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和收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和收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墓地概况在考古发掘之前,我们对墓地所在范围进行了详细勘查,根据河岸一线断崖上面暴露出的墓葬,大致确定了墓地的分布范围,出于保护农/:请记住我站域名/田的目的,将发掘区选在靠近河岸断崖一线至东侧近农田处一条废弃水渠狭长的台地上。首先在墓地所在台地北侧靠近断崖处开挖了一条南北向的探沟(T1)2米×10米,同时对断崖上暴露的部分残墓进行清理,清理墓葬10座(M1-M8、M14、M101),实际发掘面积约40平方米。此后,沿着台地向南布阶梯式探方6个(T2-T7),由于河岸断崖走向不正,探方所覆盖的面积仅达正常探方的一半。清理墓葬14座(M9-M13、M15-M23),发掘面积约50平方米。最后,以T7西南角为基点,继续向南沿断崖一线布方14个(T7-T20),分成东西两排。

这一空间的断崖走向较正,但布在断崖一线的探方实际覆盖的范围也仅达到正常探方的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清理墓葬83座(M24-M102、M104、M105),发掘面积152平方米。通过发掘可知,干骨崖墓地自北向南大致分成北、中、南三个小区,各小区之间相距约30米。墓地西界因为河道冲刷破坏已无据可查,南界止于T14的南侧,北界位于北小区范围。东侧靠近水渠处已基本不见墓葬分布,估计应到墓地的东缘。以此范围为准,可初步确定干骨崖墓地南北长122.5、东西最宽约16、最窄约4米。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在此次发掘区东侧农田内曾经被水冲出完整的陶器和铜器,在村南部的刘家沟口一带曾挖出过金耳环。此类遗物应是随葬品。果如此,干骨崖墓地很有可能继续向东延伸,抑或在附近还分布有另一片墓地,具体情况还有待将来进一步工作的证实。

二 墓地发掘发掘的重要收获是清理墓葬107座,并出土一批随葬用品,包括玉石器、陶器、铜器和骨牙蚌器等。墓葬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排列一部分为东西向,一部分为南北向。墓的面积不大,单人葬墓内仅容一人,一般长180、宽60米。其中,最大的一座M91,长2.45、宽0.85、深约1米。合葬墓较单人墓稍大。另有少量墓形制不规范,有平面呈三角形、葫芦束腰形、方形或刀把形等。

清理发现,墓葬深浅差异较大。一般墓底距离地表深0.4-0.6、最深1.4、最浅0.1-0.2米,几乎已暴露于地表。在不同的小区,墓葬的深度不同。在北小区和中小区,墓葬普遍深些,南小区有不少墓葬很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墓葬所在位置地表的水土流失及生产活动对地表造成的扰动有关。

M74平面图1、2.陶双耳罐 3.铜刀 4.陶器盖 5.玉斧 6.陶器盖 7.铜刀 8.陶双耳罐 9.牙饰 10.料珠(3枚)11.铜指环(一)葬式单人葬最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单人一次葬42座,单人二次葬25座,另有5座儿童单人葬。可分为双人合葬和多人合葬(含同性合葬、异性合葬及成人与儿童合葬)。其中,双人合葬有24座,多人合葬有9座。此外,根据墓葬结构的不同,除竖穴土坑墓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积石墓和少量带简易木质葬具的墓。

1.单人墓 有M98、M71等M98 单人葬。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南-西北向。残长1.7、宽0.52、深0.5米。墓内填黄褐色花土。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南,面朝北,方向125度。墓葬后部被另一墓打破,墓主足骨以下、指骨、右小臂骨缺失。在墓主头部随葬彩陶腹耳壶1件。M71 单人上肢扰乱葬。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长1.78、宽0.56、深0.7米。墓内填黄褐色花土,夹杂砂石。墓主仰身直肢,头向西南,面朝上,方向205度。墓主右上肢被扰动,肋骨、下肢右侧腓骨、指骨、足骨缺失,小臂骨部分缺失。随葬品放置在墓主左侧骨盆处,有彩陶尊形器、彩陶腹耳壶、陶双耳罐、陶器盖各1件(图三;图版壹,1)。

2.合葬墓 有M74、M36等。M74 双人一次性合葬。长方形竖穴土坑积石墓,南-北向。长2.9、宽1.45、深0.45米。墓内填夹杂砂石的黄褐色花土。墓底中部放大砾石10余块。墓主A仰身直肢,头向西南,面朝—35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发掘收获 图五 M36平、剖面图1.陶双耳罐 2-4.石髓珠 5.绿松石珠 6、7.铜泡图六 M85平、剖面图1.陶双耳罐 2.彩陶腹耳壶 3.骨针筒(内装骨针1件)4.牙饰 5.串珠 6.陶单耳罐上,方向195度。左臂压大砾石2块,右下肢微屈。墓主B仰身直肢,头骨缺失,上肢骨残缺,下肢北侧压大砾石6块。随葬品有陶双耳罐3件,陶器盖2件,玉斧、牙饰、铜指环各1件,铜刀2件,料珠3枚。

M36 双人一次葬与二次葬合葬。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长1.7、宽0.6-0.7、深0.8米。墓内填夹杂砂石的黄褐色花土。墓主A系二次葬,人骨凌乱,叠压在墓主B的身上,头向南,面朝西。墓主B为一次葬,仰身直肢,头向南,面朝上,方向190度。随葬陶双耳罐1件、石髓珠3串、绿松石珠1枚、铜泡2枚。

M85 三人合葬。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长2.2、宽1-1.35、深0.85米。墓内填黄褐色花土。墓前端和右侧放置大砾石6块,在墓主B头和墓主C右臂处放1块。墓主A为成年人,置于墓葬西侧,仰身直肢,一次葬,头朝南,面向上,方向190度。墓主B为成年人,头朝南,面向上,应是仰身直肢葬,后经人为扰动,现仅存头骨、一段肱骨及右侧零散的肢骨。墓主C为儿童,头朝南,面向上,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陶双耳罐、陶单耳罐、彩陶腹耳壶、牙饰、骨针筒、骨针各1件,串珠1串。

M102 双人叠压合葬。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方向。残长0.9、宽0.51、深0.55米。墓内填黄褐色花土。墓主二人仰身直肢,上下叠压,墓主头向东,面朝上,方向85度,墓后部被另一座墓打破,二位墓主的下半身被打掉。残存随葬品放置在墓主A的胸部,有陶双耳罐、彩陶圈足罐各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