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营港附近水动力环境特征及其对岸滩地貌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营港附近水动力环境特征及其对岸滩地貌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论文从气象、潮汐、潮流以及地貌方面分析了港口扩建工程对东营港水动力变化的影响;东营港附近海浪以当地风生浪为主,根据东营港气象站资料统计,常风向为S向,次常风向为ENE向;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港口的扩建使得东营港海区海洋动力平衡发生改变,造成部分地区的航道淤积;东营港附近岸滩的泥沙主要是粉砂,通过分析东营港海域沉积物的特征及分布,研究岸滩地貌演变。

关键词:东营港;水动力变化;影响;岸滩地貌变化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5104520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EM008)。

东营港地处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与京津塘地区交通通道的中心控制点,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50公里处,北距天津港90海里,东距龙口港72海里,距大连港122海里,与河北曹妃甸、秦皇岛港隔海相望。

1东营港概况

东营港海域等深线密集,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天然良址。东营市海岸线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东营港是渤海南部一个综合性港口,地处黄河入海口之北,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特点是风急、浅滩广、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大。辖区岸线受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水深变化很大,修建好的五万吨油泊位由管线直接连接岸罐,卸货速度明显提高。

2港口影响水动力变化

2.1气象分析

气温:现代黄河三角洲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中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为26.6℃;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为-4.1℃。

降水:三角洲位于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90.9mm,一年中降水量最多出现在7月份,为227mm;降水量最少出现在1月份,为1.7mm,全年降水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节降水明显较少。

风况:从全年来看,黄河三角洲夏季盛行东南风,来自海洋上的东南季风带来水汽,温暖湿润;冬季盛行东北风,寒冷干燥。而东营港海域地处渤海内部,黄海大浪不易传入。海浪以当地风生浪为主,根据东营港气象站资料统计,常风向为S向,次常风向为ENE向;强风向为NE向,次强风向为ENE向。海浪与风向基本一致,常浪向为NE向,频率10.3%,次常浪向为SE向,频率为8%;强浪向为NE向,最大波高为5.2米[1]。

2.2水文

潮汐: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大部分属于不规则半日潮,神仙沟口附近则表现为不规则日潮或规则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存在着潮汐不等现象,无潮点以西表现在低潮,即低低潮和高低潮差别大, 而高高潮和低高潮差别小;无潮点以南表现在高潮,即高高潮和低高潮差别大,而低低潮和高高潮差别小[2]。东营港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分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

潮流: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潮流性质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现象,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在滨海区,流速最大的是神仙沟口和现黄河口附近,流速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其中,在清水沟老黄河口附近流速高值区,其流速大小及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黄河径流小时,流速高值区范围小,流速也小;夏季径流大时,流速高值区范围较春季大,流速也明显增大,其实测的中心最大流速为180m/s。神仙沟口附近的流速高值区所处的部位水深较大,高流速区中心位于无潮点附近,流速高值区范围大,受季节影响小,流速高值中心的实测最大流速为120m/s。东营港附近海区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即西北偏北落潮--东南偏南涨潮方向。潮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主港(天津)高潮前5-6小时处于涨潮转流阶段,流速很弱,高潮前1-5小时,全区为落流2-4小时落流最大。

2.3风暴潮

黄河三角洲沿岸是风暴潮易发地区,风暴潮在三角洲沿岸造成特大增水及大浪,对农田、盐田、油田及渔业生产产生巨大灾害。风暴潮多发生时间是在春季及秋末,发生之前会连续几天刮强劲的东南风,同时会伴有小幅的涨潮现象。风暴潮会侵袭三角洲沿岸及莱州湾地区,侵蚀范围可达15一30km,风暴潮引起的高潮位可比一般潮位高出2一3m,并伴随巨大海浪[3]。风暴潮对东营港附近岸滩地貌的冲淤变化也会产生影响。

3.水沙变化特征

海岸水域泥沙的分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潮汐、波浪等,因而出现很强的时空变异性。河流悬疑质泥沙通过对流、紊流混掺和重力沉降作用可被输送到其他水体中[4]。

东营港濒临渤海西南海岸,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东北部,该海域海岸为典型的粉沙质海岸。近年来,由于受到海洋动力、海平面相对升降、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植被情况、人类活动等原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的入海流量和输沙量发生急剧的变化。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渤海又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域之一,故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淤进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从1947年黄河归故至今的50多年中,河口流路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变迁,其中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并行9.2年,而后神仙沟流路行水10.5年,钓口河流路行水12.5年,清水沟流路至1996年行水20年,1996年清水沟流路在河口清8实施人工改汊,至今一直稳定。

