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竹笛文化浅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竹笛文化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竹笛,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是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承载着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竹笛,以竹质、横吹、贴膜三个特征区别于西洋长笛,而笛膜使竹笛具有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特色。竹笛音色清脆、嘹亮、圆润、优美、动听,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魁力。且携带方便,历来深为广大群众喜爱,特别是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中国竹笛发展至今,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常见六孔竹笛来说,笛管体内光滑、直通,一端封闭。封闭端(一般为竹节自然封闭或用软木塞封闭)右方依次为吹孔、膜孔、由第六至第一按音孔。其后有出音孔,有的笛无出音孔而以管开口一端为出音孔。笛身内部在吹孔上方还有一个软木塞,作为阻挡气流,使气流固定方向,令竹笛共振发声。笛膜则贴于膜孔之上,吹奏时,笛膜随笛管内气流而振动,笛膜的振动变化导致笛的音色的变化。因此,笛膜直接关系到我们笛曲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竹笛的发声是由于笛膜的振动,通过松开手指堵住不同的孔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竹笛的音调;通过吹气时气流的强弱来改变笛膜的振幅,从而改变竹笛发声响度的大小。众所周知,笛膜本身并不发声,它粘贴在膜孔上,并受到气流冲击而产生有规律、有节奏的振动,从而使竹笛共振发声。竹笛音量或响度只与笛膜振动的幅度有关,与频率、音色无关,更与共鸣无关。笛子发出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即笛膜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越大,音量就越大;振幅越小,即笛膜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越小,音量就越小。

笛膜对竹笛的音色影响很大,而市场上又难以买到理想的苇膜。其实,我们可以自己采集并制作适合自己的笛膜。理想的苇膜质地嫩白光亮,纹路均匀, 薄而透明,柔韧而富有弹性。由于苇膜是生长在天然的芦苇里面的一层薄膜,它的生长地理环境和采集季节性的选择都是很严格的。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

削笛膜时,要用一把锋利的刀子从较硬的一端起削,在刀子切入芦苇外皮时要迅速、果断、利索地使刀锋顺着前进方向往上成一定弧度,这样可避免芦苇内膜受到损坏。只用三四刀就可以看到笛膜了,接着用手指将露出来的笛膜头轻轻地拉离芦苇壁,然后用手指头将其拧在一起,用一根圆形光滑且长于芦苇节的小木棍由已拧好膜的这端插入,将膜从另一端轻轻捅出,将小木棍上的膜面上的苇絮和杂质清除干净,将小木棍从膜内抽出,用小刀将膜刮开,展平,放在通风阴凉处自然风干即可。

有了理想的笛膜,笛膜的粘贴方法和技巧也非常重要。许多人不太注意笛膜的用法,随便贴上去就是了,甚至觉得贴笛膜还不如贴上一层纸好。其实不然,贴膜是一种十分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演奏家都需要十分注意。笛膜粘贴不当,则不可能得到理想的音色和效果。同一块笛膜粘贴方法不一样,出来的音质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

首先,在手接触笛膜前要把手清洗干净,仔细察看笛膜面上有没有厚薄不均,如有杂质可用手肚轻轻清理干净。因为有上述情况的笛膜,不但会影响到竹笛的音色,而且笛膜太薄的地方,在演奏高音的过程中容易破裂。然后,根据竹笛膜孔的大小,将笛膜裁剪成长方形小块,伸展、拉直。用白芨(大蒜或阿胶等都行,但因为白芨粘度适中,保存时间长,调整及携带方便,在阴雨天不发潮,所以推荐使用)沾水在膜孔边上磨擦,使之起胶有粘性,但不宜太浓太厚,涂抹均匀后,再用手将膜孔内的白芨擦干净。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笛膜的一边贴在膜孔的一侧,用左手拇指压住,用右手轻拉膜的另一端,调整至膜纹均匀后,按住膜孔另一侧粘贴牢固就可以了。

粘贴笛膜时要注意笛膜本身的纹理方向,这直接关系到笛膜粘贴后的质量。笛膜本身纹理的方向应该与竹笛的纹理方向相垂直。这样才能适应笛膜的强度和弹性,使笛膜在粘贴时不容易损坏。在粘贴笛膜时还要将其调整出合理的人造纹,因为当我们吹奏竹笛时,因出的气流使笛膜产生振动,这些人造纹可以产生并列而叠加在一起的振动波,从而使吹奏出来的笛音更响亮。皱纹并不是越多越好,皱纹太多也会影响到高音的共鸣,一般只需要七到十二条均匀、细密、整齐的皱纹即可。但应注意皱纹要并行而不要重叠在一起。同时注意调整笛膜的松紧度,过松,笛膜振动受影响,不易发音,音色发哑、发沙,高音吹不上去;过紧则对低音起不到共鸣作用,音色干瘪、不响亮。如果发现笛膜过紧,可以在膜孔边稍微沾水,然后用食指指肚轻轻按压笛膜来逐步调整。无论笛膜的采集、选用和粘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经过长期实践和细心体验才能熟练掌握。要想吹出好听的笛音,掌握挑选和使用笛膜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齐江岩、武少颖、段志敏:衡水学院。