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主体的合理定位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主体的合理定位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课堂测验、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学习课改理论等四个第一次引出本文主题,针对这一主题,提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433法”:“4”是师生协作的四项策略、“3”是学生互助学习的“三个自主”,“3”是教师点评与激励的“三项措施”。“433法”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建设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新模式:“5+35+3+6”,并赋予丰富的内涵:“5+35”是课堂活动的时间板块;“3”是课堂设计的三段式板块;“6”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具备的六个环节。实践过程也是感悟过程,“333感悟”揭示出全校建设高校课堂必须勇闯三关:基础关、关键关、根本关;具备三心:爱心、信心、恒心;创建三环境:教师环境、教室环境、学校环境。

【关键词】 学生主体合理定位;高效课堂;重要途径

作家肖卫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读书是最好的、最简单的一种改变人生命运的方法,没有其他东西比读书更有魅力、更有力量了。”[1]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2]

课堂教学,是教师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还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汲取知识营养,这是课堂高效与低效的分水岭;建设高效课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思考的意识、自主创造的能力;所以,学生主体的合理定位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并且是重要途径,为了探索这一途径,笔者以“高中政治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433法’刍议”为题,总结所思、所行、所悟的三方面体会,以飨同仁。

一、命题――提出命题的背景来源于四个“第一次”

第一次课堂测验。高一年级上期第一学月,对所教班级进行了第一次课堂检测,检查结果令人惊讶:全体受检学生中,及格率67%,优生率是20%,有1/3的学生不及格;第一次课堂测验跟过去的班级相比,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引起了我的反思:是教材问题,教法问题,还是学法问题,或者三者兼备?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第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题是“我为政治老师进一言”,内容分为老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两个方面,有必答问题,也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还有学生的自我反思。一天后收齐问卷逐一进行统计,情况如是:

学生自我反思学法方面的36条问题中,主要分为五类:

一是教法。代表性愿望的是要求老师:“简单勾划重点然后死记硬背”;

二是学习态度。最具代表性的是“云淡风清对待政治,反正不读文科”;

三是学习方法。最典型的是“课后不复习政治,只做数理化语外的作业”;

四是复习方法。最突出的是“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一下即可”;

五是听课笔记。最主要的是“老师板书了许多,自己没有笔记,也不知道应该记什么”。

给政治老师建议的44条意见中,主要分为4类:

一是教学方法问题:学生认为“要向初中政治老师一样,书本上勾重点、划要点、考要点,保证考出好分数”;认为:“多教给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尤其是得高分的方法和技巧”;认为:“建议多开展课堂集体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建议学生多自学,教师少讲、精讲”。

二是知识拓展问题:学生主张“结合国内外大事讲课,以增加学生见识”;主张“探索课堂生态规律,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艺术魅力”。

三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学生建议老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知识靠学生去挖掘”,“课堂上大家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是教与学时间的分配问题:“教师不妨只讲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0分钟”。

第一次面对面交流。问卷结束后,在班上师生首次利用课堂对话,根据问卷调查提出的师生存在的问题,逐一个面对面交流。

首先是教师把学生存在的36个问题一一给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他们提出的问题中受到启发,互相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

其次是把学生给政治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念给学生听,使学生在问题中得到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认识水平。

敢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念给学生听,可见教师拥有的胆略和气魄,毕竟是摆在学生监督下来修正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的民主思想和勇敢的开拓精神。

第一次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改革。冯恩洪教授“由传统课堂走上高效课堂”的观点告诉我们,“学习效率金字塔”显示出:“学生交流、合作、讨论获得的知识的有效率占50%,探究获得知识的有效率占70%,教别人掌握知识的有效率占90%”。

教育名家李希贵指出:“学生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学校、理解学校,特别是要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课程文化,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审视自己的言行,反观自己的成长。”[3] “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一句话,学生第一”。[4]

无论是李希贵校长提出的《学生第一》还是冯恩洪校长提出的“高效课堂”,其共同点都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按照冯恩洪校长的理论,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判别是否高效课堂的标志,按照李希贵校长的理论,“学生第一”就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学生在一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个“第一次”的触动,的确令人震撼,政治教师都渴盼建设高效课堂,关键是如何建设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学生主体的合理定位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尝试――建设政治课高效课堂的“433法”

传统政治课堂需要在新时期赋予新的活力,这就需要改革。“433法”就是对政治课堂新探索的总结和感悟。

“4”是师生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是教师备课的“三备”策略。备课仔细是课堂改革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5]教学生懂得学,就应该做到三备:

