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眼疾患病率及危险要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眼疾患病率及危险要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的主要致盲因素。目前DR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稳定的血糖水平和及时的视网膜光凝术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展。住院DM患者临床资料较为丰富,因此针对住院DM患者开展DR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可为DR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为了解住院DM患者DR患病率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年龄≥40岁2型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D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在住院DM人群中的患病率,分析并探讨影响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与DR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年龄≥40岁的2型DM患者240例,年龄40~87(60.13±11.01)岁,病程0~33(7.44±6.78)a,其中男118例,年龄40~78(58.55±11.31)岁,病程0~30(7.90±7.19)a;女122例,年龄41~87(7.01±6.36)岁,病程0~33(7.01±6.36)a。

1.2方法

所有DM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一般项目检测、实验室检查及眼科专科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DM的病程、是否有家族史、对DR的了解程度、烟酒嗜好等;一般项目检测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眼科专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标准读数型灯箱视力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

1.3诊断标准

本研究DR分型采用2002年悉尼国际眼科学会议制订的新DR国际分型,DME的诊断标准采用国际DME分级法[1]。DR国际分型分为:(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散瞳检查眼底无异常。(2)轻度非增生性DR(non-proliferativeDR,NPDR):仅见微动脉瘤。(3)中度NPDR:有微动脉瘤,但比重度轻。(4)重度NPDR:有以下任一项但无PDR体征:①4个象限每个都有>20点的视网膜内出血;②确定的静脉串珠状>2个象限;③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1个象限。(5)PDR:具有以下一项或更多: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DME程度分为2类:无或有明显的DME(后极部有明显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如果存在DME,可再分为轻、中、重度3级:轻度:有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但远离黄斑中心;中度:有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但没有累及黄斑中心;重度: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珋x±s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独立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one-wayANOVA,若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用Bonferroni检验;DR的危险因素分析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R、PDR、DME的患病率

240例DM患者中合并DR者84例(35.00%),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者110例(45.83%),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67例(27.92%),合并肾脏疾病者68例(28.33%)。84例DR患者中,PDR患者22例(9.17%),NPDR患者62例(25.83%);DME患者19例(7.92%)。

2.2单因素分析

对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和DR组(包括NPDR和PDR)各项指标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在病程、收缩压、肌酐、尿素氮、24h尿白蛋白量、24h尿白蛋白浓度、尿微量蛋白浓度、胰岛素使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合并肾脏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对NDR组、NPDR组、PDR三组各项指标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三组在病程、收缩压、胆固醇、肌酐、尿素氮、24h尿白蛋白量、24h尿白蛋白浓度、尿微量蛋白浓度、胰岛素使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合并肾脏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2.3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DR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DM病程、收缩压、胆固醇、肌酐、尿素氮、24h尿白蛋白量、24h尿白蛋白浓度、微量蛋白浓度、胰岛素使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合并肾脏病变)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结果显示病程、24h尿白蛋白量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每增加1a,DR发生风险增加1.068倍,DR患病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病程<5a、5~9a、10~14a、15~19a、20~24a、≥25aDM患者的DR患病率分别为18.75%、46.97%、57.14%、36.84%、60.00%、66.70%;24h尿白蛋白每增加1g,DR发生风险增加1.001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DM患者(DR患病率为53.73%)发生DR的风险是不合并者(DR患病率为27.75%)的2.072倍。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DM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DR是我国50岁以上DM患者主要的致盲原因,随着DM发病率的增加、全身性治疗手段的改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等,DR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增加[2-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DM慢性并发症调查组于1991至2000年对我国住院DM患者中DR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DR患病率为24.3%,其中NPDR占19.3%,PDR为5.9%,失明1.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调查发现其住院DM患者中DR患病率为23.9%[3];2005年至2006年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筛查数据为23.57%[4]。本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人民医院年龄≥40岁的DM患者中DR患病率为35.00%,高于全国DM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及上海和温州的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年龄因素:本研究中DM患者年龄为(60.13±11.01)岁,高于上述相关研究中患者年龄;(2)地域经济社会因素:广东省属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生活条件的优越,亦可能造成DM和DR患病率的增加;(3)调查时间的因素:本研究较上述三项研究至少延迟了7a,DM患者人数的增加、人口寿命的延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环境的改变等都可能造成DR患病率的升高。DM病程是已经得到证实的、最重要的、独立的DR发生危险因素[5-9]。本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发现DM患者病程每增加1a,其患DR的风险增加1.068倍,随着DM病程的延长,体内多种功能物质缓慢变为非酶基化状态,逐渐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并积聚沉淀于多种组织中,引起组织的老化和功能衰退。视网膜血管基底膜的糖基化可导致DR病理改变,使外基质分子结构及组成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DR改变。

有关高血压与DR的关系,众多研究观点不一[10],但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血压与DR有相关性,高血压不仅增加了DR发生风险,而且增加了其进展风险[11]。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2]表明,严格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2型DM微血管并发症,Klein等[9]研究发现,年轻发病组(病程>16a)DR严重程度与舒张压有关,年长发病组DR严重程度与收缩压有关。本研究发现收缩压与DR、PDR的发生有关,考虑其原因: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微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使得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更易受到高血压的侵袭,由此导致内皮损害,渗透性增加,视网膜渗出和水肿,最后导致毛细血管无灌流,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在临床中应关注DM、DR患者的血压状态,采取合理的降压策略,以避免或者延缓DR的产生及发展。

国内外有关DR与DM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甚少,仅有的几项研究也只是明确了DR与DM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许有关系,并未证明后者是前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3]。本研究证明了DM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iu等[14]相似。本研究发现,24h尿白蛋白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24h尿白蛋白每增加1g,DR发生的风险增加1.001倍。这与国外某些研究结果相同[15-17]。DM肾脏功能异常与DR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如代谢通路异常、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蛋白激酶C的激活、可诱导型一氧化氮的生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凋亡。因此临床上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重视眼底的检查及随诊,同样DR较重者特别是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较重者,应注意糖尿病肾病的问题。本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全身因素对于DR发生、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对DM和DR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使患者利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恰当的药物治疗与定期随访观察延缓了DM和DR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了盲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