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药品检验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解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品检验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解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药品检验是指某些具有权威性的相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市场中流通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测的手段,这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特药被不断研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药品质量检验的方法与衡量标准等问题。类似于这样在药品检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大大阻碍了我国药品检验的发展,降低了药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现本文就来谈谈药品检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药品检验 疑难问题 解决

药品检验是一种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检验方式,由于药品是用来防治人体疾病的物质,是直接关系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物品,因此对于其质量检验的要求也相对较为严格。虽然我国卫生部门已经对药品检验作出明确的操作规范,并且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来监督药品检验的准确性。但由于药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使得药品的检验工作较为错综复杂,如果在检验中稍微出现失误,就会使药品的质量检验结果与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尤其是碰到特殊的药品检验,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检验工作的进行。以下本文笔者就来分析药品检验中遇到的主要疑难问题,并提出了其解决对策。

1、晶型问题

原料药的晶型不同,不但关系到其外观,也影响到其红外特征以及含量测定的准确性。晶型的不同可使原料药红外图谱与对照图谱不一致,通常用对照品同法处理后,与供试品同时测定来解决。晶型的不同也影响到个别品种的含量测定,这是较为罕见的。笔者曾遇到一批盐酸小檗碱片,由东北某药厂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含量测定方法是取细粉适量,加沸水使盐酸小檗碱溶解,放冷至室温。在此过程中,必须自然放冷,若冷至50度后用自来水冲冷,含量会明显偏低,重新煮沸也不能恢复。同时测定其他药厂生产的盐酸小檗碱片,不存在这种现象,用水冲冷至室温后,不影响含量。分析原因,盐酸小檗碱在热水中溶解,某些特殊晶型必须自然冷却,若用水冲冷后,少部分结晶又可重新析出,难以溶解,造成含量偏低。

2、吸湿性会影响药品检验结果

在药品检验时,对于灭菌粉剂(注射用)的含量进行检测,一定要注意它的吸湿性,针对它吸湿性较强的特点,要采用不同的取样方式。而不要运用取样的常规方法,那样会使该药物样品吸湿,从而导致药物的含量偏低。例如,杀菌用的硫酸巴龙霉素、抗菌药物头孢类药品、调节血脂的普罗布考片,尤其是包含大量的蔗糖成分等吸湿性比较强成分的中药制剂(胶囊制剂、颗粒制剂等),都有很强的吸湿性,对于这类药物,在取样时,可以运用整瓶取样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其吸湿性而引起的药品检验的误差。

3、放置时间问题

有些药品稳定性较差,是极容易分解的,因此,在药品检验中,要格外注意检验时间。在这类易分解的药品进行检验中,要控制好操作时间和操作顺序。例如在分析利福平的药剂含量时,由于利福平较为容易氧化分解,因此不能同时稀释样品和对照品,而应该在液相进样前就进行稀释,这是为了防止样品成分在等待对照品进样分析的过程中氧化分解,降低实际含量。另外,在溶出度测定取样后,要使溶液快速冷却,而不能自然放凉后才进行稀释测定,这也是为了避免药品含量下降,影响检验结果。而在实际的药品检验工作中,常常会有工作人员因为没有注意到待测样品的放置时间,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4、装量差异操作问题

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剂)需要检查装量差异,并且平均装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含量,尤其是小于40mg的小规格粉针剂,因为检查装量差异操作不当,可致含量偏低。注射用灭菌粉末装量差异的操作要点是注意瓶内外压力的平衡,因为灭菌粉末多采用减压冻干的工艺,瓶内压强低于大气压。在除去标签铝盖并干燥后,不能直接称量,必须先开盖将瓶内负压放去,使瓶内外压强相同后,才可称取整瓶的质量,然后除净内容物干燥后,再称取空瓶的质量,得内容物的质量。这一点很重要,瓶内有压强时就称量,因瓶与瓶之间的压强大小不一,装量差异就比较大,且平均装量偏轻,进一步造成含量偏低。

5、分层问题

一些胶囊制剂或液体制剂在检测中往往会存在分层的现象,给检验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就胶囊制剂来讲,有些胶囊的药物成分和辅料是经过制粒工艺加工的,而有些则没有加工,呈粉末状。制粒工艺加工过的胶囊内容物具有良好的均一性,易于检验测定。但未制粒的胶囊粉末内容物在检测中就极易产生分层现象,使得最终检测结果中药物成分含量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笔者在进行一批阿莫西林胶囊制剂的检验中,厂家在生产时所投放的阿莫西林原料为100%,但在实际的检测中,得出的结果却高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百分点。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这是因为其内容物并未进行制粒处理,而作为辅料的粉末质量相对较轻,在检测中,容易粘于胶囊内壁中,若检测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但也不能仅测定粘于胶囊内壁的粉末含量,这样得出的结果会远远低于实际含量,使得检测不符合规定。因此在进行胶囊类药品的检验中,要注意查看胶囊内容物是否制粒,若没有,要注意粉末分层的现象,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某些溶液制剂的药品也会产生分层现象,以维生素A为例,维生素A是一种淡黄色油溶液,天冷时会析出结晶,成为结晶与油的混合物,检验时取上层液,测定含量偏低,若取下层溶液,则含量偏高,因而造成同批含量不均匀的现象。这种问题也需要引起检验人员的注意。

6、过滤材料的吸附问题

固体制剂在溶出度测定及含量测定时,需注意主药在过滤材料上的吸附问题,可选用吸附小的滤材滤过,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吸附的影响。在检查缓释制剂的释放度时,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缓释制剂释放度测定往往有个取样时间点,每次取样量有限,对于吸附性强的药品,弃去的初滤液不足以使滤材饱和,极易造成结果偏低。

以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检测为例,测定的结果往往会偏低。按操作规程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但问题仍未解决。分析估计该品种对滤膜可能有较大的吸附性,经初步实验,弃去少量初滤液后测得的含量比弃去足够量的初滤液后测得的含量偏低10%以上,普通溶出度过滤器又比液相用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后的含量偏低更多,再次实验时,改用液相用一次性过滤器,滤液的损耗少,过滤效果好,结果明显改善,又将取样量增加到10mL,将初滤液打回原溶出杯中,剩余的约2mL直接注入液相测定用样品瓶中,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消除了吸附的影响

然而在以后的检验中,虽然吸咐的影响基本得以消除,但后来的几次实验第一时间段的释放量均偏低。经分析,问题的关键仍是吸咐的影响,虽然设置自动取样量已从5mL增加到了10mL,在第一时间段冲洗量还不足以使滤膜饱和。改用手工取样20mL以上,将初滤液打回溶出杯,同时对照品溶液也同法过滤后,释放量上升到25%~30%,符合1h量应为标示量的20%~45%的要求。

因此,对吸附力特别强的药品,必须弃去足够多的初滤液,使滤膜充分饱和。不能简单地按标准要求吸5mL或10mL,可多倍取样后,将初滤液打回原溶出杯中,然后取样测定,同时对照品溶液也可同法过滤,平行操作可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7、结束语

由于药品的制剂形式,种类形状等各不相同,在检验过程中,不同的药品展现出的特性都不一样,所采取的检验方法和面临的检验问题也都不尽相同。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药品检验工作的多年经验,总结了几种药品检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介绍了其解决措施,为其他同行的药品检验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