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长参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家长开放日已成为现代家园联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家长如何积极、深入、有效地参与其中,成为困扰我们的现实难题。因此,提升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明确家长在活动中的角色,对提升整个开放日活动的质量,使家长开放日真正成为家园联系、合作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陈鹤琴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对于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园配合一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幼儿园如火如荼的展开,成为家园共建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家长参与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参与的度与范围仍较浅显,有效性仍不足。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出发,论述家长积极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效益,结合现实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和深度的策略。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在每学期特定的一天向家长开放所有的教育活动。我国的幼儿园习惯于在每学期期末举行这一活动。具体而言,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其他家园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家访、家园小报等同样重要,是体现家园共育思想的重要形式,是在促进幼儿发展,增强亲子感情,加强家长与教师深入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家长自我学习与进步、提升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通常会在每个学期中安排一日或半日对家长实行开放,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开放,从时间上讲,包括每天开放,每周开放,每月开放,每学期开放;从形式上讲,包括家长观教,家长参教,家长助教,家长执教,家长评教;从效益上讲,包括家长获益,教师获益,幼儿获益。《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家长开放日的制度”,以此确立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家园合作共育中的现实地位,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举行提供了政策依据。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两类七个等级,包括:①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②成长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指出:①这些需要出现的层次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②各层需要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③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从效益上来讲,对于满足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需要都有重要意义:
1.对幼儿而言:缓解分离焦虑,满足幼儿对亲人的依恋,增强其安全感,在父母亲人的陪伴下得到归属感,获得爱;
2.对家长而言:幼儿园的热情邀请以及家长自身能够积极深入参与开放日活动,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家长被尊重的需要,让其感受到自己是受到欢迎的,自己是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家长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科学育儿经验,满足求知的需要,逐渐在“家长”、“父母”这一人生角色中获得自我实现;
3.对教师而言: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这一平台,能够让家长更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师德等,增加双方互动交流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增加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支持;教师自身通过对活动的筹备、组织和评价、反思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推动自身在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生涯中走向自我实现。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及后来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注重家园联系被提上幼儿教育的议程,有关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研究的著述和期刊也陆续出版,园方、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教育合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断提升,开始不满足于做幼儿教育的“旁观者”,迫切要求成为“局内人”,不满足于只在家庭中教育孩子,迫切希望能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园方合作,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由此,家长开放日应运而生,成为家长、幼儿、教师三方互动共进的平台。
绝大多数幼儿园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学期或者季度、月份、周甚至天为周期对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进园观摩教育教学活动。但家长在参与开放日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李生兰教授2006年做的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调查研究,结合笔者本人2012年对家乡8所不同等级的公、私立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家长参与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形式化
在很多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流于形式,即家长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走走看看,没有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比如在笔者所走访的A园,教师表示:“因为怕家长的到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家长在教室外通过玻璃观看,或者集中坐在教室后面,幼儿坐在教室前面”。这样做,不仅造成了家长与幼儿空间上的分离,最重要的是隔断了适时的亲子互动和交流。教师和幼儿在进行教学活动,家长被排开在外,不能在与孩子的亲密交流中了解孩子发展动向,也不能在与教师的即时交流中获得指导提升。很多家长反映自己不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做。家长没有能够真正参与,仍处于“局外人”的状态。
(二)片面化
总体而言,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过程阶段和评价阶段较多,而参与活动的设计、筹划、准备阶段较少。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园方定好活动时间,班级教师拟好活动计划,做好环境布置,准备好活动材料,再向家长发出通知或邀请。正如D园某教师所说的:“轮到我们班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了,我们教师会事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定时间、做计划、搞环创、请家长,家长只需要按时出席活动就行了”。把家长排除在活动准备环节之外的举动,其实质是忽视了“家长是幼儿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总是担心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或者没有意愿参与准备活动,但实际上在与许多家长交谈了解后发现,他们是很愿意参加活动的,也有时间、有能力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应当知道,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麻烦制造者”、“敌人”,园方和教师不应当把幼儿园当做家长与自己为了争夺教育权利而拼杀的“战场”。家长有效参与到活动准备、计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1.家长把自身及周围的资源带入活动,拓宽活动主题来源,丰富教育内容;
2.增强家长教育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3.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了解、沟通,对教师给与更多的理解、支持,减轻教师的负担;
4.家长自身在拟定计划、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在与教师的合作中提升育儿经验,习得活动组织策略。
因此,家长应更多的投入到活动前的准备筹划工作之中。
(三)浅显化
