人。学校教育具有智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内容上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有符合儿童发展并适应社会的教育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这些优点是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但由于社会的需要,制度的局限,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制约孩子个性发展的牢笼。工厂化的教育课堂成为流水线,学生成为产品。只重视成绩不重视个性发展的做法,使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感觉的钝化,教育目标的偏狭,内容的繁难,使学生无暇关心其它事物,久而久之变得麻木。二是疾病增多:身体上由于长期课业任务重,使用电脑时间长,又不出去做运动,导致视力下降,体质羸弱。心理上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多,活动锻炼的减少,兴趣爱好的压制,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三是人格扭曲,由于机械的知识灌输,加上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认为只要送去学校、补习班、培训班、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沉重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人格扭曲。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我们的教育逐渐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以分数品评的好坏,使走出校门的学生成为没有能力没有激情的人,这就使得青少年一代行为错乱,不能以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偏激的方式寻求成就感。

教育是为了将孩子教育成有道德有文化具有创造力的健康的人,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而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了将孩子教育成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的计划要求,并使学校教育圆满完成。家长要根据实际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注意养教结合,言传身教,随时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注重品德修养的提高,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不在孩子面前非议学校,谈论是非。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少增加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让孩子参加劳动,参加锻炼,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学校在完成学生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与家长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境况。减轻课业压力,组织学生参加合作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号召社会关心青少年的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外在社会,杜绝孩子受到外部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