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鲜食玉米一年两季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鲜食玉米一年两季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鲜食玉米一年两季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保鲜等方面内容,以为鲜食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玉米;一年两季;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42-01

一年两季商品青食甜、糯玉米,商品性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其种植收获均属常规种植空白区。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甜、糯鲜食玉米作为高效经济作物,随着其复种指数的提高,不仅增加了产量,还能增加农民收入[1]。春玉米于2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旬采摘结束;秋玉米于6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采摘结束。为了抓好夏、秋糯玉米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探讨如何紧扣农时,争取早出茬、早出苗,使第2茬安全灌浆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有效避开常规种植时期,可保证甜、糯特性,提高经济效益。鲜食玉米经茬口种植,避开常规种植,能很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以产鲜果穗6.75万个/hm2为例,平均每个果穗0.3 kg,可实现鲜果穗产量20 250 kg/hm2,以4元/kg计算,每季可实现产值8.1万元/hm2,一年两季可以实现产值16.2万元/hm2,是促农增收的好方法。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鲜食甜、糯玉米栽植要求其品种香味纯正,甜糯适中,籽粒柔嫩,营养丰富,果穗大小相差不大,外观品质好。为使鲜食甜、糯玉米顺利栽种,生育期以90~100 d为佳。

1.2 时间选择

为保证甜、糯玉米的甜味和糯性,在种植时要与普通玉米进行隔离,防止二者相互窜粉杂交,降低甜、糯玉米的品质[2]。反季种植就是充分利用时差隔离,即在普通玉米、甜、糯玉米的植区内,将甜糯玉米播期延迟或提前,春玉米选择在2月中下旬播种,秋玉米选择在6月下旬播种,使其开花期与常规种植的玉米的开花期错开达20 d以上。

1.3 地块选择

由于2季种植期均属反季,雨水相对较少,宜选用土地平整、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且有水保证的的田块。

2 播种

2.1 育苗

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值,可用育苗移栽、塑盘育苗、大棚栽培、地膜覆盖移栽等分期播种,一般每个批次间隔5~7 d,每季分2批。这样每季可以减少大田生长期10 d左右时间,保证了全苗和苗齐,同时保证按时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2.2 种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3],先施入腐熟有机肥,再深犁20~30 cm,深翻耙平。宽窄行开沟,宽行0.90 m,窄行0.4 m,株距0.2 m,留苗1株,密度为7.5万株/hm2左右。同时要根据地块地貌开好“十”字沟、环田沟和田外排水沟,以方便排灌。

3 田间管理

3.1 科学施肥

采用塑盘育苗时,加入细碎有机肥,能保证出苗;移栽时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150~225 kg/hm2作底肥。移栽后10~15 d施用尿素225~300 kg/hm2作提苗肥。移栽后35~40 d,用尿素750~900 kg/hm2作追肥,增施有机肥,同时培墒提土,保证水分供给,以提高甜糯玉米的产质量。

3.2 实施无公害防治

鲜食玉米在生产中常常发生病虫害,为使其销售价格较高,在生产中要采用无公害防治,以使鲜食玉米的外观质量较高,提高食用安全性[4]。目前鲜食玉米生产中最主要的病虫害是地下害虫、穗期的玉米螟、苗期的病毒病、玉米粗缩病,另外玉米螟也是为害甜、糯玉米的重要虫害。尤其是在夏、秋种植甜、糯玉米,虫害严重,造成产量、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加工销售品质。为此,结合当地鲜食玉米的播种时间、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药剂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生物农药最佳。同时进行耕翻、灭茬等,降低田间虫源基数,以降低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

4 采收与保鲜

采收时间对鲜食甜、糯玉米的营养、商品品质影响明显,为保证其加工品质较好,具有香、甜、糯、脆、嫩等特点,要根据其品种特性、当时的气候特点进行采收。一般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加甜玉米分别在开花授粉后17~23、20~28、18~30 d采收,若品种熟期较晚可推迟3 d采收。糯玉米在开花授粉后18~25 d采收最佳。另外,在生产中常将花丝发枯转成深褐色作为采收适期的标准。采收期长短不同季节存在差异,春播的采收期较短,这是由于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秋播采收期较长,这是因为此时气候凉爽,适宜采收。鲜食玉米采收后,为保持其鲜度,一般短期保鲜可将苞叶保留,摊开进行运输,以防止温度升高,影响玉米的鲜度;一般超甜玉米、糯玉米从采摘到上市以2、24 h为佳,采收期多为1周。

5 参考文献

[1] 陈山虎.鲜食玉米栽培[M].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田龙庄,惠东静,王玺.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和加工利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4(5):94-95.

[4] 宋万友,周文伟,李桂芝.果蔬型鲜食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3(5):81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