备教材:依据政治新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凡是学生能自学或课本上已清楚明白的,就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教师应把内容体系、思想教育、课外实践及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部分作为重点,教师所见而学生未见、教师所思而学生未思的地方,就是教师备课之所在。

备学生:教育家赫钦斯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名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6]依据学生实际,建立的课堂学习小组,每个自主学习小组思考的问题可同可不同,也就是分为三种情形:

对思维活跃的小组应该立足于挖掘其主观能动性,思考的问题应该活络一些,使之超出书本联系社会实际;对比较谨小慎微、思维不张扬的小组应该局限于书本内容,挖掘其对书本内涵的把握;对思维单一、不善言辞、不积极思维的学习小组应该立足于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其思考和回答问题仅限书本。

备时事:政治课要联系社会实际,需要具有“三性”:实例要有代表性,教育要有生动性,数据要有准确性;还需要做到三新:本月最新、本季度最新、本年最新。做到了“三性”“三新”,课堂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政治课就不是枯燥无味的了。

二是学生活动的“三自”策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政治课堂的核心,其主体性体现在“三自”策略上,构成了政治课的主线。

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学生依据互相之间有启发性、帮、互补性的特点组建政治课自主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原则上5人为宜,全班可组建10至11个小组。

自主选出学习小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召集组员聚首、组织互助学习,合作解决问题。

自主回答问题:分组学习求高效,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课堂上11个小组思考和讲解的内容不一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意识给各小组相对应,依据问题在本组内作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全班学生可以在8分钟内把40分钟学习的内容全部学习完。

三是政治科代表的“四监督”工作策略。面对课改,政治科代表的工作主要是监督,监督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其监督策略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监督各组发言情况:各组在老师提示下积极发言,发言人数、质量、问题数量,并按照一定规程实施记录。

监督各组听课情况:在发言小组讲课过程中,其他各组要积极听课并做好笔记、勾划,在一定时期内收缴笔记予以检查。

监督评分情况:科代表要在老师点评下,准确记录下各组得分;教师依据《评分细则》实施加分或扣分,小组成员补充讲述的按照《细则》予以评定,科代表记分是每节课一次,按月累计,一月一评,期末总评。

监督总评结果:每学期总评结果揭晓,科代表把关审查,确认无误后再向全班公布。

四是教师点评的“121”策略。在短短5分钟之内,是教师点评的时间:“1”是课前1分钟导言把学生引入主体学习阶段;“2”是课中每小组点评在20秒内,高度概括性地予以点评,并评出分数所得;“1”是课后只需1分钟作出简要总结。

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不容教师发挥,这需要教师悉心听取小组代表讲述后,能在短短10―20秒内抓住最根本的东西予以准确评价,这对教师是一种考验。

“3”是学生互助合作的三个“自主”

学生互助合作是课堂改革的必然环节,正如教育名家李希贵所说:“当学生在教室里的学科学习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时,自主研修活动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更加适合的学习方式”。[7]依据这一观点,在政治课堂上实施了“三个自主”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个人自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依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每一个学生从书本上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指出:“这里提倡的思考,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更为深刻、周到的思辨活动――善于修正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在此基础上既尊重老师,更崇尚真理,大胆怀疑,科学探寻,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因而可以有效地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学生由生疑、质疑,再到思疑、解疑,整个过程充满着积极求知的主动精神,其所获知识印象更深。”[8]

政治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运用书本知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拓展知识、深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过程。

其次是小组互助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互相启发、共同理解、共同进步的团体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需要组长召集成员共同聚首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举代表对全班讲述本组探究问题的结果,其中小组长最为关键,选好了组长,小组学习才会有保证。。

再次是小组自主发言。小组内确定一个主要讲述人,全班就会有11个学生发言;若本小组探究的问题,发言人未讲述全面,小组成员可以自主补充发言,目的是把本小组的观点准确、完善地向全班同学阐述,以体现本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这种方式下可以做到有一半学生发言,在一周2―3节课内,几乎全班学生人人的都有讲课的机会,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传统政治课难以办到的。

“3”是点评与激励的三措施

一是教师点评。教师点评要讲究精炼、简洁,每组评价不超过20秒,分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的及时性和知识过手的准确性。

二是学生点评。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的最后,安排1名学生集中点评,时间2分钟,这起到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促进的作用,对学生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

三是激励自主学习的手段。学生需要激励,尤其是在自主学习中。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曾经指出:“教师应提倡并很好地组织班级内部的各种学习竞赛、评比,使班内形成既你追我赶,又互相帮助的紧张而友好的气氛。这体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9]运用这一观点,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当采取三点激励措施:

第一、制订《政治课堂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效果评比意见》。《意见》对课堂上的每个思考题设置的满分是10分,补充回答加分,答错问题扣分;凡得满分者获一等奖,得分率在90%以上为二等奖,得分率在80%以上获得三等奖,总分低于80%者不获奖,每个奖项不封顶,有多少评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每月公布各小组评分情况。每月由科代表公布各组得分情况,让各组及时调整互助学习策略,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使本组更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政治教师颁发奖品。学期末新课结束时,政治老师根据各小组得分情况,按一、二、三等奖实施小组奖励,奖励小组,奖品人人有份。既体现团队精神,又体现竞争意识,更能激发政治课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提炼――建设政治课高效课堂实践模式

(一)政治课高效课堂实践模式的理论指导

关于高效课堂,朱小蔓教授曾指出:“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和评价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改革行动和教育发展局面。”[10]这就是说,高效课堂应有一定模式和评价手段。高效课堂讲究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高效课堂可以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11]

高效课堂以有效课堂为基础,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有效课堂是指有效教学管理,国外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目的”和“指标”上。其目的是“鼓励、认可、尊重进步,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其指标是:“师生兴趣”“互相尊重”“团队合作”“鼓励、表扬、采纳”“互相支持”等。[12]这对建设高效课堂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政治课高效课堂的实践模式:5+35+3+6。

高效课堂主要由时间、任务、效果三个要素组成,根据山东杜郎口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实际,可以初步形成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模式:

“5+35”是时间板块:教师可支配时间为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预习8分钟,交流25分钟,学生点评2分钟)。

“3”是课堂设计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任务,把握问题所在,初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学生阅读、思考、归纳、讲述的能力。

“6”是自主学习六个环节:

一是:预习与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预习情况,最后形成共识。

二是:合作与释问: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是:明确讲课人:小组要明确1名代表对全班学生解说探究的问题。

四是:补充与完善:小组代表讲述不准确、欠完善时,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五是:提升并扩展:小组的任务不只局限在书本上,通过提炼、扩展,形成具有一定高度、深度的理性观点。

六是:点拨与测评:教师的点拨和测评以及学生代表的评价都要求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使小组从中获得教益。

(三)建设政治课高效课堂的“333愿景”。

首先,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勇过三关:基础关、关键关、根本关。

基础关是教师关:教师愿意改变自我、愿意更新教学方式,有勇气从传统课堂迈向高效课堂,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起着基础性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导师。

关键关是学生关:把学生从传统课堂引向高效课堂,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这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

根本关是能力关: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堂,若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就不会被学生及其家长接受。

其次,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心:爱心、信心、恒心。

爱心是核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学,具备对学生的爱心才会想办法钻研高效课堂的内涵,去实施高效课堂的计划。

信心是动力,建设高效课堂需要信心,对学生的适应力,对教师个人的教改力,都要在信心的支配下,去取得高效课堂的成功。

恒心是关键,建设高效课堂可能会遇见若干困难和经受失败的挫折,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会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取得好成绩。

最后、建设高效课堂要创建三环境:教师环境、教室环境、学校环境。

教师环境:建设高效课堂需要的教师不是少数,如果传统课堂占统治地位,少数教师将成不了气候,最终还会失败;只有多数教师参与,才会营造出积极建设高效课堂的教师环境。

教室环境:在班级的教室里,要积极营造建设高效课堂的两大氛围:一是黑板不只是前后两块,增加若干小黑板,便于小组探究知识时使用;二是允许学生下位探究式、互学习。在这种环境下,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存在的可能。

学校环境:主要指领导环境,学校领导班子对课堂改革的态度,决定了学校建设高效课堂的成败,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就是教师建设高效课堂的学校环境。

以上“命题”“尝试”“提炼”蕴含的所思、所行、所悟,只是高效课堂建设长河里的一小朵浪花,但只要在这一长河里不断流动,就会出现新的水波,还会扬起靓丽的浪涛。

参考文献

1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肖卫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第1版,第26页。

2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3 《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6月第1版,第25页。

4 同上,第27页。

5 《教育小语》单中惠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一版,第 页。

6 同上,第94页。

7 《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6月第1版,第166页。

8 《我的教育心》李镇西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6月第1版,第188―189页。

9 同上,第121页。

10 《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朱小蔓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88页。

11 《百度》“百科名片”之“高效课堂”

12 《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王斌华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201―202页分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