据利津站水沙特性统计,得出各流路的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以来沙最为明显,清水沟流路汛期水沙量集中的程度有所提高。同时有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利津站每年断流不超过20d;20世纪80年代,断流不超过32d;进入90年代,河口断流频次增加,断流时段延长,断流河段上延明显,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天数达226天。泥沙入海量明显下降,从而使入海口淤进变慢,某些海岸段侵蚀明显加剧。黄河三角洲包括强淤进、弱淤进、强蚀退、弱蚀退、相对稳定及稳定多种海岸状态类型。东营港岸段为强蚀退海岸。

4东营港海域沉积物反映水动力的变化

岸滩沉积物是海岸的物质基础,在海岸侵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种水动力作用下,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组成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可以对不同的沉积环境进行识别,进而可以反演各种水动力条件的时空变化和泥沙运移规律。

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5,6]。东营港附近岸滩为黄河三角洲岸滩的一部分,是黄河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岸滩。黄河三角洲滨海表层沉积物类型包括: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砂质泥、粉砂和黏土,共6种,其分布趋势是从近岸向离岸由粗变细。东营港附近岸滩的泥沙主要是粉砂。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及物质来源等的控制[7]。其邻近海域受径流、潮流和波浪等动力作用的影响,加上复杂多变的地形,决定了其表层沉积物的组成、粒度变化也较为复杂[8]。

图1 东营港海域沉积物平均粒径分布图

图1是东营港海域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平面分布图,根据此图,可以看出沉积物粒径变化呈平行于岸线的条带状分布,由岸向海,呈现出沿岸粗、近岸细、远岸粗和外海细的“粗―细―粗―细”的分布规律,在总体上表现为向海变细的趋势。反映出该区域水动力从近岸到深海,水动力逐渐变弱;受东营港引桥桥墩的作用,动力的作用从近岸到深海区,表现出“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

5 岸滩地貌变化

东营港海区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与滨海相沉积交互区域,属海底平原,地形平缓。东营港海区是粉细砂底质,在浪、流、潮等海洋动力的不断影响下, 多年来海底地形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并且地形起伏较为平坦。由于港口、航道工程的建设,人为地改变了原来的海区海洋动力平衡, 势必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冲刷或淤积[9-10] ,尤其是航道挖泥回淤严重。在工程的上游,岸滩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证明了该处处于冲刷状态;而在工程的下游,岸滩沉积物的粒度较细,也反映了该处处于淤积状态。

6 结论

(1)东营港对附近岸滩水动力和岸滩地貌都有重大影响。

(2)东营港工程影响沿岸水动力环境:

气象方面:东营港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不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大,同时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水文方面: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附近海区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东营港海域地处渤海内部,黄海大浪不易传入,海浪以当地风生浪为主。

风暴潮:东营港附近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

(3)东营港岸滩的泥沙主要为粉沙,由岸向海,呈现出沿岸粗、近岸细、远岸粗和外海细的“粗―细―粗―细”的分布规律,在总体上表现为向海变细的趋势。反映出该区域水动力从近岸到深海,表现出“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

(4)东营港工程的扩建使岸滩地貌发生改变:由于港口、航道工程的建设 ,人为地改变了原来的海区海洋动力平衡, 会在局部地区造成泥沙淤积,在工程的上游,岸滩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证明了该处处于冲刷状态;而在工程的下游,岸滩沉积物的粒度较细,也反映了该处处于淤积状态。

参考文献

[1] 周永东,陈沈良,谷国传.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及其运移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 29(3):31-32.

[2] 任韧希子,陈沈良.黄河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分区[J].上海国土资源,2012,33(2):62-63.

[3] 何孝海.黄河三角洲动力沉积及冲淤演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4] 王兆印,程东升,刘成.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J].泥沙研究,2005,12(6):76-77.

[5] 陈沈良,杨世伦,吴瑞明.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J].海洋科学进展,2004,22(3):299-305.

[6] 戴志军,陈吉余,程和琴,等.南汇边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输运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6):735-739.

[7] BROOKS G R,DOYLE L J,DAVIS R A,et al.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surface sediment distribution:west-central Florida inner shelf[J].Marine Geology,2003,200:307-324.

[8] 董永发,丁文].长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水动力的关系[M]//陈余吉,沈焕庭,恽才兴,等.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4-322.

[9]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土木系.东营港油码头工程试挖槽及泥沙回淤观测分析报告[ R] .2007.

[10] 王 涛, 尹宝树, 陈兆林.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海洋工程[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刘菲(1993.01―),女,山东聊城人,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