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我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我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目前我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四个培训模式。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20-02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要求高职院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属性和特点决定的。

因此,提高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并将高职教育教师向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合二为一方向整合发展,应是我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突出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和突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拥有一支具有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流和骨干,这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顺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

(二)高职教育的属性定位与“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因此,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这个特殊的属性确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是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因此,作为供给侧的高职院校能否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能否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了学校生存的关键。

不言而喻,高职院校立足当今社会,长足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能培养适应企业行业需要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教师队伍,特别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理论-技能型”双师素质教师。

二、我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区高职院校基本都是由一所或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经过近十年政策支持和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高职院校的综合改革还需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才刚刚起步。

目前,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各种突出问题还有许多要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实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促进科研和实践能力提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人才引进上依然有矛盾

目前,我区高职院校经过“十二五”期间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例明显提高,多数高职院校达到“双师型”教师超过教师总数50%的评估标准要求,也表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数量没质量,名不副实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发展多数处于政策催产期,学校的发展方向基本处于被动探索之中,缺乏自我规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样无长远的科学规划。

在人才引进上,往往还是偏重优先考虑高学历者,对“双师型”人才引进缺乏重视,当然这也和我们普遍缺乏引进 “双师型”素质人才机制有关。高学历和“双师型”素质人才两者尚不能互相融合,无法凸显高职教育应用性强的特色,造成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动力不足。

(二)“双师型”师资培训缺乏实效,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

在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如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兼职教师聘任推进项目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等项目,支持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但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参加的全国重点高职院校举办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目前依然多以考证为目的,培育项目针对性不强,培训虽合格,也丰富了教师教学成长经历,但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往往并没有提高。

在培训周期上,普遍表现为培训时间短,国内外培训为期4周,企业顶岗培训为期8周。培训的实效性不高。在继续教育方面高职院校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高职教师编制偏紧,教学任务饱和,教师难以集中脱产学习进修。

在校企融合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校企师资培训合作有效机制,与企业单位还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模式,从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相对稳定性。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整体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的,尤其是青年教师甚至高学历教师在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方面表现不足;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寥寥无几。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普遍存在着“双证”持有者便为 “双师”教师的误区,“双证”持有者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再通过考试获证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践性。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又无相应激励机制,教师从事科研学术和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滞后,跟不上高职教育改革步伐。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探索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的。

三、加快我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模式

(一)以高校为发展平台的“进修”模式

高职院校要构筑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平台。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工程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的聚集地,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发展情况,主动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通过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不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提供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中了解各学科发展的动态和新知识,使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专业发展状况成为可能,为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选题打下基础,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理论水平。

另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选送中青年教师进行课程培养、专业学位学习、共同进行技术、研究项目开发的方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掌握科技研究以及教学研究的方法,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的能力,增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

(二)以企业为发展载体的“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在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对理论教师,在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对指导实验实训课的教师,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熟悉技术工作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手工工具和仪器仪表),基本的实验设计以及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

(三)以学校为发展舞台的“培训”模式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院的希望,他们有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但往往缺乏驾驭教学过程的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岗位上有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对青年教师要依托本学校教学资源加强引导和培养。

一是办好岗前培训班,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观念。

二是组织基础课教师学习学院所开发的专业基本知识;组织专业课老师学习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拓宽新教师的知识面。

三是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教育活动,建立导师制度,引导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完成教学任务。

(四)以教师为发展基点的“学习”模式

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学习型教师。教学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现代教育要完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就需要教师有知识结构,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适应时代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必须拥有一桶水。

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在知识、品德等方面为师。这是当今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组织能力、解释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时,对相关学科也要有所了解,融会贯通去,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利用知识引导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于我区来说,高职院校肩负自治区经济转型和实现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着手研究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探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是“人才强国”“人才强区”给我们提出的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儿松,何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李红梅.浅谈职业教育的定位与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3]徐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识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4]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11).

[5]李建求.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11).

[6]曾凤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06,(11).

[7]徐建中.浅谈学习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11).

[8]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9]王学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

[10]孟令臣.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