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部审计“1+N”审计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部审计“1+N”审计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管理部门对企业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增强,监督的频次不断增多。根据委托部门不同的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同一时期往往会对一个被审单位承担由不同部门委托的从不同角度审计的不同项目。本文试图探讨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以满足综合性审计项目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探讨

一、“1+n审计模式定义

“1+N”审计模式是指在审计业务实践中。当执行审计计划中要求的一个大型综合审计项目时,初步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主要的审计项目,“N”是指在开展一个主要审计项目时,同时开展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比如在大型综合的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以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审计项目,辅之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矿区运行费用等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的一种审计模式。

二、实行“1+N”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管理部门对企业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增强,监督的频次不断增多。根据委托部门不同的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同一时期往往会对一个被审单位承担由不同部门委托的从不同角度审计的不同项目。以往的做法是分别选择不同的审计队伍,承担不同的审计项目。这会造成对被审单位重复进点、交叉进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点但又各自为政的情况,审计资源无法共享,从而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被审单位带来极大的配合负担。因此,在内部审计中,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更加优化的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N”审计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实行“1+N”审计模式的意义

实行“1+N”审计模式,主要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项目人员能够同时进点,审计项目在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单位负担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行“1+N”审计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审计项目必须具备大型综合审计项目的条件。实行“1+N”审计模式的审计项目。必须具备“1+N”审计模式的条件,即一个主审项目,外加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一个主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体。

2.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要求比较高。承担“I+N”审计模式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分配给自己的审计业务时,往往需要关注到其他审计业务内容,并将所关注到的重要风险和审计关注点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能够全面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不多,大多数审计人员只懂某一方面的知识,遇到新任务时常常无从下手,审计质量往往不高。因此。需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3.审计组成员中必须具备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借助其他专业部门的专职人员。“1+N”审计模式,往往需要精通某一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比如安全工程师、节能减排专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审计组成员中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借用一些企业内部其他专业部门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组成员对审计业务的需要。

五、“1+N”审计模式的实施

1.做足审前准备工作。审前准备工作是任何一个审计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工作,切实增强“1+N”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在审计项目确定后,要对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的大体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财务收支、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并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节,认真分析取得的资料,研究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组长应统一协调“1+N”审计组成员的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成员除了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分析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登录被审单位的LIMI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生产数据统计平台等系统,取得被审单位的非财务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审项目与若干子项目分别编制审前实施方案,各方案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统一现场组织实施。“1+N”审计模式对现场组织实施的要求比较高,大型综合性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大的审计组长,全面负责审计项目工作,同时设置一个副组长专门负责“N”个专项审计项目工作。审计组成员虽然分为一个大的审计组成员和若干个专项审计小组成员,但是审计组成员审计思想要高度统一,主要审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均由一人担任审计组长,统一协调调度工作,确保审计思路高度统一。专项审计项目虽然由副组长具体负责,但都是在一个大的审计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

3.严格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1+N”审计模式审计分工灵活高效,因此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底稿实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审计程序,部分审计底稿则需要实行审计人员一小组长主审副组长组长等的四级复核审计,确保现场审计的质量。

4.审计组成员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为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及时沟通发现的问题,“1+N”审计模式审计组长需要增加召开跨小组审计人业务交流会的频次。在交流会上,审计组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以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审计组成员对自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涉及其他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内容的相关信息应提示相关审计人员,做到资源共享。审计组成员分工虽然相对独立,但通过实时沟通协调、审计组长明确审计内容、跨小组配合、及时调整组内人员工作分工等方式,既确保内容无漏项,也避免重复性工作,极大提高审计效率。

5.审计成果共享,主报告直接引用专项审计报告结果。“1+N”审计模式一般需要出具“1+N”个审计报告,其中“1”为1个审计报告主报告,“N”为N个专项审计报告。主报告涉及与专项审计报告相关的内容不再详细描述,可以直接引用专项审计报告的结果。详细的专项审计结果可以直接参阅专项审计报告,以形成主次清晰的审计报告新模式。

6.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1+N”审计模式主项和各子项分别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单独立项,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中主项和各子项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由于主项审计报告引用了部分专项审计报告的内容,在主项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有相应的底稿支持,这样,就需要将主审报告引用专项审计报告的部分内容通过编制综合性审计底稿的方式,上传至主报告系统,形成主审报告需要的综合性审计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