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响鼓还得重槌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为何课已终鼓未响
很多老师一直认为“导入”只是“作秀”,只是一个花架子,使课堂热闹点,没有什么是在意义。在我们常态的课堂中常常出现以下的导入问题:
流于形式: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会发现有部分教师对导入环节认识不够深入,常忽视导入环节,或者常以没有真实交流意义的师生对话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如:有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过于随意,对已经熟悉的学生询问: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do you like? 等,类似的没有真实语言交流的明知故问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又如,有的教师每堂课的开始总是询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ate is it today?如此千遍一律的问题,没有真正交流意义的问答,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切入教学主题,导致教学时间浪费,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
拖沓重复:有的教师意识到了导入的重要性,但是在引入新话题时,花费的时间过长。一堂40分钟的小学英语课,教师利用了十多分钟和学生谈论一些边缘话题。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教师导入时重复性的语言占用了太多时间,有的则是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复习旧知识、激活新知识。一般来讲,课堂导入用时3-5分钟为宜。若在导入阶段用时过多,势必将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进程,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尽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新授学习的最佳状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层层铺垫:在导入环节可以唤醒学生已学的旧知,激活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学习扫除障碍。但是,有的教师在开公开课时,担心学生复习和新知识激活不到位,或为了单纯解决语篇教学中的难点,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过多的铺垫。本人认为,这样的铺垫确实可以降低语篇学习中的难度,但是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只因重槌不解击鼓意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
有效的课堂导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如下三方面作用:
1.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小学生性情活泼,思维活跃,对感兴趣的事物接受得比较快。因此,导入的首要任务是尽量排除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与情绪状态,将无意注意充分转化为有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课堂学习状态。
2.激活思维,进入情境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言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激中目标,分解难点
通过导入过程,将学生指引向特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课堂导入时也可以适当分解教学中的语言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适当铺垫,帮助学生从繁杂的信息中梳理出主要脉络、理清因果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解析重槌巧击响鼓策
善用、巧用导入环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优化语言输出。结合听课所得的案例分析,本人提出了在导入设计中的对策:
1.水到渠成——重点导入
前文中提到导入是为了“将学生指引向特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使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具目的性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获取知识。因此,导入内容应紧扣教学内容展开,最大化发挥其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案例1:《牛津小学英语》6 A Unit 5 On the farm导入设计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Did you have a nice weekend?
S: Yes, I did.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parents.
T: Wonderful! Did you go to the park last National Day?
S: Yes, I did.
T: How about Nancy and Helen? Where did they go? What did they do?
(S guess and discuss in pairs)
T: Now,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National Day holiday.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 They……
……
课堂伊始,教师便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句型” What did they do? ”来展开教学。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教授过去时态及其答语。因是教师首先询问学生们双休日做了什么,复习了过去时态,然后利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Nancy和 Helen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围绕“Where did they go? What did they do?”尝试运用目的语表达,引发了学生对新的语言主题和表达方式的好奇心。导入方式一气呵成,并且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引进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句型较为熟悉,教师便借助课前free talk谈论上周学生周末定位一般过去时态,引出“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一句型,学生对新的表达方式充满了好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关键词、紧扣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对教学目标的解读,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焦虑程度,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2.由此及彼——经验导入
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导入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整体上宜简洁明了,话题、材料要求新,活动要创新,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有疑才能诱导学生探寻;多变才能保持学生的好奇;新颖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技能、提升语言能力、提炼教学智慧。
案例2:《牛津小学英语》4 B Unit 6导入设计
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come to Changzhou.After class where shall I go?
S1: Let's go to the zoo.
T: Good idea!
S2: Let's go to the park?
T: How do we go there?
S: Shall we go there by bus/car?
T:(板书):Let's go….How do we go there? Shall we go…by…?
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借班上课时,围绕教学话题以自由交谈的方式自然直接呈现新知识,直奔教学主题。利用课前Free talk搭建真实的语用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平台,然后顺势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顺利地进入了新授主题的内容,过渡自然,手法简约利落。
3.媒体先行——激情导入
导入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展示,更应该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有利于教师成功引导,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导入时,以学生为主体,既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话题设计难易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工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案例3:《新标准英语》Book1 Module1 Unit2导入设计
T:Do you like singing?
S: Yes!
T: Ok! Let’s sing a song.
T and S sing the song together and S follow the video twice.
T : How are you?
S guess the meaning and try to answer it.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句型“How are you? I’m fine.”该歌谣的内容正是围绕这个句型展开,并反复呈现这个句型,因此当老师通过回答问题尝试运用语言知识时,很多学生都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这一认知关联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新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因此,教师在新课开始之时考虑到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没有按照惯例先教完课文并且会说“How are you? I’m fine.”以后再教歌曲。而是在学新知前先播放歌曲”Hello!Hello!”,欢快的歌曲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切合语言教学主题的英语歌谣,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语音地道、旋律优美的歌曲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一堂英语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方式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与方法,都要做到以生为本、以课堂为本。其根本目的是要以重槌敲响高效课堂这面响鼓,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有效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以好的开端吸引住学生,从而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美妙的学习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