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本的有效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年代久远,文中的词句、内容和思想的精粹之处,单靠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是难以理解和深刻领悟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突破文言的藩篱,走进文本深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把握文本的艺术特点。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和文本特点,注意使教学环节之间呈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一特点,以便能够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如:
《荆轲刺秦王》一文的第一课时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采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2.朗读文本,解决字音、句读问题。3.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的大意。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言简意赅地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由引入到朗读,理解再到概括,各环节设计的活动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推进,逐步引导学生达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探究与把握。
而对通常采用的“诵读”这一细小环节也可以体现步步深入,如: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短歌行》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来要求学生:今天我们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短歌行》。这节课我们读四遍: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感情;四读,读出心得。
这一设计每一遍读书都有明确的目的,每一遍朗读自然也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一个朗读环节之间呈递进关系,会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文本之中,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感悟文本、体悟人生。
二、采用辐射式活动设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为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中精彩的、意蕴丰富的词句或段落的理解, 教师可以采取多维活动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以达成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对于把握词作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十分重要,而学生对这一句的理解又感到困难。为了能够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联系全词,反复诵读体味“酹江月”一句。
活动二:师生讨论——苏轼为何“酹江月”?
活动三:学生试写苏轼“酹江月”时的内心独白。
活动四:配乐朗诵全词,体会“酹江月”的氛围、情感和深意。
这四个层次,有朗读体味,有思考表达,有宏观感受和微观分析,有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也有外在的交流过程,但是所有的活动都指向一个中心——“酹江月”,而这一中心又完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量身定做的,这就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内涵。
三、采用拓展式活动设计,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文言文特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同样会增加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教师如果能够适当拓展教学空间,适时地提供必要的作家资料、作品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佐证材料等,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如,执教《师说》,可出示下面材料供学生感受: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有一段话:“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以上材料可以让学生明白韩愈在怎样的情形下写作此文的:整个社会鄙薄为师之风、世俗之人,对为师者是“笑侮”“ 聚骂”,但他仍然站出来提倡“师道”,他这种勇于为师、毫不畏惧的行为,需要怎样的胆略与勇气!介绍这些材料,除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敬仰他勇敢无畏精神的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有助于中心的把握。
再如,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作如下设计:
教师问:读了全文我们感觉到了苏轼的内心的确很悠闲。那么你觉得他内心深处愿不愿意做一个一身轻的闲人呢?
请看苏轼早年的志向和当时的遭遇资料(略)。(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读后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作者此时的感情:
“一声闲人,多少——;一声闲人,多少——。”
教师总结后,再说说大家对文中“松柏”的理解。要求:要结合苏轼的经历与追求,来挖掘这一词语的言外之意。
这一设计由于提供了苏轼早年志向和写作时的遭遇等有关资料,学生就不再局限于文本中苏轼此时的“悠闲”之情,而是从文字层面的“悠闲”中看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无奈、孤傲与放达,这就超越了只阅读文本时产生的肤浅的看法,加深了对作者的理解,真正做到了走进文本深处和作者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灵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