这主要是针对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度”的问题。幼儿家长开放日活动从形式上来看,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体育活动、参观活动等;从内容上看,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综合等。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学活动、综合活动仍占主导地位。这主要和家长的期待与观看重点相符,与家长注重智育、注重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这两种活动中都以教师的组织和设计为主,活动的计划性、结构性相对偏高,家长发挥主体地位作用的机会十分有限。家长对于游戏、体育、自由等结构相对较低的活动,涉足不够、不深。
(四)性别差异化
经调查,100名幼儿家长在回答:“谁经常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发现:49%的家长为“妈妈”,13%为“爸爸”,14%为“奶奶”,6.6%为“爷爷”,12%为“外婆”4%为“外公”,其他人占2%(如图1所示)。女性家长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人数远多于男性家长。
如B园的某教师反映:“家长一进教室坐下,放眼望去,大都是妈妈、奶奶、外婆,爸爸、外公、爷爷很少来参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现代社会男性背负的巨大经济压力,使得其陪伴孩子的时间甚少。再者女性的耐心好于男性,喜欢这种“聚会”式的活动。这也体现出幼儿教育现实中一个重要问题:男性因素的缺失。对孩子而言,他们是相当喜欢爸爸和男教师的,很渴望有机会与他们亲近互动。男性尤其是爸爸应该更积极的加入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加亲子间的交流交往,提升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五)经济条件的影响
绝大多数教师一致表明:“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更多”。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不必为生计担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长可能会更忙于工作挣钱,忙碌一是使他们抽不开身,二是让其疲惫得难有多余的精力来参与这些所谓的“玩乐活动”。无论经济条件好与差,家长都应当满怀热情地积极参与,对孩子的爱是不分贫富等级的,家长配合幼儿园努力做好家园共育既是政策法规的要求,也是家长不容推脱的义务。不论物质环境是否优裕,家长都应努力给孩子创造丰富的、充满爱的精神环境,重视孩子童年的经验,珍视亲子互动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丰富的教育环境不应当把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排除在外,幼儿进行感知、操作、体验需要建立在亲子感情的基础上。因此,家长要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开放日活动,将有效性渗透到活动的每一个阶段。
三、家长参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策略
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家长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笔者试从家长的主观方面和教师、幼儿园管理层以及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客观方面提出一些策略。
(一)家长主观方面
1.明确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重要性和活动价值,提升参与的意识。这是促使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许多家长不愿意耗费时间来参加这一活动主要就是由于自身主观认识的偏差,认为家长开放日就是一个单纯的玩乐活动,可来可不来,不明确这一活动对幼儿、对自身、对教师各个主体的巨大效益。对于男性家长,更应当明确性别对孩子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参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正确定位自身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所应当扮演的角色。这是有效参与其中的关键。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教育的“局内人”,需做好以下几点:(1)活动前:计划的制定者、协商者,活动的倡导者、筹备者。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教师一同确立目标、选定主题、选择内容、制定计划、布置环境、准备材料,真正做好教师的“合作伙伴”。(2)活动中:组织者和实施者、积极参与者、学习者。帮助教师组织好开放日活动,在活动中积极与教师、幼儿互动交流,收获经验,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3)活动后:活动的评价者、反思者、研究者。作为评价者,应当注意评价的科学客观性和全方位性,主要体现在:评幼儿——是否在开放日活动中有了发展,是否获得快乐和满足;评自身——是否与教师和幼儿进行了有效互动,是否掌握了介入孩子活动的恰当时机和方式,是否收获了经验,得到了提升;评教师——是否成为了家长与幼儿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否解决了自己的疑问,是否给予了适时的指导。此外,还应当自我总结和反思,把开放日活动中学到的优良方法和经验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具备家长意识:明确“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相信家长愿意且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切忌把家长当做“敌人”、“麻烦制造者”看待。
2.与家长共同制定开放计划,进行筹备工作。
3.热情邀请和欢迎家长,布置温馨的环境,让家长感到自己受到欢迎,是重要的。
4.活动中对家长进行适时必要的指导,教给其观察观摩的方法,提升其参与的有效性,注重与家长的平等沟通交流,相信家长的教育能力,满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往后参与的可能性和积极性。
5.活动后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探讨,提升总结经验,让家长获得帮助与提升,获得进步。
总的来说,做到:目的定位清晰化、内容选择合理化、形式组织多样化。
(三)幼儿园管理层方面
1.效仿国外“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出于维护稳定的教学秩序和幼儿园的软硬件设备资源现状的考虑,我们的幼儿园虽不能做到“天天向家长开放”,但应尽力做到“随时欢迎家长来访”,为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提供可供实现的平台。切忌把家长阻隔在铁门之外,相信家长情感、资源的投入有利于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
2.园所、班级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时间选择灵活变通。在家长教育意识和能力飞速提升的当下,家长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各种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也极大提高,但由于工作原因,请假参与活动可能遇到阻碍。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家长的意愿和难处,尽可能周到地照顾绝大多数家长的时间,协调统筹,让尽可能多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其中。
3.完善园所设备,容纳尽可能多的家长。许多幼儿园的场地面积仍较狭小,设施设备不尽完善,教师师资水平也参差不齐。家长的到来,极容易让原本就局促的空间更加紧张,再加上教师能力有限,如何顺利接待家长,对其进行指导,与之进行互动交流成为大难题。当务之急,幼儿园应当完善园所硬、软件设备资源,尤其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充分利用园外场地和资源,让家长开放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顺利的进行。
4.以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总结、经验、交流促科研发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必然带来家长与园方、教师教育观念的冲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园方、教师都应当同时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把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有机联系,以开放日活动促科研,以科研成果指导开放日活动,是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家长、园方、教师各自提升进步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1.把幼儿园对家长的开放程度纳入优质园、示范园的评定标准之中,鼓励家长参与。
2.以政策法规的方式确立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举办,督促幼儿园实现家园共育。强有力的政策规定能够有效保障家长的参与度,督促激励幼儿园对家长扩大开放,同时也激发家长参与的意识,为其参与提供依据和保证。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家长的积极有效参与,对增强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促使家长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有效参与,家长自身以及教师、幼儿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为家长的参与提供机会和平台,克服现阶段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联手家庭,做好家园共育,让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在这一过程中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