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讲好中国城市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飞速发展。2012年10月底,中国科学院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表明,2000年~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由36.2%提高至51.3%。因此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城市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城市故事出现在世界各地主流媒体上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新闻和专题故事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是对中国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或广州的报道;二是一般都是由新闻事件引发的。也就是说,世界各大媒体鲜有对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报道,更不用说抛开新闻事件、主动讲述中国城市故事的报道了。
BBC和CNN的城市节目案例分析
在国际媒体中,关于城市的系列节目并不鲜见,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就曾在针对国际受众的频道上,推出了有关城市的专题节目。其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虽略有区别,但主题都展现出所报道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该城市里居民生活的多元多样。如此以小见大的题材报道和手段,值得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研究。
2012年,美国花旗银行迎来了成立200周年的纪念。为配合相关推广活动,花旗银行与BBC的世界新闻频道World News合作,推出了电视系列节目“One Day In”,即《城市的一天》。系列电视节目选取全球十二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包括中国的上海、俄罗斯的莫斯科、阿联酋的迪拜、巴西的圣保罗、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韩国的首尔、德国的柏林以及新加坡,用摄像镜头展示不同城市的人文景观以及文化、社会和生活现状。
花期银行在成立200周年的纪念年,选择国际知名媒体合作,聚焦12座世界大都市,一是因为花旗银行的英文名Citi与城市的英文名city同音,二是相关数据显示,在人类历史上,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人口,而且每周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又以超过100万的速度在增加。一句话,世界各国都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挑战,想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就要从了解地球上一座座城市和它们的居民开始。
而CNN的国际频道在2008年和2009年推出的电视系列节目“My City My Life”——《我的城市,我的生活》,同样是在全球选择了16座城市,也同样包括伦敦、柏林、纽约和孟买。不同的是,每一座城市的故事都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摄像机跟着知名人士在城市里穿行,拜访他们经常光顾的饭馆、餐厅或博物馆,听他们聊起对城市里某些生活片段的热爱,看他们展示不同城市的真实色彩。
例如在“西雅图”一期节目中,美国著名音乐家昆西·琼斯用“大熔炉”来形容这座他从小长大的城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西雅图生活着穷人、富人,白人、黑人,菲律宾人和中国人,而最让他难忘的是他就读的加菲中学,因为教育是一个人起步的基础,他的音乐生涯是从加菲中学开始的,那所中学能让他的心和灵魂微笑起来。
在昆西·琼斯的讲述中,曾经出现在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坐拥波音和微软两家国际大公司总部的美国西北城市西雅图在镜头中徐徐呈现,带给观众既陌生又熟悉的韵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之尝试
201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大型系列采访报道《音画城市》,系列报道刻意避开了外国受众熟知的一线城市,而是将视角转向多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和浓郁时代、社会和生活特色的二、三线城市,用声音符号在电波中为听众描绘中国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情和文化特征,同时又在网站上用图片和视频报道展现中国的城市之美。
从陕西西安、辽宁沈阳、云南昆明、江苏扬州、福建福州、广西南宁、新疆喀什到甘肃敦煌、黑龙江黑河、福建泉州以及云南大理,《音画城市》涵盖了中国不同地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城市。坚持特色报道的思路,每个城市由三到五篇报道组成,形式包括录音报道、图片报道或视频报道,主打内容既包括城市里有着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文化名片,也包括城市在发展变迁中的社会图景和居民生活百态。
《音画城市》在国际台各海外电台以及英文网推出后,受到了国外受众的好评。来自肯尼亚的听众Daniel Odhiambo在电子邮件中表示,非常喜欢城市故事系列里的文化之旅和对生活风尚的讲述。来自美国的Robert Shamleffer说:“有关西安的报道让我相信,西安是个适宜居住的好地方。”来自芬兰的Jyrki Hytonen指出,城市报道有声有色,让他在欧元债务危机报道之外,又多了一个关注点。
《音画城市》系列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抓住了国际报道中新涌现出的主题,即城市故事,顺应了中国对外传播更注重人文角度的趋势,改变了过去传播中单一报道文化、社会、经济元素和个体故事的思路,而是将这些元素与对中国某个城市的认知结合起来,坚持按照媒体平台的特点来策划内容,以受众需求为报道出发点,通过这些尝试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1.特色之一:声音
《音画城市》对一座城市的多篇报道中,必有一篇报道以声音为主线来整体介绍这个城市,包含该城市各种有代表性的声音,比如西安的晨钟暮鼓,沈阳的东北方言,福州的地方戏曲等,报道多运用环境音以及采访对象的同期声,现场感强。
例如在整体介绍昆明的录音报道中,记者在昆明大街小巷的不同地点采录了不少有鲜明城市特征的声音。如在花卉市场,记者采录的声音包括花店老板的叫卖声,卖花人与买花人有关如何挑选花和养护花的对话,这些声音素材反映了昆明花卉市场的繁荣与热闹场景,也从侧面印证了昆明四季如春,无愧于“春城”的称号;在市中心,记者采录了当地人跳舞和对唱山歌小调的声音,真实记录昆明人快乐释然的生活状态;在文化巷,记者采录了喧嚣热闹的街头声音,当地人与外国人聊天、一同品茗咖啡的声音,在以九道茶闻名的城市,喝咖啡的生活方式悄然流行,展现了这座城市与外面世界的交融。串联这些声音素材的是记者对昆明文化、历史、生活的介绍,丰富的音响描绘了昆明的基本轮廓。
2.特色之二:人
《音画城市》系列报道中每篇都有人的故事。城市故事实际上是城市里居民的故事。《音画城市》在报道城市的文化生活时,无论是西安的秦腔、沈阳的二人转、福州的平话,还是扬州的扬剧和昆明的滇剧和花灯戏,都以人的故事为主线。
例如在报道昆明的文化生活时,滇剧和花灯传习馆创办人、花灯戏表演艺术家以及花灯戏迷的故事成为贯穿报道的主线,同时穿插介绍花灯戏的历史和传承以及在昆明人的文化生活中所处的位置。而扬州地方戏剧——扬剧又成了报道扬州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扬剧团专业演员与扬剧爱好者的故事贯穿全篇报道,将这一唱腔曲调丰富、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等发展而成的剧种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特色之三:外国人视角
《音画城市》还特别引入外国人视角,通过介绍一位或几位外籍人士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拉近与海外受众之间因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不同而产生的距离,同时又因为是外来的客,对城市性格和特点的认知又有非常独到的地方。报道采用边走边看边聊的形式,外籍人士担当导游的角色,带着记者逛城市,品小吃,谈天说地。
例如在昆明的报道中,年轻的美国姑娘贝蒂·戴维斯已在昆明生活了三年,她对昆明的热爱和了解超出人们的想象,她带记者去逛昆明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景点,品尝她喜爱的当地小吃,在她的介绍中,一个气候温和,居民友善,在平静中享受热烈,在忧伤中体会芬芳的城市形象,出现在受众的眼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的中国城市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